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园田居原文( 四 )


归园田居(其一)的解释? 解释: 少小时就没有随俗气韵,自己的天性是热爱自然 。偶失足落入了仕途罗网,转眼间离田园已十余年 。笼中鸟常依恋往日山林,池里鱼向往着从前深渊 。我愿在南野际开垦荒地,保持着拙朴性归耕田园 。绕房宅方圆有十余亩地,还有那茅屋草舍八九间 。榆柳树荫盖着房屋后檐,争春的桃与李列满院前 。远处的邻村舍依稀可见,村落里飘荡着袅袅炊烟 。深巷中传来了几声狗吠,桑树顶有雄鸡不停啼唤 。庭院内没有那尘杂干扰,静室里有的是安适悠闲 。久困于樊笼里毫无自由,我今日总算又归返林山 。原诗: 归园田居·其一 东晋 陶渊明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少:指少年时代 。适俗:适应世俗 。韵:本性、气质 。羁鸟:笼中之鸟 。恋:一作“眷” 。池鱼:池塘之鱼 。荫:荫蔽 。罗:罗列 。尘杂:尘俗杂事 。虚室:空室 。余闲:闲暇 。出自:东晋 陶渊明《归园田居 其一》扩展资料诗词主旨: 诗词生动地描写了诗人归隐后的生活和感受,抒发了作者辞官归隐后的愉快心情和乡居乐趣,从而表现了他对田园生活的热爱,表现出劳动者的喜悦; 同时又隐含了对官场黑暗腐败的生活的厌恶之感,表现了作者不愿同流合污,为保持完整的人格和高尚的情操而甘受田间生活的艰辛 。诗人思想、成就: 陶渊明诗文往往在客观事物的描述中融入强烈的主观情思,表面看似只写自然景物,实则有所寄托,他常用松、菊、云、鸟等都予以人格化,表现出自己劲节、坚贞和喜爱自由等个性,所以每观其文,字里行间都是作者个性的表露,由文句便可以想其人高尚的德行 。陶渊明是汉魏南北朝800年间最杰出的诗人 。陶诗今存125首,多为五言诗 。从内容上可分为饮酒诗、咏怀诗和田园诗三大类 。饮酒诗陶渊明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个大量写饮酒诗的诗人 。他的《饮酒》20首以“醉人”的语态或指责是非颠倒、毁誉雷同的上流社会;或揭露世俗的腐朽黑暗;或反映仕途的险恶;或表现诗人退出官场后怡然陶醉的心情;或表现诗人在困顿中的牢骚不平 。陶渊明的田园诗数量最多,成就最高 。这类诗充分表现了诗人鄙夷功名利禄的高远志趣和守志不阿的高尚节操;充分表现了诗人对黑暗官场的极端憎恶和彻底决裂;充分表现了诗人对淳朴的田园生活的热爱,对劳动的认识和对劳动人民的友好感情;充分表现了诗人对理想世界的追求和向往 。
求有关明月的诗句,还有赏识,翻译 至少要有3句诗句,每句诗一句赏月下独酌四首(其一)
原文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
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 。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
千古名句: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
诗词赏析
这首诗约作于天宝三载(744),时李白在长安 。诗人写自己在花间月下独酌的情景 。"对影成三人"句构思奇妙,表现了他孤独而豪放的情怀 。《李诗直解》:"此对月独饮,放怀达观以自乐也 。"傅庚生《中国文学欣赏举隅》:"花间有酒,独酌无亲;虽则无亲,邀月与影,乃如三人;虽如三人,月不解饮,影徒随身;虽不解饮,聊可为伴,虽徒随身,亦得相将 。及时行乐,春光几何?月徘徊,如听歌;影零乱,如伴舞 。醒时虽同欢,醉后各分散;聚时似无情,情深得永结;云汉邈相期,相亲慰独酌 。此诗一步一转,愈转愈奇,虽奇而不离其宗 。青莲奇才,故能尔尔,恐未必苦修能接耳 。"
中秋月
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 。
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
作品赏析:
这首小词 ,题为“中秋月 ”,自然是写“人月圆”的喜悦;调寄《阳关曲 》,则又涉及别情 。记述的是作者与其胞弟苏辙久别重逢,共赏中秋月的赏心乐事,同时也抒发了聚后不久又得分手的哀伤与感慨 。
这首词从月色的美好写到“人月圆”的愉快,又从今年此夜推想明年中秋 ,归结到别情 。形象集中,境界高远 ,语言清丽,意味深长 。《阳关曲》原以王维《送元二使安西》诗为歌词,苏轼此词与王维诗平仄四声,大体结合,是词家依谱填词之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