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国真最短的诗是什么?

《活得真》:生命在夹缝中求生存虽然渺小却活得真 。

【汪国真最短的诗是什么?】

汪国真最短的诗是什么?

汪国真(1956-2015) , 男 , 1956年6月22日生于北京 , 当代诗人、书画家 。
1982年毕业于暨南大学中文系 。 
1984年发表第一首比较有影响的诗《我微笑着走向生活》 。
1985年起将业余时间集中于诗歌创作 , 期间一首打油诗《学校一天》刊登在《中国青年报》上 。
1990年开始 , 汪国真担任《辽宁青年》、《中国青年》、《女友》的专栏撰稿人 , 掀起一股“汪国真热” 。
汪国真的诗歌 , 在主题上积极向上、昂扬而又超脱 。作品的一个特征经常是提出问题 , 而这问题是每一个人生活中常常会遇到的 , 其着眼点是生活的导向实践 , 并从中略加深化 , 拿出一些人所共知的哲理 。

汪国真诗集最短的要六篇!!!!!!!!!《假如你不够快乐》
假如你不够快乐
也不要把眉头深锁
人生本来短暂
为什么 还要栽培苦涩
打开尘封的门窗
让阳光雨露洒遍每个角落
走向生命的原野
让风儿熨平前额
博大可以稀释忧愁
深色能够覆盖浅
《跨越自己》
我们可以欺瞒别人
却无法欺瞒自己
当我们走向枝繁叶茂的五月
青春就不再是一个谜
向上的路
总是坎坷又崎岖
要永远保持最初的浪漫
真是不容易
有人悲哀
有人欣喜
当我们跨越了一座高山
也就跨越了一个真实的自己
《挡不住的青春》
曾经有过那么多的惆怅 , 
想起往往令人断肠 , 
我不知道我的追求在何方 , 
问风问雨问大地 , 
却没有点回想 。
岁月无声的流淌 , 
可是有谁愿意总是迷惘?
我要飞翔 , 
那么有没有人为我鼓掌?
我用生命和热血铺路 , 
没有一个季节能把青春阻挡!
《只要明天还在》
只要春天还在
我就不会悲哀
纵使黑夜吞噬了一切
太阳还可以重新回来
只要生命还在
我就不会悲哀
纵使陷身茫茫沙漠
还有希望的绿洲存在
只要明天还在
我就不会悲哀
冬雪终会悄悄融化
春雷定将滚滚而来
《山高路远》
呼喊是爆发的沉默
沉默是无声的召唤
不论激越
不是宁静
我祈求
只要不是平淡
如果远方呼喊我
我就走向远方
如果大山召唤我
我就走向大山
双脚磨破
干脆再让夕阳涂抹小路
双手划烂
索性就让荆棘变成杜鹃
没有比脚更长的路
没有比人更高的山
《倘若才华得不到承认》
倘若才华得不到承认
与其诅咒 不如坚忍
在坚忍中积蓄力量
默默耕耘
诅咒 无济于事
只能让原来的光芒黯淡
在变得黯淡的光芒中
沦丧的更有 大树的精神
飘来的是云
飘去的也是云
既然今天
没人识得星星一颗
那么明日
何妨做皓月一轮
汪国真最短的诗是什么?

