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本质的诗句( 三 )


”从文章来看,她所说的“守正体”正是当下的传统派 。
毫无疑问,古代的诗词作者几乎都是士大夫,是绝对的精英写作 。
而到了现代,尤其是进入网络时代以后,诗词作者散布于各行业,早已平民化了 。
于是出现了平民写作的声音 。
曾峥(独孤食肉兽)在《我的创作道路》(见2016年6月华中师大出版社出版的《21世纪新锐吟家诗词编年》)中说“我以城市平民自甘……在诗旨上去精英化” 。
曾少立也在一些文章中表达了平民写作的观点 。
2016年的一篇网文曾这样分类:“徐晋如、留社是精英写作中的保守派,实验体是精英写作中的创新派 。
赵缺是平民写作中的保守派,李子、食肉兽是平民写作中的创新派 。
”不论这种分类是否合理,至少说明平民写作与精英写作这两种观念在2016年已经在诗词界公之于众了 。
在两种写作观念的背后,意味着价值取向、题材选择、语言风格的一系列重大差异 。
在1999年这个前网络时代的最后一年,新诗界曾发生知识分子写作与民间写作之间著名的盘峰论战,从那以后民间写作才大规模流行起来 。
随着诗词写作者的进一步平民化,写作群体的平民身份与诗词自古以来的精英传统之间,必然产生越来越尖锐的矛盾,其最后的走向尚未可知 。
(三)诗词的小说化许多年以前,湖南诗人伍锡学就提出了“微型小说词”的概念 。
2016年第4期曾发表姚泉名文章《将叙事进行到底 ——伍锡学“微型小说词”的叙事性之刍议》 。
曾少立在谈到自己的创作体会时也提出“把诗词写得像小说和电影”,后来基于其“诗词的文学本位论”,进一步提出了诗词可以像小说一样在生活基础之上虚构人物和情节的观点,以及“我诗”、“非我诗”和“大诗”等概念 。
所谓“我诗”,即作者的见闻思想所成之诗,这正是传统的诗词作法 。
所谓“非我诗”即如小说一般的虚构之诗 。
所谓“大诗”,即由许多首诗词构成的中、长篇的诗体小说,各首诗词相当于一个小说片断,它们之间互相关联、互相照应,共同推进情节的发展 。
这当中人物可以有年龄、身份、性格、品行的变化,也可以有各种矛盾冲突和各种人物关系 。
请问文学的本质 特点 文学与人生现实的关系是什么啊?
4月17日 15:41 诗词三百首白玉著序妙序横生天上情怀,人间至爱 。
字字精彩,句句豪迈 。
奉若神明,顶礼膜拜 。
高山仰止,一睹为快 。
新旧世纪千古交响的一曲不朽乐章 。
振奋精神、鼓舞人心、激发斗志的一首永恒战歌 。
五千年丰厚文化土壤滋养出来的一朵绚丽奇葩 。
江河文明与海洋文明交融汇总、结晶而成的一颗璀璨明珠 。
是谓强秦之余音,大汉之古韵,盛唐之遗风 。
是谓《诗词三百首》 。
是谓序 。
——孙宗亮前言诗意盎然时代潮流,浩浩荡荡 。
顺之者昌,逆之者亡 。
——孙中山《诗词三百首》顺应人类文明进步的潮流,把李白的浪漫主义和杜甫的现实主义完美地结合起来,继承了白居易简洁明快、清新自然的表现手法,兼具苏东坡的豪放风格和辛弃疾的爱国情怀 。
神奇地再现了中华民族古体诗词的无限辉煌和永久魅力 。
在时间上架起了一座横跨九个世纪的宏伟桥梁;在空间上引起了世界各地华人的强烈共鸣 。
“早就应该有一片崭新的文场,早就应该有几个凶猛的闯将 。
”《诗词三百首》的诞生,给华文诗坛带来了新的生机,是时代的选择,是历史的必然,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一支前奏曲 。
唯其如此,高唱《诗词三百首》的歌声才永远回荡在历史的上空!_____双德初版说明诗雨绵绵黄中通理,正位居体 。
美在其中,畅于四肢 。
——《周易》吟诵《诗词三百首》,能够使人获得最具东方特色的高雅艺术享受,对过去进行冷静地思考和全新地认识,对未来产生美好的向往并做出客观的把握,从而更加充满勇气和自信,坦然地面对一切,达到“学以聚之,问以辨之,宽以居之,仁以行之”的人生最高境界 。
多少年来,从长城内外到大江南北,从学龄儿童到百岁老人,越来越多的人们都已经把《诗词三百首》作为勾通心灵的渠道和加深感情的纽带、传承文明的载体和弘扬正气的媒介 。
“读最好的书,做高尚的人 。
”又一次成为不同时代人们的共识 。
《诗词三百首》思想性和艺术性完美和谐、高度统一;与天公直接对话,与大地时刻共语,并能永远抚慰人们的心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