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念父亲的诗句有哪些( 三 )


歌颂父亲的诗歌 1.《给父亲》——汪国真你的期待深深 我的步履匆匆我知道 即使步履匆匆 前面也还有太多的荆棘 太远的路程 涉过一道河还有一条江 翻过一座山 又有一架岭或许 我就是这跋涉的命 目标永远无止境 有止境的是人生2.《父亲和我》——吕德安父亲和我我们并肩走着秋雨稍歇和前一阵雨像隔了多年时光我们走在雨和雨的间歇里肩头清晰地靠在一起却没有一句要说的话我们刚从屋子里出来所以没有一句要说的话这是长久生活在一起造成的滴的声音像折下的一支细枝条像过冬的父亲的头发已经全白但这近乎于一种灵魂会使人不禁肃然起敬依然是熟悉的街道熟悉的人要举手致意父亲和我都怀着难言的恩情安详地走着3.《给父亲》——北岛在二月寒冷的早晨橡树终有悲哀的尺寸父亲 , 在你照片前八面风保持圆桌的平静我从童年的方向看到的永远是你的背影沿着通向君主的道路你放牧乌云和羊群雄辩的风带来洪水胡同的逻辑深入人心你召唤我成为儿子我追随你成为父亲掌中奔流的命运带动日月星辰运转在男性的孤灯下万物阴影成双时针兄弟的斗争构成锐角 , 合二为一病雷滚进夜的医院砸响了你的门黎明如丑角登场火焰为你更换床单钟表停止之处时间的飞镖呼啸而过快追上那辆死亡马车吧一条春天窃贼的小路查访群山的财富河流环绕歌的忧伤标语隐藏在墙上这世界并没有多少改变女人转身融入夜晚从早晨走出男人4.《繁星·七五》——冰心父亲呵出来坐在月明里我要听你说你的海5.《中庸或曰父爱》——谢长安父亲自己吃甘蔗粗黑的下段与青瘦的上段却留给我圆润碧翠的中段不腻也不涩父亲自己穿褪色的风衣劣质的雨披却为我裁剪最合身的布料不瘦也不肥父亲自己奔波于塞北之寒南疆之暑却为我选择一座祖国中部的城市不冷也不热
歌颂父爱的诗歌首先 , 诗歌的标题《想给父亲做一回父亲》 , 就给人一种惊奇和讶异 , “想给父亲做一回父亲” , 不仅不是一个貌似不恭的问题 , 而更严重的是一种咱越人伦常理的语言和行为 , 是属于大逆不道的 , 细细地读完全诗 , 人的心里就长长地吁了一口气 , 原来是这样 , 原来是这样 , 是作者充分地运用了貌似反常的诗句来表达自己对父亲的礼拜和歌颂的 。这样一来看来 , 这种反常手法 , 这种“心理变态”的诗句只是作者的宣泄情感 , 抒发情怀的一种途径和方式而已 。成功地运用这种“心理变态”的手法 , 会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 这让人不由得不想起台湾当代女诗人夏宇曾经有一首名叫《甜蜜的复仇》的诗: 把你的影子加点盐腌起来风干 老的时候下酒 这首《甜蜜的复仇》和《想给父亲当一回父亲》同样都运用了“心理变态”的手法 , 都差不多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女人害怕看到自己深爱的丈夫衰老后的样子 , 就决心把自己丈夫的影子腌起来 , 在自己心目中永远保留下来那种美好的形象 。爱到深处 , 就是恨 。这是人类情感的极致 , 恨到深处就是爱的刻骨铭心之时 。这种“心理变态”的行为也就变得不难于理解了 。同样 , 《想给父亲当一回父亲》也是一样 , 作为下一代人为了表达对上一代父辈的哺乳和养育之恩的感激之情 , 作者也就有了“想给父亲当一回父亲”这样的“反常”之举动与心理 , 这是完全可以理解的 , 这也是作者本诗最大的成功之处 。其次 , 在诗歌行文中 , 作者的感情真情流露 , “想给父亲当一回父亲”的想法不是偶然的举动与荒谬的异想天开的狂想 。