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写诗词时的故事( 五 )


古代写情诗的诗人中国古代有名的情圣很多 。
1.李商隐
(我最喜欢的一个,诗文深奥难懂,意味深久,很耐读
无题二首(其一)
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 。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
隔座送钩春酒暖,分曹射覆蜡灯红 。
嗟余听鼓应官去,走马兰台类转蓬 。
无题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
锦瑟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2.柳永
《雨霖铃》
寒蝉凄切 。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都门帐饮无绪,方留念处、兰舟催发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别离,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
蝶恋花
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 。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阑意 。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3.王维
《相思》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
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
诗词中常见的典故 1、哀鸿哀鸿比喻哀伤苦痛、流离失所的人 。《诗经·小雅·鸿雁》:“鸿雁于飞,哀鸣嗷嗷 。维比哲人,谓我劬劳 。”诗歌写使臣行于四方,见流民如鸿雁飞集于野,流民喜使者到来,皆合词倾诉,如鸿雁哀呜之声不绝 。后来以鸿雁在野、哀鸿遍野喻指百姓流离失所 。龚自珍·《己亥杂诗》:三更忽轸哀鸿思,九月无襦淮水湄 。2、秦晋春秋时,秦晋两国为婚姻,后因称两姓联姻为“秦晋之好” 。王实甫·《西厢记》第二本第一折:倒赔家门,情愿与英雄结婚姻,成秦晋 。3、桑梓桑梓,代指家乡 。《诗经·小雅·小弁》:“维桑与梓,必躬敬止 。”是说家乡的桑树和梓树是父母种的,对它要表示敬意 。后来人们用来喻指故乡 。毛泽东·《七绝》: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4、寒食寒食,清明节前一天或两天 。传说晋国介子推隐居山中,晋文公用烧山之法逼他出来做官,介子推不出被烧死 。晋文公为纪念介予推,在其死亡之日禁止举火,只吃冷食 。韩翃·《寒食》: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5、采薇采薇,代指隐居避世 。殷朝末年,周武王伐殷,孤竹国国君的儿子伯夷、叔齐认为这是以臣弑君,就拦马谏阻 。殷之后,两人不食周粟,隐居首阳山,采薇而食,终饿死 。后以此喻隐居避世 。王绩·《野望》: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6、三径三径,指隐居生活 。西汉末,兖州刺史蒋诩隐居后,在院子里竹下开辟三径,只与求仲、羊仲来往 。后来,三径便成了隐士住处的代称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三径就荒,松菊犹存 。扩展资料: 关于典故 典故原指旧制、旧例,也是汉代掌管礼乐制度等史实者的官名 。后来一种常见的意义是指关于历史人物、典章制度等的故事或传说 。典故这个名称,由来已久 。最早可追溯到汉朝,《后汉书.东平宪王苍传》:“亲屈至尊,降礼下臣,每赐宴见,辄兴席改容,中宫亲拜,事过典故 。” 典故指典制和掌故 。《辞海》、《辞源》为“典故”一词立了两个义项:一是典故一词的古义,与现代汉语所说的“故实”有些相当,指古代的典章制度、旧事旧例 。我们今天所讲的典故当然用的是典故的今义 。典故的今义,《现代汉语词典》释作“诗文里引用的古书中的故事或词句” 。《辞海》、《辞源》的释法与此有类,说是“诗文中引用的古代故事和有来历出处的词语” 。参考资料:典故_百度百科
古诗词小故事不是译文,
举例: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1:有一天上午,我孤独一人在他乡做客,人地生疏,感到寂寞 。每遇到佳节,我就更加地思念家中的亲人 。
我在遥远的地方,想到哥哥、姐妹和弟弟一定登上每一座高山 。我真希望也能登上每一座高山 。真想一下子到兄弟们那里,跟兄弟们一起登上高处 。但我看见兄弟们都插着美丽的茱萸,站在高高的地方,就单单缺少了我一人,兄弟们都高高兴兴的登上了高处 。
2:今天是九月九日,重阳节,我独自一个人在外地,人生地不熟.感到十分的寂寞,每遇到佳节的时候,我就更加的思念家中的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