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都江堰的古诗词有哪些?( 三 )


人走在桥上,看得见木板下面岷江的绿水,也看得见桥下的砂石 。
冬天水少,桥显得更高,要是人在桥上走,眼睛只顾穿过缝隙望下面,就会看得头晕眼花 。
幸好桥两旁有竹索编的栏杆,即使人失了脚,也不会落到水里去 。
索桥并没有桥墩,高高的竹架代替了他们 。
架子比栏杆还高,还有一个顶盖,在竖立架子的地方,桥身就像小山坡似的高起来,过了顶盖下面,桥身又往下斜,然后再向第二个顶盖升上去 。
凡是到都江堰参观的人都要来看看索桥 。
那天我从山上二王庙下来,在索桥上来回走了两次 。
桥身微微地摆动,我往前走,桥也好象在往前走 。
一个乡下人挑着担子迎面走来,桥一下子动得厉害了 。
我走过他身边,加快脚步往高处去 。
忽然起了一阵笑声,两个小孩从高处跑下来,桥接着大大动了一会儿 。
我连忙走上高处,又继续往下走 。
我刚走了—半路程,就停下来,站在栏杆前埋头看下面 。
我的眼光正落在“分水鱼嘴”上 。
我起初看不出来这个光滑的、鱼嘴般的“石头”是什么东西,后来才知道它是把岷江分为内外两条江的工程 。
这个“鱼嘴”在都江堰的前端,都江堰便是两千两百多年以前李冰父子在岷江中修筑的一条大堤 。
二王庙就是为了纪念李冰和他的儿子二郎修建的 。
我看看“鱼嘴”,看看“鱼嘴”两旁数不清的砂石,我又往前走了 。
回来的时候,我把“鱼嘴”再看了一阵 。
“鱼嘴”依旧摆在那里,看一百遍也看不出什么变化,可是在它上面,我好像看到了两千两百多年前人们的手和心 。
这个“石头”是会说话的 。
那许多用手建造了这个“鱼嘴”的人,虽然没有留下名字,可是留下了他们的心 。
就在离这里九公里的紫坪铺,在将近一公里长的河谷的两岸,上千的忙碌工作的年轻人,他们的心不是跟两千两百多年前那些人的心一样的么?大的水电站就要在那里动工修建了 。
我走下了索桥,同来的友人刚看过山脚的一块石碑 。
他告诉我,这索桥又叫做“何公何母桥”,是清朝初年一个姓何的教书先生设计修建的 。
那个时候人们没法在这么宽的两岸上修一座桥 。
何先生想出了造索桥的办法 。
桥造成了,人们来来往往,感到便利 。
可是桥上没有栏杆,在摇摆的木板上走起来,并不是十分安全的事,不多久就有人失脚从桥上摔下去,死了 。
不满意何先生的官府把责任完全推到何先生的身上,将他逮捕处死 。
何先生的妻子决心要替丈夫雪冤,要实现丈夫的真正的愿望,她想来想去,终于想出了办法,用竹索在桥两旁编上了栏杆,从此,危险的桥变成了安全的桥,使得三百年后的小孩也能够在桥上跑来跑去,发出一阵阵的笑声 。
我不能说这个故事是千真万确的,然而碑上的文字让我们看见了那一对夫妇的心 。
我走下索桥,满头大汗,不用说,我走得疲乏了,我的脚也开始发热 。
可是三百年前人们的心也给我带来温暖 。
那样的心,那种想帮助多数人,想跟多数人的心贴近,为了多数人甚至牺牲自己的伟大的心是不会死的 。
不管经过百年千载,它都会发光 。
就像高尔基在一篇故事里所描写的“燃烧的心”那样 。
勇士丹柯挖出自己的心拿在手上,心在燃烧、发光,给人们带路 。
“何公何母”的心给每一个走过索桥的人添一些温暖,甚至在三百年以后的寒冷的冬天,我站在桥头还会揭下帽子当团扇来扇 。
索桥的故事自然不止这么一点,都江堰也还有许多动人的故事 。
然而故事是讲不完的,谁要是到都江堰走一趟,谁要是在索桥上站片刻,他一定会得到比故事更美、更好的东西 。
2、关于作者:巴金:原名李尧棠,字芾甘 。
四川成都人 。
现代著名作家 。
主要作品有激流三部曲《家》《春》《秋》,爱情三部曲《雾》《雨》《电》《寒夜》;散文集《随想录》 。
他的许多作品被译为文字出版 。
解放后曾先后担任中国作家协会上海分会主席,上海市文联主席及多家杂志主编 。
3、赏析:300多年前,何先生因为这座桥而失去自己的生命,但是他的妻子为了替丈夫雪冤,在桥边围上了栏杆,危险的桥变成了安全的桥 。
三百年后的今天,索桥仍在四川灌县二王庙山脚的河上,使得三百年后的小孩也能够在桥上跑来跑去,发出一阵阵的笑声 。
这全都要感谢当年的“何公何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