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中有许多表现气节的诗句请写出连续的两句。( 二 )


表现诗人感情的诗句思乡

【古诗词中有许多表现气节的诗句请写出连续的两句。】

静夜思
【唐】 李白
床前明月光,
疑是地上霜 。
举头望明月,
低头思故乡 。
阴雨
【唐】白居易
岚雾今朝重,江山此地深 。
滩声秋更急,峡气晓多阴 。
望阙云遮眼,思乡雨滴心 。
将何慰幽独?赖此北窗琴 。
客中寒食
【唐】李中
旅次经寒食,思乡泪湿巾 。
音书天外断,桃李雨中春 。
欲饮都无绪,唯吟似有因 。
输他郊郭外,多少踏青人 。
江岸秋思
【唐】杜荀鹤
驱马傍江行,乡愁步步生 。
举鞭挥柳色,随手失蝉声 。
秋稼缘长道,寒云约古城 。
家贫遇丰岁,无地可归耕 。
江上送友人南游
【唐】张乔
何处积乡愁,天涯聚乱流 。
岸长群岫晚,湖阔片帆秋 。
买酒过渔舍,分灯与钓舟 。
潇湘见来雁,应念独边游 。
思乡作
【唐】布燮
泸北行人绝,云南信未还 。
庭前花不扫,门外柳谁攀 。
坐久销银烛,愁多减玉颜 。
悬心秋夜月,万里照关山 。
冬日山居思乡
【唐】周贺
大野始严凝,云天晓色澄 。
树寒稀宿鸟,山迥少来僧 。
背日收窗雪,开炉释砚冰 。
忽然归故国,孤想寓西陵 。
云梦故城秋望
【唐】戎昱
故国遗墟在,登临想旧游 。
一朝人事变,千载水空流 。
梦渚鸿声晚,荆门树色秋 。
片云凝不散,遥挂望乡愁 。
除夜作
【唐】高适
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 。
故乡今夜思千里,愁鬓明朝又一年 。
故乡杏花
【唐】司空图
寄花寄酒喜新开,左把花枝右把杯 。
欲问花枝与杯酒,故人何得不同来?
江外思乡
【唐】韦庄
年年春日异乡悲,杜曲黄莺可得知 。
更被夕阳江岸上,断肠烟柳一丝丝 。
远望
【唐】元稹
满眼伤心冬景和,一山红树寺边多 。
仲宣无限思乡泪,漳水东流碧玉波 。
和三乡诗
【唐】高衢
南北千山与万山,轩车谁不思乡关 。
独留芳翰悲前迹,陌上恐伤桃李颜 。
乡思
【唐】薛涛
峨嵋山下水如油,怜我心同不系舟 。
何日片帆离锦浦,棹声齐唱发中流 。
反映陶渊明的人格、气节的诗句一、前 言陶渊明是东晋最伟大的隐逸派的田园诗人 。中国古代作家能够在作品中表现出个性的,屈原以后便算是陶潜 。梁、昭明太子特别欣赏他的作品,曾经替他作传记,序说:「其文章不群,辞采精拔,跌宕昭彰,独超众类,抑扬爽朗,莫之与京,横素波而傍流,干青云而直上,语时事则指而可想,论怀抱则旷而且真,加以贞志不休,安道苦节,不以躬耕为耻,不以无财为病 。」我一向欣赏渊明的安道苦节、辞采精拔,因此喜欢研究他的作品和风格,尤其他的诗,连苏轼都佩服得五体投地,他说:「渊明作诗不多,然其诗质而实绮,臞而实腴 。自曹(植)、刘(桢)、鲍(照)、谢(灵运)、李(白)、杜(甫)诸人,皆莫及也 。」论诗的家数该从「建安七子」,但读了他们的诗,只能看出「七子的诗风」,很难看出那一位的诗格 。我觉得唐以前的诗人,真能从作品中发现作者个性的恐怕只有阮籍和陶渊明两人,而陶诗尤为甘脆鲜明、笃意真古,因此在昭明文选中作者一百三十家当中,我特选陶渊明一人来加以探讨 。二、生平事略陶渊明,字元亮,入宋更名潜,浔阳紫桑(今江西九江西南)人,]西元三六五—四二七年)世称靖节先生 。他是东晋名将陶侃的曾孙 。陶侃做过八州都督,封长沙郡公,卒后追赠大司马 。祖父茂做过武昌太守,父亲做过姿城太守,也都是淡漠名利,洁身自好的人 。