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杳的古诗

欲为万里赠,杳杳山水隔 。
出自:《早梅》 年代:唐作者: 柳宗元

苍苍竹林寺,杳杳钟声晚 。
出自:《送灵澈上人》 年代:唐作者: 刘长卿

遥遥征驾远,杳杳白日晚 。
出自:《代东门行》 年代:南北朝作者: 鲍照

杳杳寒山道,落落冷涧滨 。
出自:《杳杳寒山道》 年代:唐作者: 寒山

目送征鸿飞杳杳,思随流水去茫茫 。
出自:《浣溪沙》 年代:唐作者: 孙光宪

高楼聊引望,杳杳一川平 。
出自:《春日登楼怀旧》 年代:宋作者: 寇准

杳杳一声钟,如朝复如暮 。
出自:《自盱之临川早发》 年代:元作者: 揭傒斯

杳杳东山携汉妓,泠泠修竹待王归 。
出自:《戏作寄上汉中王二首》 年代:唐作者: 杜甫

杳杳涯欲辨,蒙蒙云复闭 。
出自:《湖中晚霁》 年代:唐作者: 常建

杳杳欲至天,云梯升几重 。
出自:《第三峰》 年代:唐作者: 常建

杳杳山外日,茫茫江上天 。
出自:《郢门秋怀》 年代:唐作者: 李白

长空碧杳杳,万古一飞鸟 。
出自:《独酌》 年代:唐作者: 杜牧
清杳是什么意思?有没有相关的诗词八月道宫闻莺
宋代:王洋
密林啭圆吭,流韵入清杳 。
当时太晚计,花前来不中 。
致使惜春人,问声恨先老 。
正缘幽谷春,朋友在久要 。
争春快先鸣,地乃失友道 。
日坞集芳栏,名园唱清晓 。
得路共迁腾,此事不草划 。
即今秋色高,金衣尚鲜好 。
歌舞兴未阑,秋空乐晴昊 。
杳的解释 杳 yǎo 无影无声:杳无音信 。杳然无声 。杳如黄鹤(喻人或物全无踪影) 。幽暗,深广:杳渺 。杳冥 。
清的解释 清 qīng 水或其他液体、气体纯净透明,没有混杂的东西,与“浊”相对:清水 。清泉 。清流(a.澄澈的水流,如“一股清清”;b.旧时指负有名望,不肯与权贵同流合污的士大夫) 。清澈 。清碧 。清朗 。清新 。清醇
带杳的古诗

