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气功心法|太极拳内功心法之研究( 三 )


含胸拔背的放松 , 可以分开来说:
含胸 , 是指胸部要有向内虚含之意 , 放松自然 , 这样就可防止胸部外挺 , 呼吸不畅之弊 , 即膻中穴要有松空感 。初级阶段无须求太多 , 关键要有一个“意”字 , 绝不仅仅是只肌肉的动作 。其实 , 做到上有百会上提之意 , 下有吊裆和尾闾中正之意 , 再配合松肩坠肘 , 含胸的感觉也就产生了 。
拔背 , 能含胸自然就能够拔背 , 所谓拔背 , 就是上拔之意 , 是指背部自然正直而产生挺拔感 。背部肌肉有舒展微微隆起之意 , 这样就会自然做到节节松开、沉落 , 拳势有气魄 。拳论中有“牵动往来贴背”、“气敛人背”的内劲奥妙 。太极拳练到中级阶段时 , 背部圆融浑厚 , 甚至产生融化感 , 就像一个巨大的劲源基地 , 内劲如流水一样在背部往来 , 意念一动 , 就将内劲送往不同方向 。那时就会体悟到“力由背发”的感觉 。
腰胯的放松 , 是要立腰松胯 , 同时要注意腰的直与沉 , 也即是腰部的对拉拔长之意 。腰胯在练太极拳中地位非常重要 , 古典拳论中有“以腰为轴”、“命意源头在腰隙”的说法 。太极拳练到一个阶段有一个阶段的体悟 , 功夫一层层增进 。到中、高级阶段的重点体悟是“中空之势” , 那就需要“三分练拳七分研”方能体悟 。
脚下松 , 主要是脚趾松开后 , 脚掌有微微上提之意 , 即“脚心吻地”自然放松 , 涌泉穴有亲吻大地之感 , 浑身有膨胀之感 。全身各关节的松开 , 不等于是节节贯穿 。节节贯穿的功夫已达到内劲练习阶段 , 到那个时候要能够一气贯通 。节节松开只是基础 , 松不开内气就无法通过 。有许多教太极拳的老师 , 拳论背得很熟 , 但他自己做不出来 , 如何能够教人呢?松开 , 再往深层次讲 , 则又有骨头、骨节、筋膜、韧带的放松 , 那是更高的境界了 。
太极气功心法|太极拳内功心法之研究



四、求静是练太极拳的精髓

“太极者 , 无极而生 , 动静之机 , 阴阳之母也 。动之则分 , 静之则合 。”拳论指出了太极拳的特点和练功方法——动中求静 , 静中求动 , 动静开合 , 分阴分阳 , 阖然一气 , 也就是老子所说的“道生一 , 一生二 , 二生三 , 三生万物” , 天地阴阳尽在其中矣 。武禹襄在古典拳论中也提出练太极拳要“神舒体静 , 刻刻在心”、“视静犹动 , 视动犹静 ”、“静中触动动犹静 , 以静制动” 。这些经典拳论都指出了动静在内家拳中的重要性 。
太极拳练到真正的静 , 就能体会到“至虚中生神 , 至静中生气” , 是“心安则虚 , 道自来”、“体静心闲 , 方能观见真理” 。这是要达到高深的境界才能体会到的 。练太极拳要求一层功夫一层体会 。动静即是太极拳的精髓 , 那么必须追其究竟 , 如何达到动静的最高境界?究竟有怎样的不同层次和体会?的确 , 要做到人静并不容易 , 静有很多阶段 , 每阶段又有不同的体会 , 特别是到了高级阶段 , 是很难用语言说明白的 。为了使练太极拳者尽快掌握入静的方法 , 能使练拳者练到了哪个阶段和百思特网层次 , 就有哪个阶段和层次的参考 , 现将求静总结并划分为以下三个阶段 , 八个层次 。
第一个阶段有三个层次的体会:安静、平静、宁静 。练太极拳讲求静 , “以静制动” , 主要是克制自己的心动 , 要收心猿 , 拴意马 , 摒除头脑中的一切杂念 。心要安静下来 , 就是要排除外界的一切干扰 , 所谓“收心离境” 。因为初学练太极拳时 , 我们有一颗常人之心 , 虽然练拳盘架 , 但是杂念未除 , 一个念头一个念头地在脑海里翻腾 , 所以要首先求安静 。能安静下来了 , 慢慢地我们的心也静下来了 , 动的感觉逐渐减少 , 静的体会逐渐增加 , 心里开始平静 , 内气逐渐和畅平顺 , 心平气和的状态就产生了 , 全身也开始放松了 , 感觉舒服 , 什么也就不去想了 。再深入一点就是宁静 , 因为心平气和了 , 心开始静下来了 , 很多杂念排除了 , 这时你对周围事物的感应就灵敏了 , 可以体会到“一志凝神 , 洗心涤虑”的境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