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门关诗词 关于龙门石窟的古诗句( 七 )


谐志》,可见黄鹤楼因仙人乘黄鹤而得名,早以成为民间传说 。崔颢于仕途失
意之时来登此楼,其感受与传说拍合,触动灵感、发此浩歌 。前半篇就传说生
发:昔人与黄鹤俱去,空余此楼,徒有黄鹤之名而已!吊古伤今,感慨淋漓 。
又就“黄鹤去”腾空飞跃,突进一层:黄鹤飞去时白云悠悠,黄鹤一去不返,
白云依旧悠悠,然而也只是“空”悠悠而已!四句诗一气贯注,盘旋转折 。虽
紧扣诗题,借鹤去楼空、白云飘忽写今昔变化,而诗人独立楼头的身影和百感
茫茫的心态,亦依稀或见 。后半篇写眼前景及由此引发的身世之感与思乡之情 。
晴川历历,芳草萋萋,烟波浩渺,暮霭迷蒙,久游思归,乡关何处?望汉阳树,
望鹦鹉洲,望江上,望乡关,四顾苍茫,飘泊无依,遂以“使人愁”感慨作结 。
四句诗激情喷溢,顺流直下,与前半篇形成有机的统一体 。
此诗前四句借鉴南朝民歌和沈佺期《龙池篇》,运用了辘轳相转的句式 。
“黄鹤”三见,“空”字重出,每三句除“黄”字外全用仄声,第四句以三平
调煞尾,第二联“不复返”与“空悠悠”失对 。这都不符合七律的要求 。但由
于一气转折,自然超妙,且后两联格律精严,故论者不仅不以为病,而且视为
创体、奇格,高度赞扬 。相传李白登黄鹤楼,有“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
在上头”之叹;其后作《鹦鹉洲》、《登金陵凤凰台》诸诗,均反复效法(见
《唐才子传》 卷一、《唐诗记事》 卷二一、《瀛奎律髓》卷一) 。宋人严羽
《沧浪诗话·诗评》云:“唐人七言律诗,当以崔颢《黄鹤楼》为第一 。”清
人沈德潜《唐诗别裁集》卷十三选此诗,评云:“意得象先,神行语外,纵笔
写去,遂擅千古之奇 。”
坐观垂钓者, 空有羡鱼情。黄鹤楼
(唐)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
长歌行(汉乐府)
作者:佚名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希 。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
常恐秋节至,昆黄华叶衰 。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 。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
园里的葵花绿油油无比茂盛,清晨的露珠亮晶晶期待阳光 。
温暖的春天雨露滋润阳光照,世上的万物欣欣向荣多辉煌!
常常担心寒秋季节将要来到,到那时花卉草木都衰败枯黄 。
时光流逝像万条江河流东海,什么时候啊它会再向西流淌?
年轻时不珍惜时间努力向上,年老力衰只能白白悔恨悲伤 。
乐府诗是最能代表汉代诗歌成就的一种体裁 。它常采用赋、比、兴、互文、反复歌咏的修饰手法及铺陈、对比、烘托等技巧状物抒情,这首《长歌行》便代表了这种特色 。作者借百川归海、一去不回来比喻韶光之匆匆易逝,感慨“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劝勉世人要珍惜光阴,有所作为 。全诗从青葵起兴,联想到四季变化,又以江河作比,得出应当抓紧时间奋发努力的结论,其比兴手法是很明显的 。
“长歌”适宜表达深沉的感情,这一首娓娓道来,有描述,有抒情,有叹惋,也有劝勉,使整首诗含蕴细腻,余意无穷 。既继承了“歌以咏志”的传统,又极富形式上的美感,便于反复吟诵 。
野望-王绩
王绩
东皋①薄暮望,徙倚②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
相顾无相识,长歌③怀采薇 。
【评析】
此诗写山野秋景,景中含情,朴素清新,流畅自然,力矫齐梁浮艳板滞之弊,是王缜的代表作之一 。
首联叙事兼抒情,总摄以下六句 。首句给中间两联的“望”中景投人薄薄的暮色;次句遥呼尾句;使全诗笼罩着淡淡的哀愁 。颌联写薄暮中的秋野静景,互文见义,山山、树树,一片秋色,一抹落晖 。萧条、静谧,触发诗人彷徨无依之感 。颈联写秋野动景,于山山、树树,秋色、落晖的背景上展现“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的画面 。这画面,在秋季薄暮时的山野闲具有典型性 。既然是“返”与“归”,其由远而近的动态,也依稀可见 。这些牧人、猎人,如果是老相识,可以与他们“言笑无厌时”(陶潜《移居》),该多好!然而井非如此,这就引出尾联:“相顾无相识”,只能长歌以抒苦闷 。王绩追慕陶潜,但他并不像陶潜那样能够从田园生活中得到慰籍,故其田园诗时露彷徨、怅惘之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