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惊蛰诗词十首_叫醒酣睡的春 人民日报最美诗词四十首( 四 )


关于春天的古诗(10)首春日
[宋]朱熹
胜日寻芳泗水滨 , 无边光景一时新 。
等闲识得东风面 , 万紫千红总是春 。
钱塘湖春行
[唐]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 , 水面初平云脚低 。
几处早莺争暖树 , 谁家新燕啄春泥 。
乱花渐欲迷人眼 , 浅草才能没马蹄 。
最爱湖东行不足 , 绿杨阴里白沙堤 。
菩萨蛮·洛阳城里春光好
[唐]韦庄
洛阳城里春光好 , 洛阳才子他乡老 。
柳暗魏王堤 , 此时心转迷 。
桃花春水渌 , 水上鸳鸯浴 。
凝恨对残晖 , 忆君君不知 。
春光好·苹叶软
五代:和凝
苹叶软 , 杏花明 , 画船轻 。双浴鸳鸯出绿汀 , 棹歌声 。
春水无风无浪 , 春天半雨半晴 。红粉相随南浦晚 , 几含情 。
雉朝飞
唐代:李白
麦陇青青三月时 , 白雉朝飞挟两雌 。
锦衣绣翼何离褷 , 犊牧采薪感之悲 。
春天和 , 白日暖 。
啄食饮泉勇气满 , 争雄斗死绣颈断 。
雉子班奏急管弦 , 倾心酒美尽玉碗 。
枯杨枯杨尔生稊 , 我独七十而孤栖 。
弹弦写恨意不尽 , 瞑目归黄泥 。
春天
宋代:孔平仲
春天酣酣睡最美 , 日转花阴犹未起 。须臾梦觉闻风声 , 波涛翻空千万里 。
出门四望气惨淡 , 寒色射人如泼水 。旋见大雪落交加 , 向晚绥绥尚不止 。
游丝柳絮复何有 , 百鸟卷舌愁欲死 。阴阳变化固有渐 , 乃何暴忽有如此 。
清江野客心伤悲 , 寂寞无言对桃李 。
春天吟
宋代:邵雍
一片春天在眼前 , 眼前须识好春天 。
春秋冬夏能无累 , 雪月风花都一连 。
能用真腴为事业 , 岂防他物害暄妍 。
我生其幸何多也 , 安有闲愁到耳边 。
最美惊蛰诗词十首_叫醒酣睡的春 人民日报最美诗词四十首

忆江南(其一、其二、其三)三首古诗(再将每首诗的意思说出来才有“大赏”)《忆江南》 作者:白居易江南好 , 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 , 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江南忆 , 最忆是杭州 。山寺月中寻桂子 , 郡亭枕上看潮头 。何日更重游?江南忆 , 其次忆吴宫 。吴酒一杯春竹叶 , 吴娃双舞醉芙蓉 。早晚复相逢?解释①忆江南――既是标题 , 也是词牌名 。②旧曾谙――从前很熟悉 。③江花――江边的花 。④蓝――蓝草 , 叶子青绿 , 可制染料 。白居易曾在江南杭州和苏州做官 , 很受当地群众的爱戴 。这首词是他回忆江南景物的作品 , 艺术上很有特色 。先说选材 。这首词就是写春天日出时的江南风光 。江南风光之美 , 在于她的秀丽明艳 , 而最美丽的是那碧绿的江水 , 最明艳的是那鲜红的江花 。可以说 , 写江南的“日出江花”和“春来江水” , 正是写最美的地方 , 最美的时刻 , 最美的景色 。再说修辞 。形容花红和水绿的两句诗 , 都是比喻:春风吹拂的满江绿水 , 就像青青的蓝草一样绿;晨光映照的岸边红花 , 比熊熊的火焰还要红 。这样形象的比喻 , 把江南的春天渲染得多么绚丽多彩 , 多么生机勃勃啊!那迷人醉人的春色 , 当年在苏杭是曾经金属锰览过的 , 而今却没有那样的机会了 。诗不禁叹息地说:叫人怎能不怀念江南呢?结尾这个反问句 , 诉说了诗人对江南的深深的热爱 , 也激发着读者对那美丽风光的深深的向往 。古语云 , 言而无文 , 行而不远 。白居易的忆江南词从写成 , 流传至今 , 已是一千多年 , 而且还将一直流芳百世 , 那么这寥寥数语 , 文在何处?如何能“行”如此之远呢?白居易曾经担任杭州刺史 , 在杭州呆了两年 , 后来又担任苏州刺史 , 任期也一年有余 。在他的青年时期 , 曾漫游江南 , 旅居苏杭 , 应该说 , 他对江南有着相当的了解 , 故此江南在他的心目中留有深刻印象 。当他因病卸任苏州刺史 , 回到洛阳后十二年 , 他六十七岁时 , 写下了这三首忆江南 , 可见江南胜景仍在他心中栩栩如生 。要用十几个字来概括江南春景 , 实属不易 , 白居易却巧妙地做到了 。他没有从描写江南惯用的“花”、“莺”着手 , 而是别出心裁地从“江”为中心下笔 , 又通过“红胜火”和“绿如蓝” , 异色相衬 , 展现了鲜艳夺目的江南春景 。