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丽君 的 古诗词专辑( 三 )


邓丽君唱的歌原是诗词的有哪些?几多愁 (虞美人 李煜 南唐) 独上西楼 (相见欢 李煜 南唐) 但愿人长久 (水调歌头 苏轼 宋) 芳草无情 (苏慕遮 范仲淹 宋) 清夜悠悠 (桃园忆故人 秦少游 宋) 有谁知我此时情 (鹧鸪天 聂胜琼 宋) 胭脂泪 (乌夜啼 李煜 南唐) 万叶千声 (玉楼春 欧阳修 宋) 人约黄昏后 (生查子 朱淑真 宋) 相看泪眼 (雨霖铃 柳永 宋) 欲说还休 (丑奴儿 辛弃疾 宋) 思君 (卜算子 李之仪 宋)
邓丽君唱过哪些改编自诗词的歌?1、独上西楼 (词牌:相见欢)词:李煜(南唐) 2、但愿人长久(词牌:水调歌头)词:苏轼(宋)3、几多愁(词牌:虞美人) 词:李煜(南唐) 4、芳草无情(词牌:苏幕遮) 词:范仲淹(宋) 5、清夜悠悠(词牌:桃园忆故人) 词:秦少游(宋) 6、有谁知我此时情(词牌:鹧鸪天)(寄李之问) 词:聂胜琼(宋) 7、胭脂泪(词牌:乌夜啼) 词:李煜(南唐) 8、万叶千声(词牌:玉楼春) 词:欧阳修(宋) 9、人约黄昏后(词牌:生查子) 词:欧阳修(宋) 10、相看泪眼(词牌:雨霖铃) 词:柳永(宋) 11、欲说还休(词牌:丑奴儿)词:辛弃疾(宋)12、思君(词牌:卜算子) 词:李之仪(宋)
邓丽君的歌曲有哪些是用的古诗词的一、很多 , 例如:
独上西楼(《相见欢》)
但愿人长久(《水调歌头》)
几多愁(《虞美人》)
芳草无情(《苏幕遮》)
清夜悠悠(《桃源忆故人》)
有谁知我此时情(《鹧鸪天》)
胭脂泪(《乌夜啼》)
万叶千声(《玉楼春 , 又名木兰花》)
人约黄昏后(《生查子》)
相看泪眼(《雨霖铃》)
欲说还休(《丑奴儿》)
思君 (《卜算子》)
以上为邓丽君《淡淡幽情》全部曲目 , 括号内为诗词 。
还有《人面桃花》(选择了一段崔护的《题都城南庄》:去年今日此门中 , 人面桃花相映红 。人面不知何处去 , 桃花依旧笑春风 。)
《在水一方》(有所取舍《诗经·蒹葭》)
二、邓丽君 , 1953年1月29日出生于中国台湾省云林县 , 祖籍河北省邯郸大名县 , 中国台湾歌唱家、日本昭和时代代表性日语女歌手之一 。
有没有写邓丽君的诗?邓丽君1983年的一张大碟里收录的都是由古诗词谱曲的歌 , 曲目如下:
1、独上西楼 (词牌:相见欢)词:李煜(南唐) 曲:刘家昌 编曲:东尼
2、但愿人长久(词牌:水调歌头)词:苏轼(宋)曲:梁弘志 编曲:肖唯忱
3、几多愁(词牌:虞美人) 词:李煜(南唐) 曲:谭健常 编曲:陈扬
4、芳草无情(词牌:苏幕遮) 词:范仲淹(宋) 曲:钟肇峰 编曲:钟肇峰
5、清夜悠悠(词牌:桃园忆故人) 词:秦少游(宋) 曲:古月 编曲:东尼
6、有谁知我此时情(词牌:鹧鸪天)(寄李之问) 词:聂胜琼(宋) 曲:黄沾 编曲:顾嘉辉
7、胭脂泪(词牌:乌夜啼) 词:李煜(南唐) 曲:刘家昌 编曲:奥金宝
8、万叶千声(词牌:玉楼春) 词:欧阳修(宋) 曲:刘家昌 编曲:东尼
9、人约黄昏后(词牌:生查子) 词:欧阳修(宋) 曲:翁清溪 编曲:东尼
10、相看泪眼(词牌:雨霖铃) 词:柳永(宋) 曲:古月 编曲:陈扬
11、欲说还休(词牌:丑奴儿)词:辛弃疾(宋) 曲:钟肇峰 编曲:肖唯忱
12、思君(词牌:卜算子) 词:李之仪(宋) 曲:陈扬 编曲:陈扬
邓丽君 《淡淡幽情》于1983年面世至今已近二十年 , 岁月的滚滚红尘未能遮掩她美丽的光华 , 反而随着时光的流逝而愈显出非凡的魅力 。邓丽君是上个世纪最令人怀念的华人歌手 , 也是国际公认的最成功和最具影响力的中国歌星 。她在二十多年的演唱生涯中 , 出版专辑唱片过百张 , 唱过的歌曲上千首;她在八十年代前后近二十年的辉煌岁月正是中文流行音乐的黄金时期 , 而《淡淡幽情》则是她个人演艺事业处于颠峰时期的经典之作 , 也是她亲身参与策划的第一张唱片 。与其它专辑不同 , 这张碟中的十二首歌均选自宋词名作 , 是经过了上千年历史检验的文学精品 , 配上现代流行音乐后 , 由邓丽君用她与生俱来的幽幽情怀唱出来 , 典雅、庄重又温柔、多情 , 颇具唐宋风范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 , 这是一张最具邓氏特色的专辑 , 充分彰显出邓丽君情歌演唱的绝代才情和旷世才华 , 碟中的歌曲除了《但愿人长久》这首较为中性的歌有歌星能够翻唱外 , 迄今尚无人敢于尝试其它歌曲 , 因为任何翻唱都将会因为破坏了邓丽君最恰切的演绎和独具的天韵而变得俗不忍听 。多年来 , 这张唱片一直被发烧友们作为完美人声的试音碟 。从音效上看 , 整张碟以人声为主 , 配乐的音量较低 , 乐队的位置也明显靠后 , 《独上西楼》出场时的的清唱如真似幻 , 具有极好的表现力和空间感 , 歌者的身高、姿势和口型仿佛历历在目;人声如水晶般纯净 , 音色如温暖清丽;配乐方面亦表现不俗 , 民乐和管弦伴奏音质平滑有光泽 , 那两段不疾不徐富有节奏的梆子声带有清亮的回音 , 使你几乎能“看”到周围空气的流动——即便是在普通的器材上播放亦能感觉到 , 可见录音效果之好 。尤其是当你想到这张唱片从作词到作曲、演唱 , 前后经历了上千年的时间 , 凝聚着十几代文艺人杰的超卓才华时 , 会更加感到她的珍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