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中考新添十四篇古诗文默写

1.《师说》
1.古文运动的倡导者韩愈在《师说》中,对当时耻于学习的现象发出两句慨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其中,“久”字写出了当时耻师现象已成陋习,“难”字写出了从师学习的重要性 。
2.《师说》一文通过“古之圣人”与“今之众人”对比,批判了“今之众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错误态度 。
3.韩愈在《师说》中写道,时人在从师学习的问题上,对其子和对自身有不同的态度,对其子“________________”;对自身“ ___________” 。
4.《师说》中,士大夫之族以地位官职高低为借口拒绝从师学习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5.韩愈在《师说》中对老师的定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6.提出从师的原则不是高低贵贱、年纪长幼,而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7.韩愈在《师说》中引用孔子的话,来说明要向身边不同的人广泛地学习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8.韩愈认为,弟子一定比不上老师,老师也不一定比弟子优秀,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虞美人》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诗句,以江水为喻将“愁”写得真切、深刻 。(李煜《虞美人》)
2.“明月”与“东风”是古诗词中常用的意象,在李煜的诗词中也用了这两个意象,这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李煜《虞美人》)
3.李商隐的《五绝·登乐游原》中的“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表示对美好而又行将消逝的事物的留恋 。而在李煜的《虞美人》中那美好的事物却使李煜倍添烦恼,劈头怨问苍天,你什么时候才能了结呢 。这句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李煜《虞美人》)
4.崔护《题都城南庄》中“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两句写出了桃花依旧,但人面不见,人去楼空的物是人非的情景 。李煜的《虞美人》中,也有两句写出了这样的物是人非感这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由此勾起作者无穷幽怨和仇恨之情 。(李煜《虞美人》)
3.《念奴娇.赤壁怀古》 1.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词人从视觉、听觉角度,同时运用比喻生动描写赤壁雄奇壮阔的景物的语句:乱石穿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念奴娇赤壁怀古》中由写景转为写人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诗人凭吊英雄人物,抒发自己壮志难酬的苦闷心情,只好以一清酒祭月的语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逍遥游
1.《庄子·逍遥游》中以“朝菌”和“蟪蛄”为例来说明“小年”一词的两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作者在彻底否定了“有所待”的万物和现实中的高人之后,才提出自己的观点——“无所待”才是真正的逍遥的并列句了三类人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面对高远蔚蓝的天空,作者不仅想到如果大鹏鸟飞到九万里的高空向下看会是什么样的呢?会不会也像我们看天空一样呢?文中对天空的颜色成因进行了探寻,并发出了疑问——————————————————?
描写明月的古诗
唐诗中有很多写明月或月夜的句子,所表现的情感与内容范围极为广阔 。
如:“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
”(李贺《马诗二十三首其五》) 。
“无风云出塞,不夜月临关”(杜甫《秦州杂诗其七》) 。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白居易《暮江吟》) 。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李商隐《锦瑟》) 。
“松风吹解带,山月照弹琴”(王维《酬张少府》) 。
“明月不归沉碧海,白云愁色满苍梧”(李白《哭晁卿衡》) 。
“明月自来还自去,更无人倚玉阑干”(崔橹《华清宫三首其一》) 。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杜甫《旅夜书怀》) 。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孟浩然《宿建德江》) 。
“薄云岩际宿,孤月浪中翻”(杜甫《宿江边阁》) 。
“潮落夜江斜月里,两三星火星瓜洲”(张祜《题金陵渡》)等等 。
唐诗中的明月意象随处可见,其中绝大部份描写明月的诗句都是以表达离愁别绪,思乡怀人为主旨的,这在唐以后的诗歌仍比比皆是,如“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柳永《雨霖铃》) 。
“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姜夔《杨州慢》)等等 。
由此可以说唐诗中的明月意象已渗透了古人的思乡怀人情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