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中有夸张的( 三 )


荡胸生曾云 , 决眦入归鸟 。
会当凌绝顶 , 一览众山小 。
2、《登高》唐代·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 , 渚清沙白鸟飞回 。
无边落木萧萧下 , 不尽长江滚滚来 。
万里悲秋常作客 , 百年多病独登台 。
艰难苦恨繁霜鬓 , 潦倒新停浊酒杯 。
3、《登岳阳楼》唐代·杜甫
昔闻洞庭水 , 今上岳阳楼 。
吴楚东南坼 , 乾坤日夜浮 。
亲朋无一字 , 老病有孤舟 。
戎马关山北 , 凭轩涕泗流 。
4、《登楼》唐代·杜甫
花近高楼伤客心 , 万方多难此登临 。
锦江春色来天地 , 玉垒浮云变古今 。
北极朝廷终不改 , 西山寇盗莫相侵 。
可怜后主还祠庙 , 日暮聊为《梁甫吟》 。
5、《望岳》唐代·杜甫
西岳崚嶒竦处尊 , 诸峰罗立似儿孙 。
安得仙人九节杖 , 拄到玉女洗头盆 。
车箱入谷无归路 , 箭栝通天有一门 。
稍待秋风凉冷后 , 高寻白帝问真源 。
杜甫的诗词全集 杜甫的诗词有哪些 杜甫创作了《春望》《北征》《三吏》《三别》等名作 。乾元二年(759年)杜甫弃官入川 , 虽然躲避了战乱 , 生活相对安定 , 但仍然心系苍生 , 胸怀国事 。虽然杜甫是个现实主义诗人 , 但他也有狂放不羁的一面 , 从其名作《饮中八仙歌》不难看出杜甫的豪气干云 。
李白和杜甫诗歌风格的异同要从诗歌风格形成的原因分析就要从二人所处的社会大背景说起 异 李白和杜甫是中国唐代诗歌的乃至中国古代文学的两座并峙的高峰 , 我们分别称他们为“诗仙”“诗史”一个高扬浪漫主义风帆;一个手握现实主义大笔 。二者皆是以诗人的个人特性结合时代特点而自成一家的 。一个冠以“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一个冠以“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 , 为“中国诗歌史上的双子星座” 。李白 李白于武后长安元年(701年)出生在剑南道之绵州(巴西郡)所属昌隆县(712年更名为昌明县 , 今四川省绵阳市所属江油市青莲乡) 。另一种说法是其父从中原被贬至西域的碎叶城(今吉尔吉斯斯坦的托克马克市)所生 , 4岁再迁回剑南道绵州昌隆县(今四川省江油市) 。其父李客 , 生平事迹不详 。李白出生于盛唐时期 , 他的一生 , 绝大部分都在漫游中度过 , 游历了大半个中国 。二十五岁时只身出蜀 , 开始了广泛漫游 , 南到洞庭湘江 , 东至吴、越 , 寓居在安陆(今湖北省安陆市)、应山(今湖北省广水市) 。他到处游历 , 希望结交朋友 , 拜谒社会名流 , 从而得到引荐 , 一举登上高位 , 去实现政治理想和抱负 。可是 , 十年漫游 , 却一事无成 。他又继续北上太原、长安(今陕西省西安市) , 东到齐、鲁各地 , 并寓居山东任城(今山东省济宁市) 。这时他已结交了不少名流 , 创作了大量优秀诗篇 。李白不愿应试做官 , 希望依靠自身才华 , 通过他人举荐走向仕途 , 但一直未得人赏识 。他曾给当朝名士韩荆州写过一篇《与韩荆州书》 , 以此自荐 , 但未得回复 。直到天宝元年(742年) , 因道士吴筠的推荐 , 李白被召至长安 , 供奉翰林 , 文章风采 , 名震天下。李白初因才气为唐玄宗所赏识 , 后因不能见容于权贵 , 在京仅三年 , 就弃官而去 , 仍然继续他那飘荡四方的流浪生活 。安史之乱发生的第二年(756年) , 他感愤时艰 , 曾参加了永王李璘的幕府 。