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故人的诗词( 三 )


鸟儿尚且成双作对,人儿反而孤眠 。
因此说是“羞见” 。
这二字用得极好,既通俗,又准确 。
以“羞见枕衾鸳风”烘托人物的内心活动,也极为贴切 。
歇拍“闷则和衣拥”,清人彭孙通谓“新奇之甚” 。
可这里俚语,也就是话在人民口头的语言,一般雅词中是不用的 。
少游这里用了,就显得真挚、坦率,富有生活气息 。
在这一句中,“闷”字似更为要紧,女主人翁因为被玉楼深锁,无人共度长夜,所以心头感到闷得慌 。
闷而无可排解,只得和衣拥衾而卧 。
因此这一句是上阕的结穴所在 。
下阕写女主人翁梦醒 。
她拥衾而卧,似乎睡着了,人梦了 。
依词意,她似乎梦得很甜美 。
但刚刚人梦,就被城门楼上传来的画角声惊醒 。
“无端画角严城动,惊破一番新梦”,意境好似李清照《念奴娇》中的“被冷香消新梦觉,不许愁人不起” 。
不过这里的新梦是被画角声所惊醒罢了 。
梦被惊醒,睁眼看看室内,照理应该仍是“羞见枕衾鸳风”,仍是“闷则和衣拥” 。
然而这样写,词情便没有发展,境界更显得重复 。
于是词人宕开一笔,从室内写到室外 。
室外的景象,同样写得很冷静,但语言却变得更为雅丽一些 。
此刻已到深夜,月亮洒下一片清光,地上铺着浓重的白霜 。
月冷霜寒,境界极其凄清 。
这也是主人翁心境的写照,即王国维《人间词话》所云“有我之境”是也 。
在此境界中,主人翁似乎谛听着外面的一切,刚听罢严城中传来的画角声,又传来一阵哀怨的乐曲——《梅花三弄》 。
听《梅花弄》而曰“彻”,说明她从头至尾听到最后一遍,其耿耿不寐,可以想见 。
这结尾二句,紧承“梦破”句意,针门一线,衔接得妙,从视觉和听觉两方面刻画主人翁长夜不眠的情景,从而突出“忆故人”的“忆”字,语言清丽,情致雅逸,留有余味,耐人寻绎 。
1、《远兴》 【宋】陆游 莫言人世足悲伤,只为诗情合断肠 。
窗槛雨晴湖灩灩,郊墟烟重月茫茫 。
《梅花》调苦愁三弄,竹叶香清泥一觞 。
闭户终年嗟局促,不如新雁到衡湘 。
2、《闻角》 【宋】黄庚 谯角咿鸣到枕边,边情似向曲中传 。
《梅花三弄》月将晚,榆塞一声霜满天 。
织锦佳人应有恨,枕戈老将想无眠 。
争如二月春风市,卖酒楼头听管弦 。
江水横流送诸君,悲情难忆故人心.是谁写的诗
1. 丝丝古柳纲罗鸦,拍拍平田鼓吹鼃 。
不是青烟出林杪,得知山崦有人家 。
——宋代 史弥宁《炊烟》2. 疏林外、一点炊烟 。
——宋 周邦彦 《一寸金·州夹苍崖》3. 田舍炊烟常蔽野 。
——宋 洪适 《望江南/忆江南》4. 苒苒炊烟一缕 。
——宋 袁去华 《水调歌头·鸟影度疏木》5. 一点炊烟时起 。
——宋 陆游 《桃源忆故人·斜阳寂历柴门闭》6. 认炊烟 。
——宋 张孝祥 《多丽·景萧疏》7. 炊烟一点孤村迥——宋 赵长卿 《菩萨蛮·炊烟一点孤村迥》8. 乱云剩带炊烟去——宋 辛弃疾 《鹧鸪天·千丈清溪百步雷》9. 旧岁炊烟浑欲断——宋 辛弃疾 《满江红·我对君侯》10. 炊烟深巷听缫茧——宋 陈三聘 《蝶恋花·阊阖城西山四面》11. 野灶炊烟里——宋 刘过 《六州歌头·镇长淮》12. 柳影人家起炊烟——宋 高观国 《留春令·断霞低映》13. 数旬间、浑不见炊烟——宋 魏了翁 《念奴娇·被东风吹送》14. 见炊烟又起——宋 黄机 《沁园春·日过西窗》15. 炊烟三两人家住——宋 刘克庄 《踏莎行·日月跳丸》16. 淮河北去炊烟少——宋 刘克庄 《忆秦娥·梅谢了》17. 炊烟少——宋 刘克庄 《忆秦娥·梅谢了》
关于情谊的古诗词
一生大笑能几回,斗酒相逢须醉倒 。
——岑参《凉州馆中与诸判官夜集》浮云一别后,流水十年间 。
——韦应物《淮上喜会梁川故人 / 淮上喜会梁州故人》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马致远《琵琶行 / 琵琶引》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
——高适《别董大二首》世人结交须黄金,黄金不多交不深 。
——张谓《题长安壁主人》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
——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 送杜少府之任蜀川》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
——王维《渭城曲 / 送元二使安西》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
——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相逢一醉是前缘,风雨散、飘然何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