怎么样才能理解古诗词意思 怎么样才能理解一首古诗词的意思( 二 )


古诗的意思怎样理解好鹿柴--王维
空山不见人,
但闻人语响 。
返景入深林,
复照青苔上 。
【诗文解释】
空寂的山谷中看不见人影,却能听到人讲话的声音 。落日的余辉反射入幽暗的深林,斑斑驳驳的树影映在青苔上 。
【词语解释】
空山:空旷的山林 。
但闻:只听到 。但,只 。
返景:夕阳返照的光 。景,古时同“影” 。
【诗文赏析】
这是王维后期的山水诗代表作-五绝组诗《辋川集》二十首中的第四首 。鹿柴,是辋川的地名 。诗人以一种特有的感觉,描绘了静寂幽暗的空山深林傍晚的景色 。这是一种有声的静寂,有光的幽暗,是诗人细致观察,潜心体会的结果 。这首诗是诗、画、音乐相结合的和谐,幽深境界的表现 。
怎么样才能很好的理解一首古诗词唐诗宋词,以抒情诗居多,抒情诗可分写景抒情,借古感怀,托物言志三类 。
第一步,写景抒情诗主要把握景和情的关系;借古感怀诗,一般要把握古和今的关系;托物言志诗主要领悟物和志的关系 。
第二步,通读一遍后,到诗词的后半部分去找诗的中心(作者要抒的情、要表达的志) 。
第三步,看诗词的前半部分,想一想,写了哪些意象,这些意象构成什么画面,这些画面有什么特点,对诗歌的中心有什么作用(这实际是景、情相碰,就是把握意境) 。
第四步,做到五必看:必看题目(题目常常是诗眼,或中心事件),必看作者(知作者风格),必看注释(难懂的知识典故,有时答案也在其中),必看名句(中心诗眼常常在此),必看题干(题干的指向性很强,必须看清要求) 。
第五步,看一看诗歌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 。(如托物言志写景抒情 叙事抒情 借物喻人 直抒胸臆 欲扬先抑 欲抑先扬 顺叙 倒叙 插叙 对比 衬托 卒章显志 象征 用典 想象 联想 照应 寓情于景 反衬 烘托 托物起兴 渲染 虚笔 虚实结合 侧面描写 正面描写 直接抒情 间接抒情等) ;
希望采纳
怎样让低学段的学生理解古诗词的含义第一步、理解诗词大意
1、了解作者及其背景 。古诗词是“诗人生活在情绪的流波中的影子” 。在指导学生学习古诗词时,要注意让学生联系作者的时代背景,把握作者作诗时的特殊心情,还要了解诗词的语言、相应的表现手法以及与之有关的典故、成语等 。课前可让学生搜集这方面的信息 。课上采用学生汇报信息和教师补充介绍的方式,让全体学生对作者的身世、写作风格及时代背景等有总体的了解,为理解古诗词内容作好铺垫 。
2、高声朗读,理解大意 。初读诗歌时,要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让其自由朗读古诗词,读准诗题、作者,读通每一句诗,直至将整首诗读得正确、流利、有节奏,读出诗词合仄押韵的韵律美,培养学生的语感 。
第二步、感悟诗词情境
1、在诵读中感悟诗词情境 。古代诗歌具有节奏鲜明、韵律和谐、语句简练、朗朗上口、意境优美等特点,最适合诵读 。这时的诵读要求高于初读课文时的朗读 。教师要通过不同层次不同形式的读,让学生读得朗朗上口,读得如痴如醉 。在读中去理解诗词的含义,在读中去品味诗词的意境,在读中去体验诗词的美,感受诗词的音律美、形象美、意境美 。
2、在歌唱中感受诗词情境 。我们都知道,诗歌起源于劳动,最早的诗歌都是可以唱的 。《诗经》305篇,经过孔子“弦歌之”,诗乐合一,每篇皆可入乐歌唱 。用今曲来唱古诗词,把当今乐坛、影视剧中流行的音乐,经过精心选择后,套进古诗词中,反复教唱,可取得意想不到的良好效果 。教学时,对已有曲调的,像苏轼的《明月几时有》、岳飞的《满江红》、杨慎的《滚滚长江东逝水》、王维的《阳关三叠》……可直接播放歌曲录音 。对未有曲调的诗词,教师可把学生分成若干组,每组学生根据对诗的意境、格调的把握,调动自己的音乐素养,选择与之基本相配的曲调,用民歌、通俗歌曲、影视歌曲、儿童歌曲来套曲 。每组选定曲调之后便试唱,试唱成功后,展开诗词歌唱比赛,评出最佳者,让全班学生学唱 。如,有的学生用《我们的田野》的曲谱唱《登金陵凤凰台》,用《上海滩》的曲谱唱《秋浦歌》等 。用今曲来唱古诗词,不仅唱出诗情画意,使学生在音乐中受到情感的熏陶,而且通过自己的音乐活动感染了他人,使学生有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兴致勃勃,寓教于乐 。
3、在绘画中想像诗词情境 。很多诗歌都是融情于景,诗中有画,极富绘画之美感 。教学中,我们把“诗”与“画”结合起来,激发学生进入诗句所描述的景象,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体会诗句的描写,充分发挥想像,通过绘画来表现自己脑海中诗的画面,从而感受古诗词的意境美 。不同的学生,对画面会有不同的表现手法和不同的构图布局 。通过绘画,能有效地让学生体会诗中的美丽景象和作者内心的感受,受到美的熏陶,加深了学生对古诗词的理解,同时更加彰显了学生的个性,进一步激发了学生阅读、鉴赏古诗词的兴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