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老师,你在听吗?》有感写法怎么样?( 二 )


看来一些孩子平时可能是调皮了些 , 但他们也不是每次都无理取闹 。他们也有自己的想法 。有时候 , 老师一个无心的批评会给孩子留下永远的阴影 。老师要做的不是盲目地判断谁对谁错 , 而是应该静下心来 , 耐心地听听孩子们心中最真实的想法 。做孩子心灵的呵护师 , 让每个孩子都能感受到爱吧 。

读《老师,你在听吗?》有感写法怎么样?


读老师你在听吗-----有感
【读《老师,你在听吗?》有感写法怎么样?】“我就是那个忧伤的孩子 , 一直在黑夜里唱歌 。我希望有人听见 , 并且在我耳边 , 用很小、很小的声音 , 赶跑恐惧和惊慌 。牵着我的手 , 轻轻的带我回家 。”这首优美的小诗是《老师你在听吗》这本书序言中的一段 。每个孩子都渴望被倾听、被呵护 。这让我想到了自己的小时候 , 每次都希望老师听到我的声音 , 老师轻轻的一句宽慰和鼓励的话能让自己开心好久 , 这就是孩子啊 , 多么单纯!
《老师 , 你在听吗?》 , 本书的书名就让我们颇为震撼 , 是啊 , 我们有很多的时间和孩子相处在一起 , 特别是在集体活动中 , 你一言我一语 , 大家看似交流地很热烈 , 但是结果呢?孩子获得是什么?是一个“对”的答案吗?这个“对”的答案对于孩子今后的发展来说 , 又有多大的意义呢?
如何让孩子获得更多 , 首先我们需要洞悉儿童认识、想法、困惑 , 而实现这一目标的有效方法就是认真倾听孩子的对话 。对话是我们互相交流认识、想法、感觉和困惑的最有力的工具 。然而 , 我们在组织活动的过程中 , 常会出现以下几种情况:用“提问——回答”的模式控制着对话;对话仅仅是从教师指向孩子、再从孩子返回教师;教师内心给孩子的想法做上“对”或“错”的记号;因为不理解孩子而忽视他们的想法;根据自己的计划、进程等 , 使活动显得尤为仓促等等 , 在这些情况下 , 我们也许无法很好地发现孩子是如何看待、认识世界的 , 更不能为孩子提供一个探索的氛围 。通过对本书的阅读 , 我找到了一个是对话更为有效的方法 , 那就是在活动中力求为孩子营造一个充满对话的学习环境 , 它能促使孩子参与到主动建构对世界认
识的过程中 。
首先 , 我们必须了解对话的特征:在对话过程中 , 我们听到最多的应该是学习者即孩子的声音;我们通过谈话活动试图发现孩子的想法;孩子需要时间去思考问题;话题和孩子们的兴趣、探索相关;对话应该用来拓宽孩子的思维 。那么怎样做才能让这一切发生呢?在一日活动的各个环节中 , 我们都要为孩子提供对话的时间和空间 , 鼓励孩子与孩子、孩子与老师之间进行对话 , 并且认真倾听孩子 , 支持孩子的探索活动 , 当孩子受到鼓励和支持 , 他们就会发现自己的观点是重要的 , 他们更会愿意在将来的对话中分享他们的想法 , 因为他们知道别人会倾听自己 , 他们的想法对于朋友来说是重要的 , 孩子越多地参与到对话中 , 他们就得到越多的机会去运用具有真实目的的语言;在对话过程中还可适当进行记录 , 充分利用对话记录来了解孩子的学习情况 。当孩子说的话被记录下来 , 它们就不再是暂时性的了 , 而是变成可以被反复再现的话语了 , 这让孩子的学习变得可见了 , 因为通过每次对话的再读和回顾 , 成人会有更多的发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