汪国真诗的特点是什么第一、从汪诗的风格上讲 , 具有一种清丽、婉约的特点 。汪诗的这一风格 , 使得其内容明白晓畅 , 尽显柔美 。汪国真的诗歌 , 结构严谨整饬、细腻缜密 , 重视音律谐婉 , 语言圆润 , 清新绮丽 , 具有一种柔婉之美 。读其诗歌 , 总能使人们有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 。第二、从汪诗的抒情性上来讲 , 感情真诚 , 颇具励志性和感染力 。有人说:“诗的本质专在抒情 。”所以 , 汪国真的诗歌淋漓尽致地表现了诗歌的本质 , 抒情性趣味很强 , 他以其独有的抒情方式 , 高度凝练的语句 , 集中地反映着社会生活 , 给广大读者以心灵的共鸣和生活的启示 。第三、汪诗的阅读客体(阅读对象)群体庞大且比较集中 。汪国真的诗歌比较适合青年人阅读 , 尤其是生于八、九十年代的年轻人 , 汪国真的很多抒情诗、励志诗他们都耳熟能详、琅琅上口、信手拈来 。当然 , 除此之外 , 更重要的是 , 汪诗大抵跳动着一种年轻的旋律 , 因此有一种属于年轻人的单纯本色 , 这些人多是具有一定文化修养的读者 , 可以并不费力地品味汪诗的风格意蕴 。而且 , 汪诗能从平凡中发现伟大 , 从普通感受里看出永恒 。在题材上比较贴近生活实际 , 往往从日常生活中选取素材进行创作 , 要么是对生命的感悟 , 要么是写赤诚之心 , 要么是对风物的歌咏 , 要么抒发青春和爱的痕迹……凡此种种 , 无一不是广大青年人所喜闻乐见、感受经历的 。因此 , 汪诗之如此深入人心就不言而喻了 。汪国真诗歌的特点 汪国真是一位博览群书的诗人 , 通读古今 , 从小接受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 , 加之汪国真本身深受李商隐、李清照、普希金和狄金森四位中外诗人的影响 , 于是在他的诗歌中兼有了李商隐的警策、李清照的清丽、普希金的抒情和狄金森的凝练 , 呈现出多家诗风并举但又自成一家的风格 。本文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对汪国真诗歌的特点进行具体的分析: (一)、题材上的针对性 汪诗之所以受到青年读者的极度欢迎 , 一个很重要的原因 , 就是题材的广泛和较强的针对性 。正如读者所说:“他的诗离我们很近 , 我们在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几乎都能在他的诗中找到富有哲理和审美意味的答案 , 并给人一种积极向上的激励 。”[1]这是很中肯的评价 。汪诗实际上是一种非正统的诗歌 , 也正因为如此 , 汪国真直到今天还广受青年读者的青睐 。但 , 一方面汪诗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和追捧 , 另一方面也遭受了正统诗坛的冷遇 。那么 , 正统诗坛所喜欢的实际上是这样的一种诗歌题材——要么讴歌土地 , 要么讴歌乡村 , 要么讴歌人民 , 要么讴歌社会主义建设 , 要么讴歌丰功伟绩……这些题材在当今社会看来 , 以已经成为典型的战争时代的用于宣传教化的题材——当然 , 我们不是说要去摒弃这样的题材内容 , 相反 , 我们应当继续发扬下去 。但对于诗歌文学这样的一种表现形式 , 绝不应该局限于此 , 也绝非一成不变 , 因为社会在变革 , 在发展 , 在进步 , 新事物层出不穷 , 因此作为诗人的创作 , 题材内容必将是更加广泛更加丰富的 , 这毋庸置疑 。从汪国真的系列诗集作品来看 , 其诗歌选材集中在以下几类: 1、理想和追求 。这是每个有志青年都必将有所考虑的一件大事 , 诗人在《热爱生命》中这样说:“我不想是否能够成功/既然目标在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表现出一种不达目标誓不罢休的顽强的进取精神 。而在《山高路远》里 , 诗人又说 , “如果远方呼喊我/我就走向远方/如果大山召唤我/我就走向大山” , 体现出一种追随于时代、献身于理想事业的无尽豪情 , 此外 , 诸如《致理想》、《旅行》、《去远方》、《泪与旗》等等 , 都是关于理想追求的题材作品 。2、人生道德 。这是广大青年人十分关心的问题 , 也是诗人汪国真涉笔较多的领域 。有些作品仅从题目上就知道作者的观点或者态度 , 比如《我不期望回报》、《我微笑着走向生活》、《对别人好一点》等 。属于这一类题材的还有《旅程》、《生活》等 , 在这些作品中 , 作者更多地谈论关于人生关于道德的问题和价值观念 , 比如诗人在《我不期望回报》中说 , “人 , 不一定能使自己伟大/但一定可以/使自己崇高” , 赞扬了甘于奉献的高尚品质 。总之 , 在这类作品中 , 诗人用朴实的言辞 , 体现出一种阔达的人生态度 , 一种乐观的情怀 。3、爱情 。关于爱情的题材作品 , 古往今来屡见不鲜 , 可以说它已经成为诗人作家描写的一个必不可少的领域 。人们常说 , 爱情是诗歌的永恒话题 , 这话不假 。在民间文学中关于民歌民谣有许多情歌 , 其中有一首丹阳民歌是这样唱的:“春上二月露水多 , 做双绣鞋送情哥 。情哥送我一里半 , 我送情哥三里多 。”这首情歌表达的是女子对情郎的体贴和分别时的难舍难分 。比较早的爱情诗应该是《诗经》中的《雎鸠》和《邶风·静女》 , 分别描绘了思恋和约会的情形 。而对爱情的描写刻画古已有之 , 而且许多诗歌流传甚广 。王国维在《红楼梦评论·红楼梦之精神》里指出:“男女之欲 , 尤强于饮食之欲 。何则?前者无尽的 , 后者有限的也 。前者形而上的 , 后者形而下的也 。”因此 , 诗歌抒情的内容将爱情置于首位是理所当然的 。正因为如此 , “诗歌大部分是表现情欲的 , 《国风》中大半是言情之作 , 以为诗人公认 。”[2]清代文学家袁枚也说:“诗者由情生者也 。有必不可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