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诗词的现代创作 古代诗歌和现代诗歌的区别( 四 )


现代诗歌与古代诗歌的要求分别是什么?各有什么要求?我国诗歌源远流长 , 从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算起 , 至今也有3000多年历史了 。但古代诗歌的体裁却不外乎古体诗和近体诗两个大类 。所谓古体诗 , 指的是唐代以前形成的诗歌形式 , 有四言体、五言体、六言体和七言体等 , 大致押韵 , 不讲究平仄 , 句数不限 。近体诗是隋唐出现的新诗体 , 有绝句、律诗两种 , 每句字数不是5字就是7字 , 讲究韵律平仄 , 律诗还讲究对仗 。除排律外 , 句数都有限定 。结构整齐、讲究押韵是我国古代诗歌的一大特点 。我国的古代诗歌以五言、七言为主 , 尽管字数不多 , 每句却能表达复杂的意思 。而且在南朝时 , 人们还发现汉字有平、上、区、入四个声调 , 其中上、去、入都是仄声 , 在每句诗里 , 如果把平声字、仄声字有规律的交错组合起来 , 可以形成和谐动听的节奏 。这样 , 唐代的近体诗也就产生了不同于古体诗的许多特点:它要求篇有定句、韵有定位 , 字有定声、联有定对 。本来古体诗字数虽要整齐 , 句数却没有限制 , 可多可少 。近体诗就有严格规定 , 绝句均为四句 , 律诗要有八句 , 但排律不在此限 。近体诗押韵的位置是固定的 。律诗中偶句末一字必须押韵 , 并且一韵到底 , 不能中间换韵 , 一般只押平声韵 , 临韵可以通押 , 中间二联必须对仗 。绝句受律诗影响 , 押韵要求与律诗大致相同 , 但绝句可以押仄声韵 。近体诗句中各字的平仄声调大致是固定的 , 交错安排 , 使诗的声调抑扬顿挫 。这是其最大特点 。古体诗词与现代诗歌 , 形式上的区别是最明显也是最根本的区别 , 尤其是在平仄的讲究上 。计较形式 , 也就是说 , 固执地以为 , 写诗一定要精通格律并按照规定的格式字数完成它 , 是有害的 , 弊大于利 。现代诗歌缘何兴起 , 是值得我们思考的话题 。现代诗歌创作 , 是这个时代乃至更远的将来诗歌创作的主流 , 这从我们在网络与传统刊物中所发表的诗歌比例中可以看得出来 。另一方面 , 如果没有古体格律诗主流地位的约束 , 只怕现代诗的水平早已超过古体诗了 。细说的话 , 我想古诗与现代诗没有内容上的时代意义与历史意义之分 , 喜欢古体诗还是精通现代诗 , 与作者个人的爱好与创作方式有关系 , 与诗歌质量本身没有关系 , 或者说关系不大 , 与诗歌创作要求没有冲突(格律诗和现代诗都要求具备音乐美、跳跃性、辩证法、可以触摸得到的生命体验) 。中国现代诗歌的发展在抛弃以西方文艺理论为主导的发展方向时 , 也不能像有些观点那样 , 希望简单恢复格律诗的传统 。毕竟 , 当今中国人的口头语言已经同100年前有了巨大的变化 。中国的诗歌未来的发展方向依然是要努力接近最活跃的、现实社会的口头语言 。近几年 , 有些类似诗歌的东西在社会上悄然流传 , 例如:“一等男人…… , 二等男人…… , 三等男人……” , “红旗不倒 , 彩旗飘飘”之类 。虽然在内容上比较粗俗 , 但是这些民间自由创作已经具备了21世纪真正中国诗歌的雏形 。此外 , 流行音乐的发达 , 也将促使汉语诗歌获得巨大的发展 。例如屠洪刚演唱的《霸王别姬》 , 其歌词称得上是一首很不错的诗 。宋代诗词的另一个倾向就是格律化 。对于格律化 , 后世人们有一个误解 , 以为那就是诗歌的规则 。其实 , 格律化的出现 , 是诗歌要求被广泛传唱的结果 。那时候的市井文化中 , 音乐是重要的内容 , 言传身教的音乐习惯 , 使得一些经典唱段、经典唱腔被固定下来 , 诗词是为了配合那些唱腔或唱段 , 长短高低便有了一定的要求 。其实在格律诗中 , 某些地方加一两个字没什么问题 , 实际上就是在唱的时候多一点切分变化而已 。某种程度上说 , 宋代的格律诗 , 是诗歌流行的社会化分工 , 流水线制造的要求和结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