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蝶恋花词牌格律 《蝶恋花》古诗( 四 )


采桑子(四十四字,又名丑奴儿)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 。
采桑子[宋]欧阳修
羣芳过后西湖好,狼藉残红,飞絮蒙蒙,垂柳阑干尽日风.笙歌歇尽游人去,始觉春空 。垂下帘栊,双燕归来细雨中 。
古诗词要求什么格律格律诗是在字数、韵脚、声调、对仗各方面都有许多讲究的诗 。它规定诗有定句,句有定字,字讲平仄,严格压韵,而且律诗的中两联要对仗等 。它是根据汉语一字一音,音讲声调的特点和诗歌对音乐美、形式美、精炼美的特殊要求而产生的,所以具有相当强的生命力而流转不息 。
格律诗对声律的要求极为严格 。声律包括压韵和平仄,其中又以平仄最重要,正如毛主席所说:“因律诗要讲平仄,不讲平仄,即非律诗 。”(《给陈毅同志的一封信》)
格律诗分为绝句和律诗,都分五言和七言,律诗还有排律 。那种以为绝句就是律诗的分割的观点应该说是不正确的,绝句产生在律诗之前,绝句产生的时候格律诗还没有完全定型,故而还有不合律的古绝存在,如床前明月光 。
格律诗的定字定句要求大家大体都知道,值得一提的是律诗的中间两联一定要对仗 。韵脚方面格律诗多以平韵为主,起首一句可压韵也可不压韵,其他的单句尾字讲究平仄,一定要与韵脚的平仄相反 。那么最难的,应该就是句中字的平仄问题了 。
这里,我们简单地说一下格律诗的创作规则 。关于格律诗的创作,王永义先生编了个歌谣,可供参考:
格律不难记,二四六分明 。首句仄平仄,或为平仄平 。
上下句要对,邻句粘即成 。四字防孤平,末防三连同 。
七绝重一遍,七律也就成 。双末押平韵,单末多仄声 。
七言去两字,五言不费功 。起收式怎知?首句二末定 。
大体意思是:近体诗的格律不难记住,每句第二四六字的平仄一定要符合 。第一句的第二四六字应该是仄平仄,或者是平仄平 。上句第二四六字的平仄与下句第二四六字的平仄要对立,邻句,就是第一联的末句和第二联的首句,第二四六字的平仄要相同 。七言第四个字一定要防止出现孤平,它自己是平音而左邻右舍都是仄音就叫孤平,每句末三个字应防止全平或全仄 。确定了绝句格律的步骤,再重复一遍就成了律诗的格律 。律诗双句末一字都是平声,押一个韵,单句末一字多数是仄声 。七言诗的格律去掉前面两个字,注意,此时第四字应为第二字,就成了五言诗的格律了 。一首格律诗是平起还是仄起,是平收还是仄收,都要看第一句第二字和该句末一字 。
蝶恋花古诗词格词牌名 蝶恋花
仄韵 。双调 。六十字 。此调本名《鹊踏枝》,晏殊词改今名 。又名《黄金缕》《卷珠帘》《明月生南浦》《一箩金》等 。
[仄]仄[平]平平仄【仄】,庭院深深深几许?
[仄]仄平平,杨柳堆烟,
[仄]仄平平【仄】 。帘幕无重数 。
[仄]仄[平]平平仄【仄】,玉勒雕鞍游冶处,
[平]平[仄]仄平平【仄】 。楼高不见章台路 。
[仄]仄[平]平平仄【仄】,雨横风狂三月暮 。
[仄]仄平平,门掩黄昏,
[仄]仄平平【仄】 。无计留春住 。
[仄]仄[平]平平仄【仄】,泪眼问花花不语,
[平]平[仄]仄平平【仄】 。乱红飞过秋千去 。
——欧阳修
词牌格律韵律大全简单说,在现代汉语四声中,第一声、第二声是平声;第三声、第四声是仄声 。2:古代的词牌的种类以及平仄:词,诗歌的一种 。因是合乐的歌词,故又称曲子词、乐府、乐章、长短句、诗余、琴趣等 。始于隋,定型于中晚唐,盛于宋 。隋唐之际,从西域传入的各民族的音乐与中原旧乐渐次融合,并以胡乐为主产生了燕乐 。原来整齐的五、七言诗已不适应,于是产生了字句不等、形式更为活泼的词 。
词最早起源于民间,后来,文人依照乐谱声律节拍而写新词,叫做“填词”或“依声” 。从此,词与音乐分离,形成一种句子长短不齐的格律诗 。五、七言诗句匀称对偶,表现出整齐美;而词以长短句为主,呈现出参差美 。
词有词牌,即曲调 。有的词调又因字数或句式的不同有不同的“体” 。比较常用的词牌约100个 。词的结构分片或阕,不分片的为单调,分二片的为双调,分三片的称三叠 。按音乐又有令、引、近、慢之别 。“令”一般比较短,早期的文人词多填小令 。如《十六字令》、《如梦令》、《捣练子令》等 。“引”和“近”一般比较长,如《江梅引》、《阳关引》、《祝英台近》、《诉衷情近》 。而“慢”又较“引”和“近”更长,盛行于北宋中叶以后,有柳永“始衍慢词”的说法 。词牌如《木兰花慢》、《雨霖铃慢》等 。依其字数的多少,又有“小令”、“中调”、“长调”之分 。据清代毛先舒《填词名解》之说,58字以内为小令,59—90字为中调,90字以外为长调 。最长的词牌《莺啼序》,240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