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青山”意象的诗句( 二 )


古诗词中的意象含义意象,就是客观物象经过诗人的情感活动而创造出来的一种艺术形象 。简单地说,意象就是寓“意”之“象”,就是用来寄托诗人主观情思的客观物象 。意象的欣赏,指的是我们在阅读与理解诗歌作品时,首先抓住诗人选进诗歌中的意象,由意象特点到所包蕴的思想情感,进行准确的分析,这样我们就不难分析和把握住作者的思想观点、价值取向和整首诗歌的思想内容 。下面以《雨霖铃》来做一下示例分析 。这首词的上阕“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选取了三个典型意象,着重渲染了一种足以触动离情别绪的悲凉的环境气氛,为下文伤别张本,也为全文奠定了感情基调 。“蝉”声是“寒”冷的、“凄切”的,送别的长亭在“骤雨初歇”的傍晚也透着凉意 。“对长亭晚”,交代时间、地点 。天下雨,正好停留;时将晚,停留时间有限,别离的他们多么希望雨不停,天不晚啊!接着诗人又在虚想的画面选取了三个典型的意象:千里烟波、沉沉暮霭、空阔的楚天 。千里烟波浩淼绵长的特点与词人心头长时间难以排解的惆怅相似,傍晚云雾浓重的特点与词人心情的沉重压抑相似,楚地天空的空阔辽远与愁绪的无边无际相似,这一些意象使得诗人忧伤、无望、彷徨的复杂心情,跃然纸上 。词的下阕,设想别后情景“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诗人捕捉了三个意象 。它们是西沉的残月,栽满杨柳的汴河岸,还有渐起吹醒痴情词人的晓风 。“月”前着一“残”字,清秋的晓风是凉的,杨柳代表惜别与依恋,是令人伤感的 。这三个意象,衬托了词人当时凄清悲凉冷落的心境 。此刻的离愁别绪如风卷浪拥,不可遏止 。真是“离愁波涌杨柳岸,别绪风连残月边” 。在意象分析法的运用中,我们要做这样几件事: 一是认识意象,知道什么是意象,意象于诗歌有着怎样的重要性 。二是学习分析意象,评论意象 。先抓意象,其次准确把握意象的特点与意义,既要联系全诗,作宏观的把握,又要深入细致地分析意象的内涵 。最后要注意学习一些鉴赏方法,如意象的并置(即将既相关又各自独立的多个意象并列一一展现)、融合(即意象间的交汇与结合)、叠加(指诗歌中的多个意象围绕某一核心,前后出现,因寓意相同,而叠加在一起)、流动(指诗歌意象流动变化,表现丰富思想感情)、意象的超时空组合等 。对诗歌意象的分析:表层含义+深层含义 。三是积累意象,梳理意象,将意象分门别类 。梳理有两种基本思路,一是将同一意象的不同意义找出来 。如杜鹃在“杜鹃啼血猿哀鸣”中表忧愁,在“杜宇一声 春晓”中表欢快与希望 。二是将表现同一种思想感情的不同意象找出来 。如同是表离情别绪,有杨柳(“昔我往矣,扬柳依依”),有东流水(“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有晓风残月(“扬柳岸晓风残月”)等 。所读的诗词多了,我们可以进行如下卡片积累: 《雨霖铃》主要意象积累 1、【寒蝉】秋后的蝉是活不了多久的,一番秋雨之后,蝉儿便剩下几声若断若续的哀鸣了,命折旦夕 。因此,寒蝉就成为悲凉的同义词 。如唐人骆宾王《咏蝉》起首两句:“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 。”以寒蝉高唱,渲染自己在狱中深深怀想家园之情 。本词开篇写:“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息 。”还未直接描写别离,“凄凄惨惨戚戚”之感已充塞读者心中,酿造了一种足以触动离愁别的气氛 。“寒蝉鸣我侧”(曹植《赠白马王彪》)诗句也表达这样的情思 。2、【长亭】长亭是陆上的送别之所 。古代驿站路上约隔十里设一长亭,五里设一短亭,供游人休息和送别 。后来“长亭”成为送别地的代名词 。李白《菩萨蛮》:“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 。”李叔同《送别》:“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很显然,在中国古典诗歌里长亭已成为陆上的送别之所 。劳劳亭也是古代著名的送别之亭,李白《劳劳亭》“天下伤心处,劳劳送客亭 。春风知别苦,不遣柳条青 。”谢亭又称谢公亭,在宣城北面,是南齐诗人谢眺任宣城大守时所建,他曾在此送别朋友范云,后来谢亭就成为宣城著名的送别之地 。李白有《谢亭》诗:“谢亭离别后,风景每生愁 。客散青天外,山空碧水流 。”李白还有诗云:“送客谢亭北,逢君纵酒还 。屈盘戏白马,大笑上青山 。回鞭指长安,西日落秦关 。帝乡三千里,杳在碧云间 。”许浑也有《谢亭送别》诗 。反复不断的离别在谢亭上演,使优美的谢亭风景也染上了一层离愁了 。很显然,在中国古典诗歌里长亭已成为陆上的送别之所 。本词“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这长亭也就是离别之所,带有词人深深的离愁别绪 。3、【兰舟】古人常说“舟马劳顿”“水陆兼程”,可见“船”在古代交通中的重要地位 。一叶扁舟,天水茫茫,越发比照出人的渺小;人在旅途,所见多异乡之物,更易触发无限的思绪 。下面诗中的“船”意象更多地融入了诗人的漂泊之感:“山暝听猿愁,沧江急夜流 。风鸣两岸叶,月照一孤舟 。建德非吾土,维扬忆旧游 。还将两行泪,遥寄海西头 。”(孟浩然《宿桐庐江寄广陵旧游》) “木叶纷纷下,东南日烟霜 。林山相晚暮,天海空青苍 。暝色况复久,秋声亦何长 。孤舟兼微月,独夜仍越乡 。”(刘鹩虚《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