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的意象 关于秋天的( 三 )


描写秋天色彩的古诗词(都是精挑细选有秋色的)
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黄落兮雁南归
汉·刘彻《秋风辞》
荆溪白石出,天寒红叶稀
这两句写深秋景色:溪水下降,白石露出,红叶飘零,所余不多 。
唐·王维《阙题二首·山中》
落霞与孤骛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骛:鸟名,野鸭 。齐飞:落霞从天而下,孤骛由下而上,高下齐飞 。一色:秋水碧而连天,长空蓝而映水,形成一色 。
唐·王勃《秋日登洪府膝王阁饯别序》
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湲
潺湲:流水声 。
唐·王维《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
金井梧桐秋叶黄,珠帘不卷夜来霜
唐·王昌龄《长信秋词五首》:“金井梧桐秋叶黄,珠帘不卷夜来霜 。熏笼玉枕无颜色,卧听南宫清漏长 。”
寒潭映白月,秋雨上青苔
唐·刘长卿《游休禅师双峰寺》
高鸟黄云暮,寒蝉碧树秋
唐·杜甫《晚秋长沙蔡五侍御饮筵送殷六参军归沣州觐省》
远岸秋沙白,连山晚照红
唐·杜甫《秋野五首》
征集一些古诗词中的意象,或者好的诗词佳句深情梦境:梦魂惯得无拘检,又踏杨花过谢桥 。
梦随风万里
来如春梦几多时,去似秋云无觅处 。
颓然醉醒:门隔花深旧梦游,夕阳无语燕归愁 。
绿酒新尝人易醉,一枕小窗浓睡 。
夕阳江上:江上柳如烟,雁飞残月天 。
旷野小桥:独立小桥风满袖,平林新月人归后 。
秋尽江南: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 。
春江夜色: 野旷天低树,江清夜近人 。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
幽谷夜色: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
荒馆羁旅:念荒寒寄宿无人馆,重门闭、败壁秋虫叹!
停灯向晓,抱影无眠!
古诗词中关于水的意象有哪些含义?大问题啊,说说原始意向出处吧和最经典的名句 。。
<img src=http://www.2312333.com/list14/"https://pic.wenwen.soso.com/p/20190122/20190122035357887400789_jpeg_351_198_62261.jpg">
一时间:《论语》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
例子: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
二万物载体:《道德经》上善若水,厚德载物 。
例子:“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
三:愁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
四:思念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
五:美好的景物 。
水的形态多样,在诗文中比较多见 。意向非常丰富 。
求10个意象和关于这10个意象的诗句 。!1菊花 :菊花虽不能与国色天香的牡丹相媲美,也不能与身价百倍的兰花并论,但作为傲霜之花,它一直得到文人墨客的亲睐,有人称赞它坚强的品格,有人欣赏它清高的气质 。屈原《离骚》:“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 。”诗人以饮露餐花象征自己品行的高尚和纯洁 。唐人元稹《菊花》:“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表达了诗人对坚贞、高洁品格的追求 。其他“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百花中”(宋人郑思肖《寒菊》)、“寂寞东篱湿露华,依前金靥照泥沙”(宋人范成大《重阳后菊花二首》)等诗句,都借菊花来寄寓诗人的精神品质,这里的菊花无疑成为诗人一种人格的写照 。2梅花:梅花在严寒中最先开放,然后引出烂漫百花散出的芳香,因此梅花与菊花一样,受到了诗人的敬仰与赞颂 。宋人陈亮《梅花》:“一朵忽先变,百花皆后香 。”