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阳修和王安石关系

王安石与欧阳修都是北宋名臣,且都属于唐宋八大家 。王安石曾受过欧阳修提携 。两人前期交往甚密 。欧阳修晚年思想渐趋保守 , 对王安石部分新法有所抵制 。政见不同,虽然造成二人的分歧,但并没有完全侵害二人的友谊 。总体上说 , 应该是亦师亦友吧
麻烦采纳 , 谢谢!
王安石,苏轼,司马光,三人,之间,的关系 1、王安石和司马光在发生变法之前为朋友 , 后来因为一件不合便反目 , 苏轼和王安石为政敌 。2、三人生于同一时代(北宋) , 曾经互为朋友 , 而在王安石推行新法之后 , 王安石和司马光反目 。司马光 , 一反常态 , 变成激烈的反对派和保守派 。王安石与苏东坡是一对“政敌” , 王安石出于政治需要贬谪过苏东坡 , 也出于道义责任援救过苏东坡 。苏东坡从生命的谷底黄州屹立成伟大文学家后 , 到南京拜访早已“裸退”的宰相王安石 。伟人相会 , 飘逸潇洒 , 友谊超迈 , 人品风流 , 成为中国历史上一个光辉的节点 。3、1071年 , 王安石变法 , 司马光和苏轼是好友 , 两人竭力反对 。最让人诟病的倒不是王安石强力推行的新法有多恶劣 , 而是他独断专行的处事风格 , 任人唯亲的用人原则 。王安石赶走司马光等一班重臣后 , 给朝廷里补充了一批新鲜血液 。他考核干部的标准只有一条:绝对支持变法 。除了这一条 , 什么人品啊、能力啊等标准都可以适当放宽 。5、“乌台诗案”爆发后 , 苏轼被逮捕 , 与他关系密切的朋友 , 如司马光、范镇、张方平、王诜、苏辙、黄庭坚 , 甚至已经去世的欧阳修等29位大臣名士都受到牵连 。当时赋闲在家的王安石听说此事后 , 也连夜派人进京上书劝说宋神宗:“安有圣世而杀才士乎?” 6、苏轼流放期间曾探访王安石 , 两个人携手同游钟山时 , 俨然一对相交多年的老朋友 。他们诗酒唱和 , 谈禅说佛 , 人生至乐 , 也不过如此罢 。7、接下来王安石被罢相就是顺理成章了 。1076年 , 55岁的王安石最终彻底退出了政治舞台 , 而另外一个人正在后台跃跃欲试;为了这一天 , 他已经等待得太久了 。如你所知 , 他就是司马光 。司马光甫一上台 , 就宣布所有新法尽数废除 。当得知新法尽数废除的消息 , 王安石悲愤不已 , 引发了背上的疮毒 , 与世长辞 。8、司马光未曾料到的是 , 曾经忠实的同盟者 , 文学家苏轼此刻却站出来反对他的举动 。原来 , 苏轼在颠沛流离的外放期间 , 亲眼看到了新法的便民之处 , 从而发觉到了以司马光为首的旧党的偏执与保守 。他在给友人滕达道信中说:“吾侪新法之初 , 辄守偏见 , 至有异同之论……回向之所执 , 益觉疏矣 。”由此 , 苏轼改变了对新法的偏颇认识 。9、王安石逝世后没多久 , 司马光也去世了 , 在这之后 , 苏轼在新旧两党的夹击之下 , 依然过着颠沛流离的生活 。扩展资料: 一、王安石和司马光是至交好友 , 两个人都是作风良好的谦谦君子 , 他们同是大宋的相公 , 都想让大宋变得强大 。不过方法不同 。王安石讲究开源 , 司马光用的是节流!在变法上 , 二人的政见不同 , 最后导致关系破裂 , 势同水火!苏轼开始的时候也是变法的支持者 。到了他回家丁忧的时候 , 看见变法给老百姓带来的灾难 , 就开始法对编发了 。二、如果苏轼没有那段贬来贬去的经历 , 今天就会少了很多绝妙的诗词文章 。所以说对他个人而言 , 自然是痛苦不堪 , 可是对爱好诗词的后人来说是一笔多大地财富啊!不仅苏轼如此 , 史上多少文豪都是因为其政治不得意而留下了不朽的作品 , 失之东隅 , 收之桑榆 。三、苏轼被贬黄州 , 黄州团练副使一职相当低微 , 并无实权 , 而此时苏轼经此一役已变得心灰意冷 。苏轼到任后 , 心情郁闷 , 曾多次到黄州城外的赤壁山游览 , 写下了《赤壁赋》、《后赤壁赋》和《念奴娇·赤壁怀古》等名作 , 以此来寄托他谪居时的思想感情 。公务之余 , 他带领家人开垦城东的一块坡地 , 种田帮补生计 。“东坡居士”的别号便是苏轼在这时起的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王安石与苏东坡的恩怨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