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愁怨的古诗词 关于水的愁怨古诗( 四 )


愁动作敏捷,行动迅速,如流水一般 。唐代著名诗人李煜就曾“夸奖”它说:“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清代诗人叶燮也说:“客心如水水如愁,容易归舟趁疾流 。”看来的确如此 。
愁的声音也称得上“宛转”,又有诗为证:“窥人鸟唤悠扬梦,隔水山供宛转愁 。”
愁还比较有韧性,它坚韧不拔,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 。你想借酒浇愁吧,它偏偏“举杯消愁愁更愁” 。还有一种愁,你想剪也剪不断,到最后反而搞得更乱,“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 。
作者: sabrina_882006-5-25 21:01回复此发言

--------------------------------------------------------------------------------

2 高二文科生注意 有关愁的诗句 很全
但愁也不是光有优点,它的缺点也还是挺多的,这里就聊举几例 。
比方说自私吧 。听有本书上说,忧愁的人,灵魂会飘荡出去 。是啊,一山不容二虎,愁它为了一己之私,为了安稳地寄生在人们身上,便处心积虑地把人的灵魂给排挤出去,真正是损人利己!
愁还是一个十足的郐子手 。“行人莫向长堤望,风起杨花愁杀人”,从古至今,不知有多少人惨死在它的刀下呢!
另外,愁的脾气还很古怪,它不喜欢小孩子,不愿和我们少年朋友们接触,因而导致世间“少年不知愁滋味,为赋新诗强说愁”,但愁却喜欢与一些口是心非的人在一起,明明他惆怅万分,郁闷得很吧,也不来怨愁,“却道天凉好个秋”!?
看来,愁和秋还算是挺有缘的一对哩 。可不,连它的名字就叫“心上秋”呢!
联想式穿插指在课堂教学中,为了使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教师穿插一些与其相关的内容,使学生产生联想,加深了对作品意境的理解,如我在教李煜的《虞美人》“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时,为了让学生更好的理解词人以水之长喻愁绪之深的感情,插入了历代诗人一些以流水喻愁、以乱麻喻愁、以春草喻愁、以柳喻愁、以雨喻愁等诗句 。这时,学生的注意力完全被这些优美的诗句吸引住了,便产生了对诗人以比喻、衬托手法所表达出来的“物”和“意”,的联想,加深了对作品意境的理解,从中受到了智慧的启迪 。
从整首诗歌的诗意看,“眉儿”这个意象应该属于纯粹中国式的,这个意象与戴望舒笔下的“丁香”有点类似,是“愁怨”而美好的事物的代称 。整首诗歌,很有李商隐“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李璟“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等诗句的意境 。在这首诗歌中,我惊喜地发现,古筝(南京)能够把自己深厚的古典文学、现代文学修养作为一种艺术素质,成为她审美理想的重要部分,使她的诗在吸取外国诗歌养分时,形成自己诗歌技艺的特色,从而创作出许多具有中西诗歌艺术完美融合的好诗歌
后主的<虞美人>,秦观的踏莎行>,易安的<一剪梅>,柳永的<雨霖铃>,
关于”愁”的诗句总汇
秋浦歌李白
《秋浦歌》为共十七首的组诗,约作于天宝年间盘桓于秋浦(今安徽贵池县)时,抒其怨愤与愁郁 。此为第十五首,为此中佳作 。
【原文】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
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
2、李商隐的《代赠》诗中就有过“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的诗句
3、愁情晏殊《浣溪纱》: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4、少年不知愁滋味,为填新赋强说愁 。
5、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 。别有一般滋味在心头(李煜《乌夜啼》)
6、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李煜《虞美人》)
7、 绿杨芳草几时休?泪眼愁肠先已断(钱惟演《玉楼春》)
8、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范仲淹《苏木遮》)
9、愁肠已断无由醉 。酒未到,先成泪 。残灯明灭枕头欹,谙尽孤眠滋味 。
都来此事,眉间心上,无计相回避(范仲淹《御街行》)
10、 离愁渐行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欧阳修《踏莎行》)
11、 便做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秦观《江城子》)
12、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贺铸《青玉案》)
13、凝眸处,从今又添一段新愁(李清照《凤凰台上忆吹箫》)
14、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李清照《声声慢》)
15、梦难成,恨难平 。不道愁人不喜听,空阶滴到明 。(万俟咏《长相思》)
16、东风恶,欢情薄,一怀愁绪,几年离索 。错,错,错(陆游《钗头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