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人相聚的诗句( 二 )


词人运用形象描绘手法,勾勒出一种皓月当空、亲人千里、孤高旷远的境界氛围,反衬自己遣世独立的意绪和往昔的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
”丙辰,是公元1076年(北宋神宗熙宁九年) 。
当时苏轼在密州(今山东诸城)做太守,中秋之夜他一边赏月一边饮酒,直到天亮,于是做了这首《水调歌头》 。
苏轼一生,以崇高儒学、讲究实务为主 。
但他也“龆龀好道”,中年以后,又曾表示过“归依佛僧”,是经常处在儒释道的纠葛当中的 。
每当挫折失意之际,则老庄思想上升,借以帮助自己解释穷通进退的困惑 。
公元1071年(熙宁四年),他以开封府推官通判杭州,是为了权且避开汴京政争的漩涡 。
公元1074年(熙宁七年)调知密州,虽说出于自愿,实质上仍是处于外放冷遇的地位 。
尽管当时“面貌加丰”,颇有一些旷达表现,也难以遮掩深藏内心的郁愤 。
这首中秋词,正是此种宦途险恶体验的升华与总结 。
“大醉”遣怀是主,“兼怀子由”是辅 。
对于一贯秉持“尊主泽民”节操的作者来说,手足分离和私情,比起廷忧边患的国势来说,毕竟属于次要的伦理负荷 。
此点在题序中并有深微的提示 。
在大自然的景物中,月亮是很有浪漫色彩的,很容易启发人们的艺术联想 。
一钩新月,可联想到初生的萌芽事物;一轮满月,可联想到美好的团圆生活;月亮的皎洁,让人联想到光明磊落的人格 。
在月亮这一意象上集中了人类无限美好的憧憬与理想 。
苏轼是一位性格豪放、气质浪漫的文学家,当他抬头遥望中秋明月时,其思想情感犹如长上了翅膀,天上人间自由翱翔 。
反映到词里,遂形成了一种豪放洒脱的风格 。
亲人相聚的诗句

关于思念亲人的月亮的诗句
1、相关诗句:张九龄《望月怀远》中”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
2、原文望月怀远张九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
3、注释⑴怀远:怀念远方的亲人 。
⑵首二句:辽阔无边的大海上升起一轮明月,使人想起了远在天涯海角的亲友,此时此刻也该是望着同一轮明月 。
谢庄《月赋》:“隔千里兮共明月” 。
⑶情人:多情的人,指作者自己;一说指亲人 。
遥夜:长夜 。
怨遥夜:因离别而幽怨失眠,以至抱怨夜长 。
竟夕:终宵,即一整夜 。
⑷怜:爱 。
滋:湿润 。
⑸末两句:月华虽好但是不能相赠,不如回入梦乡觅取佳期 。
译文茫茫的海上升起一轮明月,此时你我都在天涯共相望 。
有情之人都怨恨月夜漫长,整夜里不眠而把亲人怀想 。
熄灭蜡烛怜爱这满屋月光,我披衣徘徊深感夜露寒凉 。
不能把美好的月色捧给你,只望能够与你相见在梦乡 。
4、简析《望月怀远》是唐代诗人张九龄的作品 。
此诗是望月怀思的名篇 。
开头紧扣题目,首句写“望月”,次句写“怀远”;接着直抒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五、六句承接三、四句,具体描绘了彻夜难眠的情境;结尾两句进一步抒写了对远方亲人的一片深情 。
全诗语言自然浑成而不露痕迹,情意缠绵而不见感伤,意境幽静秀丽,构思巧妙,情景交融,细腻入微,感人至深 。
相聚的诗句
1、减字木兰花 沈瀛 或行或止 。
难得人间相聚喜 。
一日分风 。
千里如何信息通 。
再倾寿酒 。
五福从来先说寿 。
其次云何 。
直至三公未足多 。
2、 鹊桥仙 郭应祥 六人欢笑,六姬讴唱,六博时分胜负 。
六家盘馔斗芳鲜,恰两月、六番相聚 。
特排整整,华筵楚楚,终是不如草具 。
赏心乐事四时同,又管甚、落花飞絮 。
3、 减字木兰花 郭应祥偶然相聚 。
最是人间堪乐处 。
散步寻春 。
来作琴堂不速宾 。
缓歌一曲 。
野鹜纷纷都退缩 。
不用多杯 。
准拟花时日日来 。
4、《胡教醵杯观画围棋》年代: 宋 作者: 赵汝鐩山肴野蔌且随宜,约定同来最怕迟 。
朋友每思相聚乐,尘埃难得有闲时 。
春回画笔丹青轴,雹落文楸黑白棋 。
醉客坐间夸俊逸,掀髯连写数篇诗 。
5、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
6、正是江南好风景,又岂在朝朝暮暮 。
7、两情若是久长时,却话巴山夜雨时何当共剪西窗烛,落花时节又逢君8、飞觥撩乱歌,共对萧条雨雪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