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的形式有哪些 诗歌的形式是什么( 二 )



修辞中有一点尤其要引起注意 , 即反衬 。专用术语“以静衬动” , “以响衬静” 。
如:“鸟宿池边树 , 僧敲月下门” 。
“蝉噪林愈静 , 鸟鸣山更幽” 。
正衬(白居易《长恨歌》“回眸一笑百媚生 , 六宫粉黛无颜色” , 以美衬美 。)
对比(李白《越中览古》前三句与最后一句)
通感 , 感觉器官的沟通 。(李白“瑶台雪花数千点 , 片片吹落春风香 。”此时的雪花仿佛是春风中盛开的梨花 , 香飘万里 。视觉与嗅觉沟通 , 诗人的情意饱含其中 。)
古典诗词有哪些形式 如:吟 咏....大凡事物的发展 , 总是从简到繁、由低级到高级地循序渐进的 , 我国古典诗歌形式的确也经历了由四言诗到五言诗 , 再到七言诗的历程 。
可是 , 其间却有一些颇可怪且有趣的现象
其一 , 据王力先生考证:“七言诗的起源 , 似乎比五言更早 , 至少是和五言诗同时 , 这是颇可怪的事 。”①
其二 , 在诗经四言诗与汉代五言诗之间有以杂言为主的离骚体崛起 , 屈原的《离骚》和《诗经》成为了古代诗歌两大顶峰;然而这样富于表现力的杂言离骚诗体却很快堙没了 , 很少看到它的余波 , 这也是颇可怪的事之二;
其三 , 五言诗与七言诗之间的六言诗始终不成气候 , 远远不能与五言诗和七言诗匹敌 , 这是颇可怪之事之三;
其四 , 七言诗以后再没有发展成为八言以上的诗体了 , 而是长短句的杂言诗体——宋词体和元曲体成为了新鲜的诗体了 , 这是颇可怪的事之四;
其五 , 杂言诗在诗经时代已经出现 , 直至宋词体成熟之前一直没有断缀过——杂言诗经、杂言离骚、杂言古风……可为什么一定要到七言诗再不能向更长的句式发展之时 , 杂言宋词体这才成为诗坛中的主流形式之一呢?这是颇可怪的事之五 。
诗歌是语言的艺术 , 诗歌形式的发展必定会受两种因素的制约 , 一是受语言发展规律的制约 , 这是外部因素;一是诗歌本身形式发展的制约 , 这是内部因素 。

从形式上可以大致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 。
(1)古体诗:包括古诗(唐以前的诗歌)、楚辞、乐府诗 。“歌”“歌行”“引”“曲”“呤”等古诗体裁的诗歌也属古体诗 。古体诗不讲对仗 , 押韵较自由 。古体诗的发展轨迹:《诗经》→楚辞→汉赋→汉乐府→魏晋南北朝民歌→建安诗歌→陶诗等文人五言诗→唐代的古风、新乐府 。
①楚辞体:是战国时期楚国屈原所创的一种诗歌形式 , 其特点是运用楚地方言、声韵 , 具有浓厚的楚地色彩 。东汉刘向编辑的《楚辞》 , 全书十七篇 , 以屈原作品为主 , 而屈原作品又以《离骚》为代表作 , 后人因此又称“楚辞体”为“骚体” 。
②乐府:本是汉武帝时掌管音乐的官署名称 , 后变成诗体的名称 。汉、魏、南北朝乐府官署采集和创作的乐歌 , 简称为乐府 。魏晋和唐代及其以后诗人拟乐府写的诗歌虽不入乐 , 也成为乐府和拟乐府 。如《敕勒歌》《木兰诗》《短歌行》(曹操) 。一般来说 , 乐府诗的标题上有的加“歌”“行”“引”“曲”“吟”等 。
③歌行体:是乐府诗的一种变体 。汉、魏以后的乐府诗 , 题名为“歌”“行”的颇多 , 二者虽名称不同 , 其实并无严格区别 , 都是“歌曲”的意思 , 其音节、格律一般都比较自由 , 形式采用五言、七言、杂言的古体 , 富于变化 , 以后遂有“歌行”体 。到了唐代 , 初唐诗人写乐府诗 , 除沿用汉魏六朝乐府旧题外 , 已有少数诗人另立新题 , 虽辞为乐府 , 已不限于声律 , 故称新乐府 。此类诗歌 , 至李白、杜甫而大有发展 。如 , 杜甫的《悲陈陶》《哀江头》《兵车行》《丽人行》 , 白居易的许多作品 , 其形式采用乐府歌行体 , 大多三言、七言错杂运用 。
(2)近体诗:与古体诗相对的近体诗又称今体诗 , 是唐代形成的一种格律体诗 , 分为两种 , 其字数、句数、平仄、用韵等都有严格规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