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入门基础:怎样读诗词( 二 )


4、读“有无”:年年岁岁,朝朝暮暮,只有紧张的备战,单调的生活;而无亲人团聚、天伦之乐,无耕读种织、故土温情……
例二
送杜十四之江南 孟浩然
荆吴相接水为乡,君去春江正渺茫,
日暮征帆何处泊?天涯一望断人肠 。
1、读诗题:交代了对象、去向、事件 。这是一首送别诗 。
2、读“明示”:“断人肠”,表达送别时的心情:愁闷、无奈 。
3、读形象,读“有无”:“荆吴”即诗题中“江南”;“水为乡”“春江”,抓住江南水乡的特点写;“渺茫”,一语双关,既写春江烟波浩渺,又写心情茫然惆怅 。人物形象:“何处泊”,既表现了友人的漂泊不定,又表现了诗人对他的担忧 。“天涯一望”写友人漂泊天涯,举目一望,不见诗人而“断人肠”,也写诗人“一望”“天涯”,不见友人而“断人肠” 。
例三
田园乐(其六) 王维
桃花复含宿雨,柳绿更带朝烟 。
花落家童未归,莺啼山客犹眠 。
读诗题可知“田园诗”,“乐”字表现情感及主旨 。读形象,一、二句物象:“桃红”“柳绿”色彩鲜明,“桃红含宿雨”,桃花湿润,空气新鲜;“柳绿带朝烟”,空气微润,柳影朦胧;“花落”,落英缤纷,诉诸视觉;“莺啼”,鸟语婉啭,诉诸听觉;给人以动态感 。诗中有画,景色怡人,蕴含一个“乐”字 。人物形象:“家童来扫”“山客犹眠”表现出生活的自然闲适,仍然扣住一个“乐”字 。
例四
螃蟹咏① 潇湘妃子②
铁甲长戈死未忘,堆盘色相喜先尝 。
螯封嫩玉双双满,壳凸红脂块块香 。
多肉更怜卿八足,助情谁劝我千觞?
对斟佳品酬佳节,桂拂清风菊带霜 。
注:①取材《红楼梦》第三十八回,《螃蟹咏》是《菊花诗》的余音,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等在做完菊花诗、吃蟹赏桂之际又作《螃蟹咏》 。②潇湘妃子即林黛玉,她住在大观园中的潇湘馆,故得此名 。
读诗题,可知为咏物诗,托物言志(抒情) 。读注释可知事由、作者 。如了解到“吃蟹赏桂”就能读懂“堆盘色相喜先尝”“桂拂清风菊带霜”等句 。读形象,黛玉把螃蟹的壳和螯比喻为“铁甲长戈”,将螯中的肉比喻为“玉”,表现了对螃蟹的赞美之情 。
读“明示”,“死未忘”“怜”“佳品”等词语明确地表达了诗人的情感 。
黛玉通过对螃蟹的赞美、怜爱,表达了追求精神自由、保持独立人格的个性 。
请问,诗词怎么研究﹖
一、首先关注诗歌的题目 在诗歌鉴赏中,对诗歌的题目进行关注,有时会获得出乎意料的帮助 。
如李白的《送友人》这首诗的诗题就直白地告诉我们,这是一首送别友人的诗作,再对诗歌的内容细加分析,我们就清楚地理解诗歌表达的是诗人对友人真挚的惜别之情 。
再如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题名点明时间、地点,为我们理解内容作了铺垫 。
白朴的《天净沙·秋》题名交代了作者所描写、咏叹的季节,为我们的分析指明了方面 。
可见,分析诗歌不能忽略从题目入手 。
二、其次关注诗歌的作者 诗歌作品是作者在特定时期思想感情的反映,它离不开诗人的生平经历、性格特点,也离不开产生诗作时具体环境和事件的刺激 。
如王安石的《书湖阴先生壁》,这首诗是王安石在推行新法受到挫折,辞去宰相职务,回到金陵家中闲居时所作 。
当时的王安石绝口不提国事,终日的游山玩水,关心农事 。
诗歌描写了诗人所居住的乡间优美的自然景色和闲适的乡村生活,反映了诗人在辞去一切杂务退隐后的淡泊与宁静的心情 。
不了解作者的这段经历,也许你就不能很好地理解作者在褪尽繁华过后的悠然与宁静,也许也就将这首诗当作是一首普通的描写山村景物的诗歌来赏析 。
另外,分析诗歌,如果能对作者的风格有初步的了解,也会对我们鉴赏诗歌带来一定帮助 。
如我们了解了苏轼“词开豪放一派”,那么理解《江城子·密州出猎》中作者志在杀敌卫国的爱国热情和豪迈的英雄气概就易如反掌了 。
了解了李清照的词婉约凄切,那么理解《一剪梅》的“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
又有何难处呢? 当然也应该注意的是,所谓风格,是指诗人写作的主调,并非没有例外 。
比如苏轼是北宋豪放词派之首,但是他的诗作《饮湖上初晴后雨》却是写得清丽温婉 。
三、再者用想象和联想手法去理解诗歌 诗人创作诗歌的重要手段是想象和联想,运用想象和联想来创造意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