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容突破的诗句( 六 )


苏轼是何以达到这种境界的呢?我认为这与苏轼少年时代就具备的两种个性有一定的关系 。
苏轼少年读书时,就能把儒道两家最好的品格和修养融到自己的修养当中,这是非常值得我们去注意的地方 。
一方面他从小就有坚定的儒家用世的志向,即“大丈夫当以天下为己任”的思想 。
《宋史.苏轼传》中有这样的记述:苏轼少时,母亲程氏教其汉书《范谤传》 。
范谤是东汉党争时受迫害的一个忠臣,任命为清诏使的时候,慨然有澄清天下的志向 。
后受迫害时,不苟且偷生,宁愿付出生命,像“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的谭嗣同一样 。
临别辞母时说:“为儿不孝,没能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 。
”范母说:“一个人既想成就名节,又想富贵寿考,岂能两全?母亲原你去完成理想 。
”读到这里时,小苏轼发誓自己长大了也要做范谤 。
苏母说:“你能做范谤,难道我就不能做范母吗?”苏轼一生,不阿新党,也不附旧炎 。
他每次不管受到什么样的政治迫害,只要回到朝廷上,仍然坚持自己的理想,不盲从哪一派人物,也不愿随波逐流 。
因此,才遭受到那么多的贬逐,但其志愿、理想、操行始终一致 。
关键时候,总是忍不住要说真话,用他的话说就是“如蝇在口,不吐不快” 。
苏轼少年时代也深受庄子思想的影响 。
他自幼喜欢《庄子》 。
《庄子.逍遥游》有这样一个比喻:“藐姑射之山,有神人居焉,肌肤若冰雪,绰约若处子 。
大浸稽天而不溺,大旱金石流、土山焦而不热 。
”这个比喻是描述一种很高的修养 。
说是在藐姑射的山上,有一得道真人,肌肤像冰雪样洁白,姿态像处女样美丽,洪水滔天而不会被淹死,大旱使金石融化、土山枯焦而他不会被伤害 。
——这实际上表达的是道家在精神上自我保全的一种操守 。
此外,《庄子.养生主》中还讲了一个庖丁解牛的故事:“今臣之刀近十九年矣,所解牛数千矣,而刀刃如新发于硎 。
”这讲的是修养的问题 。
而在《庄子.逍遥游》中还有这样一个故事:“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
毛主席诗词:宜将胜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到底有什么含义
表达了毛泽东“将革命进行到底”的革命思想 。
它表现了人民解放军彻底打垮国民党反动派的信心和决心,表达了解放全中国的必胜信念! 出自《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是近代无产阶级革命家毛泽东于1949年创作的一首七律 。
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
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
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
译文: 革命的暴风雨震荡着蒋家王朝都城南京,解放军以百万雄师突破长江天险,直攻蒋军苦心经营三个半月的根据地—南京城 。
以雄奇险峻而著称的古都南京城回到了人民手中,她比任何时候都美丽 。
这天翻地覆的巨大变化,是足以令人慷慨高歌和欢欣鼓舞的 。
应该趁现在这敌衰我盛的大好时机,痛追残敌,解放全中国 。
不可学那割据长江南岸,建立割据势力的霸王项羽 。
自然界如果有知,它会体察到兴盛与衰败这条不可改变的法则 。
不断地变异、不断地发展、不断地前进,这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规律 。
扩展资料: 这首《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同毛泽东的其他两首诗作《五律·张冠道中》和《五律·喜闻捷报》陆续写于人民解放战争时期,即1945年8月至1949年10月 。
当时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革命力量同美帝国主义支持的国民党反动派之间的矛盾 。
这时期,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共中央艰难地指挥着全国的解放战争,先后粉碎了国民党的全面进攻和重点进攻,取得了三大战役的胜利 。
一九四九年四月二十日,国民党拒绝在和平协定上签字 。
当夜,解放军在东起江苏江阴,西迄江西湖口的千里长江上,分三路强行渡江 。
一九四九年四月二十一日,由总前委书记邓小平等统一指挥的人民解放军第二、第三野战军的百万大军,即在西起江西湖口、东至江苏江阴的一千余里的战线上强渡长江,并于四月二十三日晚,东路陈毅的第三野战军占领南京 。
毛泽东听到这个消息后欢欣鼓舞,于是写下了有名的《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
最早发表在人民文学出版社一九六三年十二月版《毛主席诗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