不幸 , 永王与肃宗发生了争夺帝位的斗争 , 兵败之后 , 李白受牵累 , 流放夜郎(今贵州境内) , 途中遇赦写下《早发白帝城》 。晚年漂泊东南一带 , 投奔族叔当涂县令李阳冰 , 不久即病逝 。李白想做官而不得 , 而放浪形骸的一生 , 形成了他的浪漫主义诗风 。(讴歌理想 , 抒发悲愤、蔑视权贵 , 追求自由、揭露现实 , 抨击时政 、情绪起伏 , 充满矛盾是他诗歌的主要特点) 李白生活在盛唐时期 , 他性格豪迈 , 热爱祖国山河 , 游踪遍及南北各地 , 写出大量赞美名山大川的壮丽诗篇 。他的诗 , 既豪迈奔放 , 又清新飘逸 , 而且想象丰富 , 意境奇妙 , 语言轻快 。李白的诗歌不仅具有典型的浪漫主义精神 , 而且从形象塑造、素材摄取、到体裁和各种艺术手法的运用 , 无不具有典型的浪漫主义艺术特征 。豪放是李白诗歌的主要特征 。除了思想性格才情遭际诸因素外 , 李白诗歌采用的艺术表现手法和体裁结构也是形成他豪放飘逸风格的重要原因 。善于凭借想象 , 以主观现客观是李白诗歌浪漫主义艺术手法的重要特征 。他的想象 , 极其丰富 , 几乎篇篇有想象 , 甚至有的通篇运用多种多样的想象 。现实事物、自然景观、神话传说、历史典故、梦中幻境 , 无不成为他想象的媒介 。他常常借助想象 , 超越时空 , 将现实与梦境、仙境 , 把自然界与人类社会交织一起 , 再现客观现实 。他笔下的形象不是客观现实的直接反映 , 而是其内心主观世界的外化 , 艺术的真实 。李白诗歌的浪漫主义艺术手法之一是把拟人与比喻巧妙地结合起来 , 移情于物 , 将物比人 。杜甫 杜甫是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世界文化名人 。经历了唐代的由盛到衰的过程 。因此 , 与诗仙李白相比 , 杜甫更多的是对国家的忧虑及对老百姓的困难生活的同情 。故他的诗被称作“诗史”杜甫与杜牧是远房宗亲 , 同为晋朝灭孙吴的大将杜预之后裔(杜甫为杜预二十世孙) 。杜甫的远祖为晋代功名显赫的杜预 。曾祖父杜依艺曾任巩令一职 。祖父是初唐诗人杜审言官至膳部员外郎且有自己的自传 。父亲杜闲有奉天令一职 。青年时期 , 杜甫曾游历过今江苏、浙江、河北、山东一带 , 并两次会见李白 , 共同谈论诗 , 两人结下深厚的友谊 。三十五岁以前读书与游历 。天宝年间到长安 , 仕进无门 , 困顿了十年 , 才获得右卫率府胄曹参军的小职 。安史之乱(安禄山与史思明)爆发后 , 他流亡颠沛 , 竟被叛军所俘;脱险后 , 授官左拾遗 。乾元二年(公元759年) , 他弃官西行 , 最后到四川 , 定居成都 。一度在剑南节度使严武幕中任检校工部员外郎 , 故又有杜工部之称 。晚年举家东迁 , 途中留滞夔(kuí)州二年 , 出峡 。漂泊鄂、湘一带 , 贫病而卒 。杜甫死后 , 按其遗愿. , 和其祖父同归葬在洛阳市东约23公里的偃师县杜楼村 。杜甫在唐肃宗乾元元年(公元758年)六月至乾元二年(公元759年)秋 , 任华州司功参军 。杜甫原在朝中任左拾遗 , 因直言进谏 , 触怒权贵 , 被贬到华州(今华县) , 负责祭祀、礼乐、学校、选举、医筮、考课等事 。杜甫又被尊称为“诗圣” , 与“诗仙”李白并称“大李杜” 。他所写的诗 , 被人称为“诗史” 。到华州后 , 杜甫心情十分苦闷和烦恼 。他常游西溪畔的郑县亭子(在今杏林镇老官台附近) , 以排忧遣闷 。他在《题郑县亭子》、《早秋苦热堆案相仍》、《独立》和《瘦马行》等诗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