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5月份的诗句

塞下曲 李白(唐)
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 。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 。
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 。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 。
2五月唐 李贺
雕玉押帘额,轻縠笼虚门 。井汲铅华水,扇织鸳鸯纹 。
回雪舞凉殿,甘露洗空绿 。罗袖从徊翔,香汗沾宝粟 。
3观刈麦唐 白居易
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 。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 。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 。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 。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 。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 。复有贫妇人,抱子在其旁 。右手秉遗穗,左臂悬弊筐 。听其相顾言,闻者为悲伤 。田家输税尽,拾此充饥肠 。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 。吏禄三百石,岁晏有余粮 。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 。
求写月的诗词 。1、阳关曲中秋月 苏轼
暮云收剧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 。
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
这首小词,题为“中秋月”,自然是写“人月圆”的喜悦;调寄《阳关曲》,则又涉及别情 。记述的是作者与其胞弟苏辙久别重逢,共赏中秋月的赏心乐事,同时也抒发了聚后不久又得分手的哀伤与感慨 。
2、永遇乐明月如霜 苏轼
彭城夜宿燕子楼,梦盼盼,因作此词
明月如霜,好风如水,清景无限 。
曲港跳鱼,圆荷泻露,寂寞无人见 。
紞如三鼓,黯黯梦云惊断 。
夜茫茫、重寻无处,觉来小园行遍 。
天涯倦客,山中归路,望断故园心眼 。
燕子楼空,佳人何,空锁楼中燕 。
古中如梦,何曾梦觉,但有旧欢新怨 。
异时对、黄楼夜景,为余浩叹 。
这首词写于元丰元年(1078)苏轼任徐州知州时 。词中即景抒情,情理交融,状燕子楼小园清幽夜景,抒燕子楼惊梦后萦绕于怀的惆怅之情,言词人由人去楼空而悟得的“古今如梦,何曾梦觉”之理 。作者题记中提及的盼盼,乃唐代张尚书之爱妾,能歌善舞,风情万种 。张氏死后,盼盼念旧情不嫁,张尚书为其所建的燕子楼独居了十多年 。作者声称自己夜宿燕子楼,梦到盼盼,因作此词 。
3、减字木兰花春月 苏轼
春庭月午,摇荡香醪光欲舞 。步转回廊,半落梅花婉娩香 。
轻云薄雾,总是少年行乐处 。不似秋光,只与离人照断肠 。
4、宋苏轼《中秋见月和子由》
明月未出群山高,瑞光千丈生白毫 。一杯未尽银阙涌,乱云脱坏如崩涛 。
谁为天公洗眸子,应费明河千斛水 。遂令冷看世间人,照我湛然心不起 。
西南火星如弹丸,角尾奕奕苍龙蟠 。今宵注眼看不见,更许萤火争清寒 。
何人舣舟昨古汴,千灯夜作鱼龙变 。曲折无心逐浪花,低昂赴节随歌板 。
青荧灭没转山前,浪? 风回岂复坚 。明月易低人易散,归来呼酒更重看 。
堂前月色愈清好,咽咽寒? 鸣露草 。卷帘推户寂无人,窗下咿哑唯楚老 。
南都从事莫羞贫,对月题诗有几人 。明朝人事随日出,恍然一梦瑶台客 。
5、鹤林寺中秋夜玩月(一作八月十五夜宿鹤林寺玩月)
许浑
待月东林月正圆,广庭无树草无烟 。
中秋云尽出沧海,半夜露寒当碧天 。
轮彩渐移金殿外,镜光犹挂玉楼前 。
莫辞达曙殷勤望,一堕西岩又隔年 。
6、唐刘禹锡《八月十五夜桃源玩月》
尘中见月心亦闲,况是清秋仙府间 。凝光悠悠寒露坠,此时立在最高山 。
碧虚无云风不起,山上长松山下水 。群动悠然一顾中,天高地平千万里 。
少君引我升玉坛,礼空遥请真仙官 。云拼欲下星斗动,天乐一声肌骨寒 。
金霞昕昕渐东上,轮欹影促犹频望 。绝景良时难再并,他年此日应惆怅 。
这首诗共十六句,每四句一韵,每一韵又是一个自然段落 。第一段写桃源玩月,有月之景,有玩之情;第二段写八月十五夜色,以月光朗照下的天地山水反衬中秋之月;第三段浪漫畅想,写欲仙之感,由景及情,生发自然;最后一段从畅想中曳回,写日出月落,更就"绝景良时"抒发情感,略出桃源别后,难再重游一意 。全诗景物随时而变,情调随景而移,有起伏迭宕之感 。
7、唐白居易《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
昔年八月十五夜,曲江池畔杏园边 。今年八月十五夜,湓浦沙头水馆前 。
西北望乡何处是,东南见月几回圆 。昨风一吹无人会,今夜清光似往年 。
8、唐杜甫《八月十五夜月》
满月飞明镜,归心折大刀 。转蓬行地远,攀桂仰天高 。
水路疑霜雪,林栖见羽毛 。此时瞻白兔,直欲数秋毫 。
9、唐皮日休《天竺寺八月十五日夜桂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