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梦龙廉政诗词 有关廉政的古诗有哪些( 五 )


书端州郡齐壁
(宋 包拯)
清心为治本,直道是身谋 。秀干终成栋,精钢不作钩 。
仓充鼠雀喜,草尽狐兔愁 。史册有遗训,毋贻来者羞 。
含义:这首诗充分表明了包拯廉洁奉公、刚直不阿的从政为人的道德准则,也表明了他立志做国家的栋梁、为民造福的决心 。包公不但严于律己而且制定了一条“家训”,劝诫子孙将来永远清廉 。这则家训说:“后世子孙仕宦有犯赃滥者,不得放归本家;亡殁之后,不得葬于大茔之中 。不从吾志,非吾子孙 。仰工刊石,竖于堂屋东壁,以诏后世 。”这则家训真是独特而严厉 。据史书记载包拯子孙如其子包绶、其孙包永年等,也都一直恪守家训,居官清廉,并且深受世人的称赞 。包拯的清正廉洁之风,到其子包绶时,也更加发扬光大了包公所到之处,都深入体察民情,兴利除弊,为百姓做好事 。例如他知端州时,发现老百姓由于饮用江水,身体多病,他就发动群众,在端州城内打了七眼水井 。百姓改饮井水,健康状况大为改善 。包公办案公正、机智,为人正直、作官清廉,为世人,也为我所钦佩死后也更可以说是鞠躬尽瘁 。他为官清廉,爱民精神和品质也将永远被世人所传颂!
关于古代的廉政格言警句有:
[清]李惺《西沤外集•冰言》:公生明,廉生威 。
翻译:官员一心为公、办事公正则会心明眼亮;居官清廉则会树立威信 。
[春秋]《论语•里仁》: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 。不以其道得之,不居也 。
翻译:财富和高官显爵,是人们都想得到的 。但对有道德的人来说,如果它们来路不正,就不要它们 。
[春秋]《论语•子路》: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
翻译:当官的如果自身清正廉明,就是不发命令,老百姓也会好好干;如果自身贪邪不正,百姓何以从 。
[唐]李商隐《咏史》: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 。
翻译:遍观历代圣贤治国治家的经验教训,成功皆因勤俭,败亡皆因奢侈 。
[宋]包拯《乞不用赃吏疏》:廉者,民之表也;贪者,民之贼也 。
翻译:廉洁的官吏,是人民的表率;贪赃的官吏,是人民的盗贼 。
[宋]岳飞:文臣不爱钱,武臣不惜死,天下太平矣 。
翻译:文官清正廉洁,武将拼死报国,这样国家就可以太平了 。
[宋]朱熹:世路无如贪欲险,几人到此误平生 。
翻译:世上的路没有比贪欲更险恶的,多少人都是因此误了一生 。
[宋]欧阳修《五代史伶官传序》: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
翻译:忧患劳苦,可以使国家兴盛;一味贪图安逸享乐,就可以葬送自身 。
另为还有:
古代“砥廉诗”
下文试对历代“砥廉诗”作简要分析 。
一是咏廉 。“公生廉,明生威”,自古以来,廉政作为一种道德,一份操守,一直为人深情期待和吟咏着 。
宋代歌谣《襄阳人歌》:“叶光化,丰谷城;清如水,平如衡 。”,光化县令叶康直,谷城县令丰稷,均行善政,百姓便撷取“水”、“衡”两种意象来歌颂他们的清廉、公正;明代文学家冯梦龙亦写到:“吏肃唯遵法,官清不爱钱;豪强皆敛手,百姓尽安眠 。”,同样深刻反映了百姓对清廉政治和安居乐业的渴求 。
二是刺贪 。“贪”为“廉”之反,历来为人所不耻 。
明代有诗:“来如猎犬去如风,收拾州衙大半空,只有江山移不动,也将描入画图中 。”,生动描绘了一个贪得无厌的知府形象,令人忍俊不禁中生出愤慨悲凉;“鸡鸣喈喈,鸭鸣呷呷,县尉下乡,有献则纳;鸡鸣于埘,鸭鸣于池,县尉下乡,靡有孑遗;鸡既烹矣,鸭既羹矣,锣鼓鸣矣,县尉行矣”,这首宋代歌谣仿照《诗经》句式,对贪得无厌的县尉作了尖锐的批评 。
三是自勉 。历代“砥廉”诗中,不少是作者歌咏自勉的 。
如:北宋包拯《书端州郡斋壁》:“清心为治本,直道是身谋;秀干终成栋,精钢不作钩 。”,道出了他立身的准则,坚贞的操守 。
如:郑燮《题竹》:“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 。”,一幅夜雨听竹图,描摹出一位关心民间疾苦,深夜辗转不寐的廉吏形象 。
四是尚朴 。“奢”与“贪”相生相伴,诗人们往往推崇简朴的生活 。
如:明代沈贲《讽兄》:“锦衣玉食非为福,檀板金樽可罢休;何事长事子孙计,瓦盆盛酒木棉裘 。”,意指简朴持家方能长久;
如:于谦《题画诗》:“青紫均沾雨露恩,一团生意淡中存;食前方丈倘来物,大节还须咬菜根 。”说的也是嚼得菜根百事可为的道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