异色相衬的描写手法 , 在大诗人杜甫的诗里常常可见 , 如“两个黄鹂鸣翠柳 , 一行白鹭上青天”、“江碧鸟逾白 , 山青花欲燃” , 两种不同的颜色互相映衬 , 使诗意明丽如画 。白居易走的也是这条路 , 从他的诗里也可见端倪 , “夕照红于烧 , 晴空碧胜蓝”、“春草绿时连梦泽 , 夕波红处近长安”、“绿浪东西南北水 , 红栏三百九十桥” 。因而江南的春色 , 在白居易的笔下 , 从初日 , 江花 , 江水之中获得了色彩 , 又因烘染、映衬的手法而形成了我们想象中的图画 , 色彩绚丽耀眼 , 层次丰富 , 几乎无需更多联想 , 江南春景已跃然眼前 。既是“能不忆江南” , 那么杭州这个白居易停留时间最长的地方 , 是什么给他的感受最深呢?古籍载:“杭州灵隐寺多桂 。寺僧曰:‘此月中种也 。’至今中秋望夜 , 往往子堕 , 寺僧亦尝拾得 。”既然寺僧可以拾得 , 那么看起来 , 白居易做杭州刺史的时候 , 很有兴趣去拾它几颗 , 也似多次去灵隐寺寻找那月中桂子 , 正好欣赏三秋月夜的桂花 。白居易是诗人 , 自然不乏浪漫的气质 , 在八月桂花暗飘香的月夜 , 徘徊月下 , 流连桂丛 , 时而举头望月 , 时而俯首细寻 , 看是否有桂子从月中飞堕于桂花影中 。这是何等美丽动人的一副画面 。一个寻字 , 而情与景合 , 意与境会 , 诗情画意 , 引人入胜 。也许 , 月中桂子只是传说 , 那么钱塘潮奇观确实是存在的 。寻桂子不一定能寻到 , 潮头却是真正看得到的感受极深的景观 。钱塘江自杭州东南流向东北 , 至海门入海 。钱塘潮每昼夜从海门涌入 , 异常壮观 。钱塘潮在每年中秋后三日潮势最大 , 潮头可高达数丈 , 正因为如此 , 所以白居易写他躺在他郡衙的亭子里 , 就能看见那卷云拥雪的潮头了 , 趣意盎然 。上句写跑去寺里寻找那美丽的传说 , 下句写自己悠然躺在床上看澎湃的钱塘潮 , 一动一静 , 从中我们可以一窥作者内心蕴涵的种种心理活动 , 也许可以感受到杭州的难忘 。第三首 , 写的是苏州 。吴酒一杯春竹叶 , 也许有人会说 , 竹叶青并非是吴酒啊 , 这是怎么回事呢?一来 , 竹叶是为了与下句的芙蓉对偶 , 二来 , “春”在这里是形容词 , 所谓春竹叶并非一定是指竹叶青酒 , 而是指能带来春意的酒 。白居易在另一诗里就有“瓮头竹叶经春熟”的说法 , 而且白居易所在的中唐时代 , 有不少名酒以春字命名 , 如“富水春”、“若下春”之类 。文人大多爱酒 , 白居易应该也不例外 , 喝着吴酒 , 观“吴娃双舞”犹如醉酒芙蓉的舞姿 。“娃”者 , 即是美女 , 西施就被称为“娃” , 吴王夫差为她建的房子就叫“馆娃宫” 。也许白居易这样写 , 就是出于对西施这位绝代佳人的联想吧 。十多年后 , 他在洛阳 , 回忆起当年饮酒观舞 , 不禁叹道:“早晚复相逢?” 。早晚 , 是当时的口语 , 意思就是何时 。三首词 , 从今时 , 忆起往日 , 最后又回到今天 , 从洛阳到苏杭 , 从今日直至十多年前的往事 , 今、昔、南、北 , 时间 , 空间都有极大的跨度 。白居易身在洛阳 , 神驰江南 , 抚今追昔 , 无限深情地追忆最难忘的江南往事 , 使自己得到了一定的精神满足 。而我们今日读此词 , 则因为白居易的出色描写 , 也能得到某种精神满足 , 不知当时白居易是写给自己回忆的 , 还是留待后人欣赏的 。《忆江南》赏析居易曾在江南杭州和苏州做官 , 很受当地群众的爱戴 。这首词是他回忆江南景物的作品 , 艺术上很有特色 。先说选材 。这首词就是写春天日出时的江南风光 。江南风光之美 , 在于她的秀丽明艳 , 而最美丽的是那碧绿的江水 , 最明艳的是那鲜红的江花 。可以说 , 写江南的“日出江花”和“春来江水” , 正是写最美的地方 , 最美的时刻 , 最美的景色 。再说修辞 。形容花红和水绿的两句诗 , 都是比喻:春风吹拂的满江绿水 , 就像青青的蓝草一样绿;晨光映照的岸边红花 , 比熊熊的火焰还要红 。这样形象的比喻 , 把江南的春天渲染得多么绚丽多彩 , 多么生机勃勃啊!那迷人醉人的春色 , 当年在苏杭是曾经金属锰览过的 , 而今却没有那样的机会了 。诗不禁叹息地说:叫人怎能不怀念江南呢?结尾这个反问句 , 诉说了诗人对江南的深深的热爱 , 也激发着读者对那美丽风光的深深的向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