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城镇建设诗词 求关于小城镇建设的论文字数要求3000字

于小城镇建设及公共财政体制改革的思考
学号:0835004400753姓名:曹XX
摘 要:文章通过对“三农”问题进行分析 , 得出了发展小城镇及其公共财政体制改革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出路 。通过将农村大量的剩余劳动力转移到城镇 , 并且通过小城镇的公共财政体制因势利导 , 可以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 。
关键词:小城镇建设“三农”问题公共财政体制
一、小城镇建设问题的提出
2004年2月8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农民增加收入若干政策的意见》正式发布 , 强调“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 , 一定要常抓不懈 。随着我国市场化、工业化的进一步深入 , “三农”问题日益显现 , 不仅成为制约我国农村经济快速发展的首要问题 , 而且成为制约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瓶颈” 。如何解决这一大难题呢?从发达国家的经验来看 , 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出路在于城市化 。城市化就是通过将农村的剩余劳动力转移到城市 , 从而达到减少农村人口 , 提高农民收入的过程 。
长期以来 , 关于城市化的发展战略问题一直是人们讨论的焦点问题 , 而且众说纷纭 。有的人认为首先发展大城市好 , 有的人认为中等城市应该优先发展 , 有的人认为应着重发展小城市、小城镇 , 还有的认为应该保持大城市和小城市、小城镇并进的战略 。
那么 , 到底是发展哪种类型的城市呢?首先在观念上不应该惧怕人口的流动 , 而应该正视人口流动问题 , 因为只有通过人口流动才能保证长远的社会稳定 。其次 , 中国的城市化要尊重中国的国情 。要想使中国如此巨大的农村剩余劳动力一步就转移到大城市是不现实的 , 必须考虑到方方面面可能遇到的问题 , 如资金问题、住房问题、交通运输问题等等一系列难题 。发展小城镇尽管有占用土地资源过多 , 浪费巨大 , 污染严重 , 不易管理 , 效率低下 , 在吸收就业方面也远远不如其他几种发展策略 , 存在着诸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 , 但其在中短期解决人口流动和劳动力转移方面确实有其优势和可行性 。
二、小城镇建设的重要意义及发展方向
小城镇是80年代以来新建的乡镇企业的集中地 , 在地理位置上 , 小城镇的星罗棋布是全国经济增长的有力的依托 。它把广大的农村与大中城市连接起来 , 不仅带动了农村的发展 , 而且有力地支撑着大中城市的繁荣 。
今后小城镇建设应注意解决好以下几方面问题:第一 , 农村工业经过多年的培育 , 已经有了相当的基础 , 在今后的进一步发展中 , 应当追求规模和集聚效应 , 实现生产要素的合理流动和资源的最佳配置 。第二 , 大力发展农村的第三产业 , 使发展小城镇战略在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上发挥更大的作用 。但是 , 从城市的集聚效应来看 , 目前发展小城镇仅在现阶段是合理的 , 要想长远发展则需慎重 。长远目标应该是有重点地发展条件较好、有前途的集镇和城镇 , 使其进一步发展为中等城市 。但是 , 要注意一个地区不能平均地发展集镇和城镇 。可以将县城发展为中等城市 , 对中等城市、大城市的发展不应一律加以限制 , 而要有选择地发展 。一是近期积极发展小城镇和小城市 , 并要长期使其中的一些发展为中、大城市 。对于大中城市、特大城市要着重进行优化 , 同时有选择的进行发展 。二是改变不合理的户籍政策 , 取消户籍的城乡差别 , 允许有条件的农民进城定居 , 从观念上认识到违背城市化规律的做法会引起严重的社会问题 。三是改变不合理的居住政策 , 允许农民租房、买房、集资购房 , 以及到城里居住等 。此外 , 要形成城市的消费市场和农村的规模经营 , 降低农业生产成本 , 改变农民的生活方式和工作方式 , 推进我国城市化和工业化;允许农民进城兴办企业 , 从事工、商、服务业等;允许企业从农村招工 , 使农村剩余劳动力在城市就业 , 避免离乡不离土 , 进厂不进城;还要在就业、择业、迁移等方面实行体制改革和较宽松的政策 , 从而使农村剩余劳动人口较为顺利地迁移 , 与工业化同步实现我国的农村人口的城市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