他的母亲是征西大将军桓温的长史孟嘉先生的第四女儿 。嘉是当时名儒,文章超卓、胸襟广阔 。这样的家庭环境,对陶潜一生可说影响极大 。渊明一生可分少年、游宦、和归隐三个时期,兹分述如下:少年时期:自晋简文帝 咸安二年壬申,至晋孝武帝 太元二十一年丙申(自出生至二十五岁止),萧统渊明传称他「少有高趣,博学善属文,颖脱不群,任真自得 。」更可从他诗中窥见他的遭遇和性格 。?闲静少言,不慕荣利(五柳先生传)?质性自然,非矫厉所得(归去来辞)?少而穷苦,每以家弊,东西游走(与子俨等疏)?好读书,不求甚解(五柳先生传)?梁启超说他是一位极热烈极有豪气的人 。杂诗:「忆我少壮时,无乐自欣豫 。猛志逸四海,骞翮思远翥 。」〈2〉 游宦时期:自晋太元二十一年丙申,至东晋义熙元年乙巳(自二十五岁至三十四岁为止)他的杂诗里说:「荏苒经十载,暂为人所羁 。」在这十年期间,渊明曾出任四次,前三次任幕僚,最后一次是当县丞 。江州祭酒期:昭明太子渊明传说他:「亲老家贫,起为州祭酒,不堪吏职,少日自解归」,不久去职,幽居达四、五年之久,州府曾请他当主簿,他不就任,宁愿在家乡,躬耕自资 。镇军参军期:隆安四年庚子,渊明作镇军参军,时二十九 。饮酒诗:「此行谁使然,似为饥所驱 。」建威参军期:乙已岁三月为建威参军使都经钱溪:「一形似有制,素襟不可易 。园田日梦想,安得久离析 。」彭泽令期:义熙元年乙已,渊明年三十四,是年八月就任,十一月即自免归 。〈3〉 归隐时期:自东晋义熙元年乙巳,至宋元嘉四年丁卯(自三十四岁至五十六岁止),渊明自四十六岁以后,他家曾遭遇过火灾、风灾、水灾、虫灾 。他身体也是逐渐衰弱,尤其元嘉二年后的两三年中,可说是他一生中最困苦的一段日子 。贫困使他自然的质性,磨砺到炉火纯青的境界,使他对於死神的迫近,毫不惧怕,处之泰然 。他深知不久於人世,於是写了三首挽歌诗,及一篇自祭文,作为辞别人间的最后剖白 。陶渊明的处世态度,是恬淡、安闲、无争、任真、表面上看,他的感情似乎淡淡的、平静的,其实他是一个具有浓烈感情的典型人物,梁启超就说他是「一位缠绵悱恻最多情的人」他的嗜好是:爱萄、嗜酒、喜弄无弦琴、乐於耕稼,由於他是一个高雅旷达、任性自适的人,感情浓烈而笃於交谊,因此他的快乐,不是安逸中得来,完全从勤劳中得来 。三、时代背景晋朝正是佛教盛行的时候,文人由厌世思想进而为超脱,故陶潜有释家思想 。他的性格,在儒、道、释三家中,经过了自己的溶解,运用当时的法语,於是造成他独特的思想,便是极现世主义的达观,不讲求将来,在他作品中流露得最微底的是连雨独饮:「形骸久已化,心在复何言」 。渊明本身的思想,再加上当时的政治社会影响,使他养成自然、现世与孤独的个性 。因为两晋社会是贵族社会,政治也是贵族政治,只有贵族才有做大官的机会,否则就永远做小官 。他时辍时续地做了十年幕僚,幸亏他的叔父陶夔在政治上略有地位,才援引他当了一名小邑,但当时兵乱频频,他本来就不愿做官,加上时局的动荡,不想离乡太远,就决定做彭泽令,但个性耿介的他「不能为五斗米折腰,拳拳事乡里小人(宋书隐逸传)」(诚按:萧统陶渊明传、乡里小人作乡里小儿),只做了八十天就挂印辞职了 。朱子语录说:「晋宋人物,虽日尚清高,然个个要官职 。这边一面清谈,那边一面招权纳货 。陶渊明真个能不要,所以高於晋宋人物 。」在他青年时期正是东晋偏安江南,胡人盘据中原;这时他热血满腔,胸怀猛志,崇拜的是田畴、荆轲之类的英雄 。在他中年和晚年的作品(如杂诗、拟古诗)中,还常常流露出他这种少壮时代的奇情壮思 。陶潜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