父亲老了站在对面像一小截地基倾陷的主墙 …… 我和父亲一同回家胡同口的人都扭脖子冲着我俩看有一刻我突然想给父亲做一回父亲 这是“有一刻”的想法吗?不是 , 而是多年来积淀在自己心头的父子深情 , 被埋藏了许久许久之后 , 只是在一个恰到好处的机会得到了强化和深化 , 在瞬间找到了一个突破口 , 这是对父爱爱的回报的一种突然爆发 , 这不是偶然的 , 这是必然的产物 。在作者梦想给父亲当一回父亲的时候 , 他就开始希望以父亲当年抚养、照顾、爱护和培养一样的行为来回报父亲(这是一个代称 , 他应该包括了所有的上一代人) ,  给他买最好的玩具天天做好饭好菜叫他吃供他上学 , 一直念到国外 读到这时 , 我们的心里不由得不去产生一种莫名其妙的震颤 , 这就是父爱的结果 , 这里的作者的“心理变态”一丝一毫都没有亵渎“父亲”这个伟大而平凡的称呼 , 这是爱的纯洁的自发性的体现 。以百倍的补偿来回报:“最好、好饭好菜、到国外念书……”还会有更多更好的…… , 这时候多么圣洁的想法呀! 古言云:羊有跪乳之恩 , 鸟有反哺之义 。孟郊在《游子吟》中说:“谁言寸草心 , 当报三春晖?” , 孟郊只是提出了一种方向 , 一种意图 , 而遗憾的是他并没有没有告诉我们该怎样去用“寸草心”去回报那漫长的“三春晖”的 , 而本诗的作者却有意无意地为我们提供了一种可以效仿的切实可行的便利于操作的回报方式 。尽管这种回报方式从作者的嘴里说出来有些有违常理 , 有些“变态”的色彩 , 但这是最真的 。作者的“变态”的心理和想法、行为还远远不止这一些 , 还有更多的等待着父亲去接纳等待着父亲去心安理得的去享受: 如果有人欺负他我才不管三七二十一非撸起袖子狠狠地揍狗日的一顿” 过分地丧失理智的溺爱 , 作者的态度是以蛮横粗暴的武力来保卫父亲的安全和平静 , 对年迈的父亲 , 对生我养我又丧失了反抗和自我保护能力的父亲 , 作者这些行为 , 甚至是近似“疯狂”、“变态”的举动 , 不可思议地又被我们有条件无条件地接受了下来 , 我们不仅不去责怪去非难作者 , 我们还会以一种欣赏的眼光老看待这种行为 。从感情上我们认可了作者的这种非常理意识和行为 , 对他“变态”的心理、行为感到完全可以接受 , 对这种“错位”的“身份”也予以承认 , 但我们从文艺学的方面又该怎样来看待和解释这种行为呢? 我国著名的文艺心理学家吕俊华先生曾对这种现象作了深入的分析:“承认抒情是道德的、审美的 , 还必须承认抒情是必须是自发的、自由的 , 即为抒发而抒发 , 人们在抒发之际往往不知为什么也不问为什么 。情动于中而形于外 , ‘手之舞之 , 足之蹈之’ , 都表示抒情的自发性……正当抒情之际 , 他总是在不自觉地抒发 , 他当时不能反思自己的感情 , 一旦自觉或反思自己的抒发 , 抒情活动将立即停止 。而愈是充分不自觉 , 愈是陷入变态 , 也就愈能充分抒发;而愈是充分抒发 , 愈是变态 , 也就愈不自觉……在艺术创作中 , 感情活动的非自觉性 , 意味着自我意识的完全或一定程度的丧失 。而自我意识的丧失又意味着主客一体或人我不分、物我两忘 。”[2]吕俊华先生的分析不谓不详尽具体和深刻 , 《想给父亲当一回父亲》的作者创作的时候 , 岂不正是这样 , 完全是处于一种狂颠状态 , 自己不能够控制自己的感情 , 所有对于父亲的爱也就无意识地淋漓尽致地展现了出来 , 把该诗写得酣畅淋漓 。诗歌是用一种淡淡的语言叙述出来的 , 作者几乎没有使用过多的其他的艺术手法来修饰自己的诗歌 , 把日常生活的语言使用在诗歌当中 , 作者完全凭借着一种纯粹情感的东西左右着作者的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