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描绘南宋杭州的诗词( 二 )


苏轼
昨夜风月清,梦到西湖上 。朝来闻好语,扣户得吴饷 。轻圆白晒荔,脆酽红螺酱 。更将西庵茶,劝我洗江瘴 。故人情义重,说我必西向 。一年两仆夫,千里问无恙 。
王安石
游观须知此地佳,纷纷人物敌京华 。林峦腊雪千家水,城郭春风二月花 。彩舫笙箫吹落日,画楼灯烛映残霞 。如君援笔直摹写,寄与尘埃北客夸 。
王昌龄
钱塘江上是谁家,江上女儿全胜花 。吴王在时不得出,今日公然来浣纱 。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
柳永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 。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 。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 。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 。重湖叠瓛清嘉,
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 。千骑拥高牙,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 。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 。
白居易
六么水调家家唱,白雪梅花处处吹 。古歌旧曲君休听,听取新翻杨柳枝 。陶令门前四五树,亚夫营里百千条 。何似东都正二月,黄金枝映洛阳桥?<BR>依依袅袅复青青,
句引春风无限情 。白雪花繁空扑地,绿丝条弱不胜莺 。红板江桥青酒旗,馆娃宫暖日斜时 。可怜雨歇东风定,万树千条各自垂 。<BR>苏州杨柳任君夸,更有钱塘胜馆娃 。
若解多情寻小小,绿杨深处是苏家 。苏家小女旧知名,杨柳风前别有情 。剥条盘作银环样,卷叶吹为玉笛声 。叶含浓露如啼眼,枝袅轻风似舞腰 。
小树不禁攀折苦,乞君留取两三条 。人言柳叶似愁眉,更有愁肠似柳丝 。柳丝挽断肠牵断,彼此应无续得期 。
孟浩然
百里闻雷震,鸣弦暂辍弹 。府中连骑出,江上待潮观 。照日秋云迥,浮天渤澥宽 。惊涛来似雪,一坐凛生寒 。
温庭筠
钱塘岸上春如织,淼淼寒潮带晴色 。淮南游客马连嘶,碧草迷人归不得 。风飘客意如吹烟,纤指殷勤伤雁弦 。一曲堂堂红烛筵,金鲸泻酒如飞泉 。
苏轼
灯火钱塘三五夜 。明月如霜,照见人如画 。帐底吹笙香吐麝 。此般风味应无价 。寂寞山城人老也 。击鼓吹箫,乍入农桑社 。火冷灯稀霜露下 。昏昏雪意云垂野 。
苏轼
凭谁妙笔 。横扫素缣三百尺 。天下应无 。此是钱塘湖上图 。一般奇绝 。云淡天高秋夜月 。费尽丹青 。只这些儿画不成 。
苏轼
游遍钱塘湖上山,归来文字带芳鲜 。羸僮瘦马従吾饮,陋巷何人似子贤 。<BR>公业有田常乏食,广文好客竟无毡 。东归不趁花时节,开尽春风谁与妍 。
唐宋 都有
唐诗比较多
南宋时的所有的诗词
秋波媚·陆游 七月十六日晚登高兴亭望长安南山 秋到边城角声哀,烽火照高台 。
悲歌击筑,凭高酹酒,此兴悠哉! 多情谁似南山月,特地暮云开 。
灞桥烟柳,曲江池馆,应待人来 。
【注释】 这首词写于宋孝宗乾道八年(1172)秋天,陆游四十八岁 。
当时他在南郑(今陕西汉中市)任四川宣抚使司干办公事兼检法官 。
在这一时期当中,陆游积极向宣抚使王炎献计献策,前方的有利形势以及军旅中的实际生活激发起作者收复长安的强烈愿望 。
这首词反映了作者关心战事的进展、急于收复长安的热望与坚定的必胜信念 。
与陆游其他诗歌一样,词里洋溢着浓厚的爱国激情 。
上片写登高酹酒 。
开篇二句描绘西北前线的秋色与紧张的战斗气氛,哀怨的号角声与烽火的光焰交织在一起,渲染出一幅有声有色的边地前线的雄浑画面,为诗人登高酹酒提供了一个十分开阔的背景?quot;悲歌"三句,诗人正面出场,通过两个具有典型意义的动作,展示出诗人热爱祖国而又无比乐观的襟怀 。
一是"悲歌击筑",用荆轲刺秦王的故事,表示誓死夺取胜利的决心;二是"凭高酹酒",这里不只是奠祭为国捐躯的将士,更重要的是预祝收复长安,获得全胜 。
"此兴悠哉"一句,无保留地抒发了这一壮志豪情,并引出下片 。
下片写遥望长安,期待胜利 。
"多情谁似南山月,特地幕云开"二句,以拟人的手法,移情于景 。
作者高兴地发现,原来漂浮的暮云不知何时已经散去,展露出十六日晚上分外皎洁的明月,把诗人遥望中的长安照得如同白昼一般 。
这南山的明月,道是无情却有情,诗人对此又怎能不喜出望外呢!正是因为有了这样一个良好的自然条件,诗人站在高兴亭上,放眼远望,把想象的射程,从南郑瞄向长安,目标是如此集中、清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