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创作古诗( 三 )


求一个自己创作的关于学习的古诗词唐末诗人王贞白《白鹿洞诗二首》其一:
读书不觉春已深,一寸光阴一寸金 。
不是道人来指引,周情孔思正追寻 。
唐代书法家颜真卿《劝学》:
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 。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
苏东坡《送安淳秀才失解西归》:
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 。
他年名宦恐不免,今日栖迟那可追 。
我昔家居断还往,著书不复窥园葵 。
朅来东游慕人爵,弃去旧学従儿嬉 。
狂谋谬算百不遂,惟有霜鬓来如期 。
故山松柏皆手种,行且拱矣归何时 。
万事早知皆有命,十年浪走宁非痴 。
与君未可较得失,临别惟有长嗟咨 。
宋代理学家陆九渊《读书》:
读书切忌在慌忙,涵泳工夫兴味长 。
未晓不妨权放过,切身须要细商量 。
宋代诗人陆游《冬夜读书示子聿》:
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 。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
清代文学家法式善《读书》:
读书如树木,不可求骤长 。
植诸空山中,日来而月往 。
露叶既畅茂,烟打渐苍莽 。
南宋朱熹《观书有感》: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
朱熹的《劝学诗》
少年易老学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 。
未觉池塘春草梦,阶前梧叶已秋声 。
晚唐诗人杜荀鹤《闲居书事》:
窗竹影摇书案上,野泉声入砚池中 。
少年辛苦终事成,莫向光明惰寸功 。
宋代诗人刘过《书院》:
力学如力耕,勤惰尔自知 。
但使书种多,会有岁稔时 。
清代诗人萧抡谓《读书有所见作》:
一日不读书,胸臆无佳想 。
一月不读书,耳目失清爽 。
民国熊伯伊《四季读书歌》组诗之《春》:
春读书,兴味长,磨其砚,笔花香 。
读书求学不宜懒,天地日月比人忙 。
燕语莺歌希领悟,桃红李白写文章 。
关于学习古典诗歌创作学诗先从古体诗入手好还是格律诗入手好?
答:都行 。个人拙见,继承传统文化,主要是学习古文贤们诗词作品中所包含的丰富而伟大的人文精神和写作手法,而不是继承和模仿形式 。我们做为新手,开卷有益,看什么都能得到进步 。《全唐诗》我没看过,但估计有相当的部分不是律诗,但并不影响它们的质量和水平,不然也不会被收入 。和现代诗一样,也有些好诗,形式不用学,内涵则需要认真学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能溜”,是指“溜”古风(古体诗),而不是律诗 。不学律诗基本要求,熟读三千甚至三万也白搭 。学了基本知识,不用熟读,看三五十首就能学会 。现代人,当然不必再采用熟读的笨办法 。
古体诗完全可以不讲平仄的吗?
并不是 。尽管没有律诗对平仄的要求那么严格,通常也是错落有致的 。所以,并不是像现代诗这样,想怎么写就怎么写 。两者最显著的区别就是古风可以押仄韵,唐诗中如果用的是仄韵,就一定是古风 。另外,古风没有犯复、失粘、失对、孤平、三连平等讲究 。关于古体诗和律诗的详细区别,您可以搜索一下百度“古体诗”词条 。
古体诗的押韵有没有相关的韵书?
由于唐诗宋词常用的《唐韵》、《广韵》等韵书失散或繁琐等原因,现代人都是以宋朝末期的《平水韵》做为古韵范本 。估计《平水韵》的广泛流传应该是元朝的事,但用来解读唐诗宋词中的用韵总比普通话强得多,因为普通话已经取消了“入声” 。解读元明以后的诗词则更没问题 。由于古时候没有统一的普通话,估计文人们除了会“京腔”的,就是一口家乡话,所以诗中的字发音会有差别 。但是,用《平水韵》判断字的平仄问题不大,您不妨收藏一册,很方便 。但是,您看了各韵部就会知道,世界上已经没人会念了 。呵,有些传统文化的“爱好者”仍然坚持用谁也不会念的平水韵做诗词联,都是几十年前的老皇历老观念了 。汉语一直在进化,诗词联若不与时俱进,早晚会象很多传统剧种那样没落 。由于诗词都有平仄要求,尤其是必须用韵 。完全按《平水韵》做诗词联,会让解放后出生的几乎所有读者莫名其妙 。建议您您可以收藏一册《中华新韵(十四韵),学写诗词很方便 。
有关诗词创作的几个新理论有关诗词创作的几个新理论
(一)场域论
数年前蔡世平等人提出要强化当代诗词的文学性,曾少立等人则进一步提出,要树立当代诗词的文学本位,这一观点在2016年进一步演变为场域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