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诗词 诗词分析( 二 )


诗歌分析的步骤诗歌赏析文章一般有两种写法:
⑴综合分析法——通过对全诗的整体分析,表达自己的观点 。
在这种体式下,较完整的写法是:
A.作者简介 。
B.作品写作背景简介 。
C. 作品意象分析(诗句的解释或翻译,诗句所表达的情感、思想,诗句表达的意境) 。
D.作品艺术手法分析(通常结合在作品意象分析之中) 。
E.作品艺术特点的综合评价(往往带有总结的意味) 。
如果不要求很完整,则可不写作者简介、写作背景两部分 。
⑵主题分析法—就诗歌最突出的方面进行分析,表达自己的观点 。
采用这种写法时,往往只抓住一个方面,如意境、语言表现力、某一手法的表达思想情感的妙处等等 。对于其他方面,则不论及,因而它的篇幅一般较短小 。
必须指出的是,无论采用那一种写法,都应该有欣赏者自己对诗歌的理解和分析,力戒人云亦云、甚或抄袭 。
如何赏析古代诗歌作品
赏析古代的诗歌作品,是我们古代文学学习的重要目的之一,也是我们进一步进行研究的一个基础,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对古典诗歌进行分析呢?
首先要读懂诗歌作品,这要求我们对一首诗的每一字、每一句都要有正确的理解 。如果连诗的本意都没有弄懂,那么我们又如何去对一首诗进行分析和鉴赏呢?吴小如先生在讲到诗歌的鉴赏时,曾经提出“通训诂”、“明典故”,这是读懂一首诗的基础 。对于我们来说,古典诗歌或多或少的存在着语言障碍,对有些诗歌,我们必须依靠前人的注释才能够读懂 。而且古典诗歌中经常会运用典故,正确地理解典故的含义,对于读懂诗歌也是非常重要的 。古人云“诗无达诂”,对一首诗的理解自然可以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毕竟还是有一个相对客观的标准的,那就是要合乎情理,至少自己感觉这样理解是合乎情理的,在这个基础上进行的思想内容和艺术手法的分析才可能有说服力 。
在读懂诗歌的基础上,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对诗歌进行分析:一是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及写作情况,要深入分析诗歌作品,必须先了解作者 。孟子曾经提出“知人论世”的文学批评方法,所谓的“知人论世”也就是要深入了解诗人的生平、思想、品德、遭遇等状况以及诗人所处时代的状况,这对我们正确理解作品有很大的帮助 。比如,我们了解了中唐的政治形势和柳宗元的遭遇之后,也就更能理解《渔翁》中那种回避尘世、寄情山水的处世态度了 。二是对作品自身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进行分析,对较短的作品,如律诗、绝句等可以逐句分析,对较长的作品可以作问题分析或段落分析 。这是作品分析的主体 。我们所分析的作品必然具有赏析的价值,我们在阅读一首诗歌的时候,也多多少少会有一些自己的体会感悟,我们写分析文章就是为了把作品的价值展现出来,把自己的体会感悟表达出来,作品的分析同时也是一个再创造的过程,因此要注意辞采,要尽可能做到语言的优美凝练 。三是可以结合与作品有可比性的其他作品进行比较分析,在比较中我们可以更好地把握诗歌的思想性和艺术性 。例如杜甫的《登岳阳楼》和孟浩然的《临洞庭》都是描写洞庭湖的佳作,但是我们通过对比就会发现《登岳阳楼》向我们展示了“诗圣”杜甫对国家命运的关注忧虑和对民生疾苦的关怀悲悯,而《临洞庭》却只囿于对个人遭际的自伤自怜,相比之下,两位诗人的胸襟品格、思想境界高下立判 。四是了解作品的地位及影响,这也是我们更好地把握作品的一个途径,如我们了解了《橘颂》是中国诗歌史上第一首完整意义上的咏物诗,也就能更好地理解“托物言志”的手法是《橘颂》的独创,而这一手法对后代的咏物诗词产生了不可估量的巨大影响 。
在分析作品的时候,如果我们做到这几个方面,那么我们的目的也就达到了 。下面我们为大家提供几篇作品分析的例文,希望能够对大家有所帮助,其中的前两篇可以作为大家写赏析文章的参考,第三篇可以做大家考试中回答作品分析题的参考 。
一曲哀歌动古今
——《诗经·谷风》赏析
韦 卓
《谷风》这首诗属于《诗经·邶风》 。“邶”原来是周初的封国 。朱熹《诗集传》说:“武王克商,分自纣城,朝歌而北谓之邶(今河南汤阴南),南谓之鄘,东谓之卫,以封诸侯 。”后来不久,卫国尽得邶、鄘之地 。所以《诗经》中的《邶风》、《鄘风》实际上都是“卫风” 。
卫国(今河北南部、河南北部一带)地处中原,是周代文化发达的地区之一,卫国的劳动人民又特别爱歌唱,所以收在《邶风》、《鄘风》和《卫风》中的民歌比起其他各地的“风”诗要多,其中约有一半是涉及到爱情和婚姻的内容 。因此,后世的一些卫道士们就说郑、卫之风好淫,多桑间濮上之音,故而反对《郑风》、《卫风》中的一些表现爱情和婚姻生活的诗篇,或者从经学的角度来曲解它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