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钱塘江的诗句( 五 )


钱塘江的诗句有哪些? 1、【七绝·观潮】现代毛泽东千里波涛滚滚来,雪花飞向钓鱼台 。人山纷赞阵容阔,铁马从容杀敌回 。译文:千里钱塘的波涛滚滚而来,雪浪飞花的潮水涌向钓鱼台 。人山人海大赞江潮阵容壮阔,犹如铁甲战马从容杀敌后回返 。2、【忆钱塘江】宋代李觏昔年乘醉举归帆,隐隐山前日半衔 。好是满江涵返照,水仙齐著淡红衫 。译文:当年乘醉登上归家的帆船,看那两岸隐隐的青山前太阳已落下一半 。此时此刻,最迷人的还是返照入江,满江一片红光,那江面上的点点白帆,在夕阳的辉映下,宛若水中的女神们一齐穿上了淡红的衣衫 。3、【横江词六首其四】唐代李白海神来过恶风回,浪打天门石壁开 。浙江八月何如此?涛似连山喷雪来 。译文:好像是海神来过之后一样,又来了一阵恶风,巨浪拍击着天门山,打开了山门石壁 。浙江八月的海潮能比得上这里的风浪吗,浪涛像连绵的山峰喷雪而来 。4、【十七日观潮】宋代陈师道漫漫平沙走白虹,瑶台失手玉杯空 。晴天摇动清江底,晚日浮沉急浪中 。译文:一望无垠的沙滩上,潮水涌上来了,像一道白色的长虹;我猜想,是不是瑶台仙人,失手把玉杯中的琼浆泼向了人间,如此奔腾汹涌 。澎湃的潮水中,蓝天的倒影在水里颠簸摇动;夕阳西坠,浮沉出没在湍急的洪波巨浪中 。5、【钱塘观潮】清代施闰章海色雨中开,涛飞江上台 。声驱千骑疾,气卷万山来 。绝岸愁倾覆,轻舟故溯洄 。鸱夷有遗恨,终古使人哀 。译文:大海的景色在雨中蒙蒙展开,滚滚波涛飞溅到江上将被大潮倾倒颠覆,轻舟却故意顶风迎浪向上开 。“鸱夷子皮”里,伍子胥的尸首犹有遗恨,钱塘江的怒潮永远使人感到悲哀 。扩展资料: 诗文赏析 1、【七绝·观潮】 诗人写的这首《七绝·观潮》中,从头至尾,气势如虹,这不仅写出了钱塘潮的气势,也写出了诗人自己内心的一贯的气势 。内气与外景同时耦合,可谓真正的天成 。江山的大气碰上了一个真正能理解它的知音,当然这个知音(即是诗人)胸中的风云也只有万里江山才能容纳 。诗人眼中的钱塘潮阵容壮阔,来回奔腾,有“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之势 。如此气壮山河的气魄的确也只有毛主席这样的大诗人才能胜任愉悦,一气呵成 。2、【忆钱塘江】 李觏的这首《忆钱塘江》,独辟蹊径,与众不同 。诗人在诗中不写气势恢宏的钱塘江潮,而以“醉”这一传神的诗眼统摄全篇,形象生动地反映了醉眼中夕阳映照下的钱塘江奇景 。诗的前两句“昔年乘醉举归帆,隐隐山前日半衔”,写诗人当年乘醉行船归来,一路观赏着钱塘江傍晚的美景 。首句中的“昔年”二字,紧扣诗题的“忆”,表明诗人是凭自己的记忆来描绘他当年观赏钱塘江之奇景的;“乘醉”二字则告诉人们他当年是醉眼赏景的 。正因为诗人是醉眼赏景,所以他放眼望去,隐隐约约地看到夕阳西下,一半已隐身匿迹,另一半还悬挂在山头上,仿佛山口衔着半个夕阳似的 。次句中的“隐隐”、“衔”诸语下得颇为精妙,很切合诗人醉眼赏景的特点 。诗的后两句“好是满江涵返照,水仙齐着淡红衫”,这里,诗人先以“好是”二字提示下文将拓深诗的意境;继而,以优美的笔触描绘了返照入江的情景;最后,则展开想象的翅膀,以“水仙齐着淡红衫”奇妙的比喻艺术地再现了夕阳辉映点点白帆的奇景 。这两句诗亦实亦虚,虚实相间,也完全切合诗人醉眼观赏醉景——令人陶醉的钱塘江奇景的特点,体现了作者的奇思异想 。3、【钱塘观潮】 此诗写诗人雨中观潮所见所感 。首联,紧扣雨中观潮之特点,以雨为背景,突出“涛飞江上台”,为下文进一步描绘钱塘江潮的磅礴声势作铺垫 。颔联,以千万匹骏马飞驰而来比喻钱塘江潮震天动地的涛声,以其仿佛席卷着群山奔腾而来比喻江潮不可抵挡的气势,与宋代词人潘阆的词句“来疑沧海尽成空,万面鼓声中”(《酒泉子》“长忆观潮”)有异曲同工之妙 。颈联,将状写潮涌之声势与吟咏弄潮儿的弄潮之气魄结合起来 。宋代词人周密的散文《观潮》有一段描写弄潮儿的文字:“吴儿善泅者数百,皆披发文身,手持十幅大彩旗,争先鼓勇,溯迎而上,出没于鲸波万仞中,腾身百变,而旗尾略不沾湿,以此夸能”,着墨无多,却惟妙惟肖地再现了弄潮儿披发纹身、手持彩旗、涛头弄潮的情景,令人拍案叫绝 。施闰章的这两句诗描写弄潮儿,用语更少,别具一格 。它写弄潮儿,却不明言,而以“轻舟”借代 。驾驭“轻舟”的正是勇敢矫健的弄潮儿,故写“轻舟”,也即写弄潮儿 。不写斯人,而斯人自见,这是其精妙之处 。江潮汹涌澎湃,“绝岸愁倾覆”,可“轻舟”偏要投身急流之中,“故溯洄” 。这里,诗人未具体描写弄潮之场面,而以“愁”与“故”相对照,突出了钱塘江潮惊涛拍岸的气势,更衬托出了弄潮儿迎潮而上、不畏艰险的气魄,可谓这两句诗的又一妙处 。尾联,发诗人观潮之慨 。史载,春秋时楚国人伍子胥,其父伍奢、兄伍尚都被楚平王杀 害,他逃奔吴国,先佐吴王阖闾伐楚国,后又佐吴王夫差(阖闾之子)打败越国 。最终,夫差听信伯嚭的谗言迫伍子胥自杀,并下令将其尸首装入“鸱夷革”抛进江中 。后来传说伍子胥怨恨吴王夫差,死后驱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