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兰花诗词格律 诗词木兰花和七律有什么区别词牌木兰花和七律都是七( 二 )


例:【宋】苏轼《木兰花令·元宵似是欢游好》
元宵似是欢游好 。何况公庭民讼少 。万家游赏上春台,十里神仙迷海岛 。
平原不似高阳傲 。促席雍容陪语笑 。坐中有客醉多情,不惜玉山拼醉倒 。

2、七言律诗(七律一般指七言律诗 )七言律诗是中国近体诗的一种 。格律严密 。发源于南朝齐永明时沈约等讲究声律、对偶的新体诗,至初唐沈佺期、宋之问等进一步发展,成熟于杜甫 。律诗要求诗句字数整齐划一,律诗由八句组成,七字句的称七言律诗 。每首八行,每行七个字,每两行为一联,共四联,分首联、颔联、颈联和尾联 。
例:《登金陵凤凰台》
李白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
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
减字木兰花平仄格式《减字木兰花》为双调,上下阕各四句,共四十四字,两仄韵、两平韵 。其词谱(平仄格式)如下:
中平中仄(仄韵)中仄中平平仄仄(仄韵)中仄平平(平韵)中仄平平中仄平(平韵)
中平中仄(仄韵)中仄中平平仄仄(仄韵)中仄平平(平韵)中仄平平中仄平(平韵)
平:填平声字;仄:填仄声字(上、去或入声);中:可平可仄 。
词例:
《减字木兰花》
【宋】苏轼
莺初解语,最是一年春好处 。微雨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
休辞醉倒,花不看开人易老 。莫待春回,颠倒红英间绿苔 。
《减字木兰花》
【宋】李清照
卖花担上,买得一枝春欲放 。泪染轻匀,犹带彤霞晓露痕 。
怕郎猜道,奴面不如花面好 。云鬓斜簪,徒要教郎比并看 。
《减字木兰花》
【宋】欧阳修
歌檀敛袂,缭绕雕梁尘暗起 。柔润清圆,百琲明珠一线穿 。
樱唇玉齿,天上仙音心下事 。留往行云,满坐迷魂酒半醺 。
《减字木兰花》
【宋】朱敦儒
刘郎已老,不管桃花依旧笑 。要听琵琶,重院莺啼觅谢家 。
曲终人醉,多似浔阳江上泪 。万里东风,国破山河落照红 。
诗词格律大全我们要讲的诗律,指的是近体诗的格律,不涉及诗经、乐府中的那种古体诗 。近体诗是唐以后逐渐形成的,它对平仄、对仗、字数有严格的要求 。近体诗,从体例划分,有三种:绝句(每首四句),律诗(一般每首八句),排律(每首十句以上) 。基础是绝句,明白了绝句,其他就好懂了 。
平仄排列最基本的格式是:
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后加仄)
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后加平)
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前加平)
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前加仄)
所以要说这是“基本格式”,是因为其他各种格式(包括五言和七言的,包括绝句和律诗,共16种),都可以从它推导出来 。学习中,一定要先把这个“基本格式”背熟,记住 。从基本格式推导其他格式,是学习的一个窍门 。如果把全部16种格式都开列出来,机械硬背,那是不容易记住的 。
这个“基本格式”中所说的“平”,大体上就是现在普通话中的“阴平”字和“阳平”字;“仄”,大体上就是现在普通话里的“上声”字和“去声”字 。这里所以只能说“大体上”,是因为并不完全如此 。
第一句和第二句的平仄是相反的,这叫“对” 。第三句和第四句的平仄也是相反的,这也是“对” 。然而第二句和第三句,从头两个字来看,平仄却是相同的,这叫“粘” 。律诗要求做到这种“对”和“粘” 。如果不符合这个要求,就叫“失对”、“失粘”,就是毛病 。
按照诗律学的术语,从一首诗的开始算起,每两句叫做一“联”,每联中的上一句叫“出句”,一下句叫“对句” 。这样也就是说,每一联的出句和对句必须“对”,上一联的对句和下一联的出句必须“粘” 。“对”和“粘”,看一句诗的头两个字,由于第一个字有时可平可仄,所以实际上主要以第二个字衡量“对”和“粘”的标准 。如王之涣的《登鹳雀楼》中,第一句中的“日”字是仄声字,第二句中的“河”字是平声字,符合“对”的要求,第二句的“河”字与第三句的“穷”字都是平声字,符合“粘”的要求 。第三句的“穷”字是平声字,而第四句的“上”字是仄声字,又符合“对”的要求 。掌握了“对”和“粘”的规则,我们就可以根据基本格式很容易地推导出其他各种平仄格式 。
绝句和律诗,都有一个要求,即偶句必须押韵,单句不用押韵(首句是个例外,押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