分别的诗句1、骆宾王 《于易水送人一绝》 此地别燕丹,壮士发冲冠 。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 。——崇敬荆轲古今一体,略去枝蔓直入史事,一种激越之情 。后两句寓情于景,景中带比,荆轲精神千载犹存,还有诗人对现实环境的深切感受 。没有离别的情景也不知所送为谁,纯是抒怀咏志之作,开风气之先 。2 。、王勃 《别薛华》 送进多歧路,遑遑独问津 。悲凉千里道,凄断百年身 。心事同漂泊,生涯共苦辛 。无论去与住,俱是梦中人 。——穷和独是传神之笔,迢迢千里唯失意的心来作伴,第三联同情劝慰对方,也用以自慰,双方都会在对方的梦中出现,说明怀友之诚相思之切,不重惜别之情而写悲切的身世之感、政治上的挫折,未能摆脱个人哀伤 。《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杜少府上任,俱是客中之别不必伤感,一洗送别的悲酸之态,意境开阔音调爽朗,独标高格 。《江亭月夜送别二首》其二 乱烟笼碧砌,飞月向南端 。寂寞离亭掩,江山此夜寒 。——客居巴蜀之间所写,通过对景物的描写,间接地表达送走友人后环顾离亭仰望明月,远眺江山 。留连顾望之状,凄凉寂寞之情自然浮现纸上,夜色深沉冷寂 。融情入景 。寒,着此一字境界全出——王国维L* 3、宋之问 《送别杜审言》 卧病人事绝,嗟君万里行 。河桥不相送,江树远含情 。别路追孙楚,维舟吊屈平 。可惜龙泉剑,流落在丰城 。——杜被贬 。情真意切,朴实自然,“嗟”同知已离别而惆怅,为故人被贬而伤感受,因宦海无常而慨叹 。江边垂柳依依惜别,储蓄写出人虽不至心意已到 。后四句接连用典,慨叹友人怀才不遇 。音韵和谐,对仗匀称,朴素自然,不尚雕琢 。4、陈子昂} 《送魏大从军》 匈奴犹未灭,魏绛复从戎 。怅别三河道,言追六郡雄 。雁山横代北,孤塞接云中 。勿使燕然上,惟留汉将功 。——不落儿女情长,凄苦悲切的窠臼,从大处着眼抒发了作者的慷慨壮志,活用典故,充满奋发向上的精神,感情豪放激昂,语气慷慨悲壮英气逼人气壮山河 。《春夜别友人》 银烛吐青烟,金樽对绮筵 。离堂思琴瑟,别路绕山川 。明月隐高树,长河没晓天 。悠悠洛阳道,此会是何年 。——开头别宴将尽分手在即,直接进入感情的高潮情怀真挚,二联写离情的缠绵,三联时间已晚离别到来,“何”后会难期,隐隐的哀愁,没有长吁短叹,在沉静中见深挚的情愫,不温不火,意态从容,气象雍雅不作哀声而多幽深的情思 5、张说 《送梁六自洞庭山》 巴陵一望洞庭秋,日见孤峰水上浮 。闻道神仙不可接,心随湖水共悠悠 。——标志七绝进入盛唐 。“盛唐诗人惟在兴趣,羚羊挂角无迹可求,故其妙处莹彻,玲珑不可凑泊,如空中之音,相中之色,水中之月,镜中之像,言有尽而意无穷 。”——沧浪诗话 。作者谪居岳州,梁知微经此入朝,送客 。征帆远去,凄宛而不抒情,反写简淡的秋景 。孤——由峰而转向人,神话传说使君山缥缈,浮——迷离扑朔之感,三句写了神仙不可接,友人不可接,朝廷不可接 。结尾言有尽而意无穷 。通体散行风致天然惟在兴致 。7、孟浩然 《留别王维》 寂寂竟何待,朝朝空自归 。欲寻芳草去,惜与故人违 。当路谁相假,知音世所稀 。只应守寂寞,还掩故园扉 。——怨怼之中又带有辛酸意味,感情真挚动人,既没有优美的画面,又没有华丽的词藻,语句平淡近乎口语,对偶不工极其自然,言浅意深颇有余味 。8、李颀 《送魏万之京》 朝闻游子唱高歌,昨夜微霜初渡河 。鸿雁不堪愁里听,云山兑是客中过 。关城树色催寒近,御苑站声向晚多 。莫见长安行乐处,空令岁月易磋跎 。——把霜拟人化,写出深秋时节的萧瑟气象,寒不可见树色可见 。催,生动有感,叙事写景抒情交织在一起 。9、王昌龄 《芙蓉楼送辛渐》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首句写萧瑟的秋意,也渲染出离别的黯淡气氛 。那寒意不仅在满江风雨中也在离人的心头 。次句意境开阔,孤——衬心境,即景生情,情蕴景中,令人联想到诗人孤介傲岸,冰清玉洁的形象 。含蓄、蕴藉、余味无穷 。《送别》 下马饮君酒,问君何所之?君言不得意,归卧南山陲 。但去莫复向,白云天尽时 。——送友人归隐,看似语句平淡无奇,细读来却词浅情深,含有悠然不尽之意 。《山中送别》 山中相送罢,日暮掩柴扉 。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 ——不写饯别,匠心独运,与他诗不同 。把道别作暗场,而写别后的寂寞之感,怅惘之情,离愁,往往在别后当日的日暮而更浓重、稠密,却只用掩柴扉来表达 。从生活中拾取看似平凡的素材,运用朴素自然的语言,来显示浓厚真挚的感情,往往味外有味,令人神远 。《送元二使安西》 渭城朝雨 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友人奉命去安西,在渭城送别,前两句点明时间、地点、环境、气氛,写景色调清新,明朗,这是一场深情的离别,却不黯然销魂,相反,倒是轻快而富于情调 。三四句是极丰富内涵的一刹那 。11、李白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