诗人抓住梅花最先开放的特点,写出了不怕打击挫折、敢为天下先的品质,既是咏梅,也是咏自己 。3松松树是傲霜斗雪的典范,自然是众人讴歌的对象 。李白《赠书侍御黄裳》:“愿君学长松,慎勿作桃李 。”韦黄裳一向谄媚权贵,李白写诗规劝他,希望他做一个正直的人 。三国人刘桢《赠从弟》:“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 。”诗人以此句勉励堂弟要像送松柏那样坚贞,在任何情况下保持高洁的品质 。4莲:由于“莲”与“怜”音同,所以古诗中有不少写莲的诗句,借以表达爱情 。如南朝乐府《西洲曲》:“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青如水 。”“莲子”即“怜子”,“青”即“清” 。这里是实写也是虚写,语意双关,采用谐音双关的修辞,表达了一个女子对所爱的男子的深长思念和爱情的纯洁 。晋《子夜歌四十二首》之三十五:“雾露隐芙蓉,见莲不分明 。”雾气露珠隐去了荷花的真面目,莲叶可见但不甚分明,这也是利用谐音双关的方法,写出一个女子隐约地感到男方爱恋着自己 。5梧桐: 梧桐则是凄凉悲伤的象征 。如王昌龄《长信秋词》:“金井梧桐秋叶黄,珠帘不卷夜来霜 。熏笼玉枕无颜色,卧听南宫清漏长。”写的是被剥夺了青春、自由和幸福的少女,在凄凉寂寞的深宫里,形孤影单、卧听宫漏的情景 。诗歌的起首句以井边叶黄的梧桐破题,烘托了一个萧瑟冷寂的氛围 。元人徐再思《双调水仙子?夜雨》:“一声梧叶一声秋,一点芭蕉一点愁,三更归梦三更后 。”以梧桐叶落和雨打芭蕉写尽愁思 。其他如“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唐人温庭筠《更漏子》)、“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李清照《声声慢》)等 。6杜鹃鸟古代神话中,蜀王杜宇(即望帝)因被迫让位给他的臣子,自己隐居山林,死后灵魂化为杜鹃 。于是古诗中的杜鹃也就成为凄凉、哀伤的象征了 。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子规鸟即杜鹃鸟 。起句写即目之景,在萧瑟悲凉的自然景物中寄寓离别感伤之情 。三、四句以寄情明月的丰富想象,表达对友人的无限怀念与深切同情 。宋人贺铸《忆秦娥》:“三更月,中庭恰照梨花雪;梨花雪,不胜凄断,杜鹃啼血 。”三更月光照在庭院里雪白的梨花上,杜鹃鸟在凄厉地鸣叫着,使人禁不住倍加思念亲人,伤心欲绝 。词人通过描写凄清的景物,寄托了幽深的乡思 。其他又如“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唐人秦观《踏莎行》)、“子规夜半犹啼血,不信东风唤不回”(宋人王令《送春》)等,都以杜鹃鸟的哀鸣,来表达哀怨、凄凉或思归的情思 。7鹧鸪鸟:鹧鸪的形象在古诗词里也有特定的内蕴 。鹧鸪的鸣声让人听起来像“行不得也哥哥”,极容易勾起旅途艰险的联想和满腔的离愁别绪 。如“落照苍茫秋草明,鹧鸪啼处远人行”(唐人李群玉《九子坡闻鹧鸪》)、“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等,诗中的鹧鸪都不是纯客观意义上的一种鸟 。8寒蝉:秋后的蝉是活不了多久的,一番秋雨之后,蝉儿便剩下几声若断若续的哀鸣了,命折旦夕 。因此,寒蝉就成为悲凉的同义词 。如唐人骆宾王《咏蝉》起首两句:“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 。”以寒蝉高唱,渲染自己在狱中深深怀想家园之情 。宋人柳永《雨霖铃》开篇是:“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息 。”还未直接描写别离,“凄凄惨惨戚戚”之感已充塞读者心中,酿造了一种足以触动离愁别绪的气氛 。“寒蝉鸣我侧”(三国人曹植《赠白马王彪》)等诗句也表达这样的情思 。另外,“垂绥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籍秋风 。”在这首诗中虞世南以蝉的形象,表现了自己封建士大夫的清高 。9鸿雁: 鸿雁是大型候鸟,每年秋季南迁,常常引起游子思乡怀亲之情和羁旅伤感 。10哀鸿:比喻哀伤苦痛、流离失所的人 。龚自珍《己亥杂诗》:“三更忽轸(zhěn,悲痛)哀鸿思,九月无襦淮水湄 。”写的就是人民痛苦流离的生活 。“哀鸿”一语出自《诗?小雅?鸿雁》:“鸿雁于飞,哀鸣嗷嗷 。维此哲人,谓我劬劳 。”诗歌写使臣行于四方,见流民如鸿雁飞集于野,流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