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 杜甫 苏轼的诗 各十首( 四 )


李白 杜甫 苏轼的诗 各十首

古诗的屠苏指什么!?1. 草名 。北周 王褒 《日出东南隅行》:“飞甍雕翡翠 , 绣桷画屠苏 。” 明 杨慎 《艺林伐山·屠苏为草名》:“屠苏本草名 , 画於屋上 , 因草名以名屋 。” 2. 即罘罳 。《三国志·魏志·曹爽传》“於是收 爽 、 羲 、 训 、 晏 、 扬 、 谧 、 轨 、 胜 、 范 、 当 等” 裴松之 注引 三国 魏 鱼豢 《魏略》:“ 胜 前后所宰守 , 未尝不称职 , 为尹岁馀 , 厅事前屠苏坏 , 令人更治之 。” 3. 平屋;茅庵 。《宋书·索虏传》:“ 焘 所住屠苏为疾雷击 , 屠苏倒 , 见压殆死 , 左右皆号泣 。” 唐 杜甫 《冷淘》诗:“愿随金騕褭 , 走置锦屠苏 。” 仇兆鳌 注杜臆》:“锦屠苏 , 天子之屋 。” 4. 帽名 。有檐 , 形状似屋 。《晋书·五行志中》:“时童谣曰:‘屠苏鄣日覆两耳 , 当见瞎儿作天子 。’” 唐 段成式 《酉阳杂俎·黥》:“忽有一人 , 白襴屠苏 , 倾首微笑而去 。” 5. 亦作“ 屠酥 ” 。药酒名 。古代风俗 , 于农历正月初一饮屠苏酒 。南朝 梁 宗懔 《荆楚岁时记》:“﹝正月一日﹞长幼悉正衣冠 , 以次拜贺 , 进椒柏酒 , 饮桃汤 , 进屠苏酒……次第从小起 。” 唐 卢照邻 《长安古意》诗:“ 汉 代金吾千骑来 , 翡翠屠苏鹦鹉杯 。” 宋 苏辙 《除日》诗:“年年最后饮屠酥 , 不觉年来七十馀 。” 清马之鹏 《除夕得庐字》诗:“添年便惜年华减 , 饮罢屠苏转叹?#91; 。” 编辑本段屠苏介绍 据说屠苏酒是汉末名医华佗创制而成的 , 其配方为大黄、白术、桂枝、防风、花椒、乌头、附子等中药入酒中浸制而成 。这种药具有益气温阳、祛风散寒、避除疫疬之邪的功效 。后由唐代名医孙思邈流传开来的 。孙思邈每年腊月 , 总是要分送给众邻乡亲一包药 , 告诉大家以药泡酒 , 除夕进饮 , 可以预防瘟疫 。孙思邈还将自己的屋子起名为“屠苏屋” 。以后 , 经过历代相传 , 饮屠苏酒便成为过年的风俗 。古时饮屠苏酒 , 方法很别致 。一般人饮酒 , 总是从年长者饮起;但是饮屠苏酒却正好相反 , 是从最年少的饮起 。也就是说合家欢聚喝饮屠苏酒时 , 先从年少的小儿开始 , 年纪较长的在后 , 逐人饮少许 。编辑本段文人入诗 宋朝文学家苏辙的《除日》诗道:“年年最后饮屠苏 , 不觉年来七十余 。”说的就是这种风俗 。有人不明白这种习惯的意义 , 董勋解释说:“少者得岁 , 故贺之;老者失岁 , 故罚之 。”这种风俗在宋朝仍很盛行 , 王安石有“爆竹声中一岁除 , 东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 , 总把新桃换旧符”的诗句传世;苏轼在《除夜野宿常州城外》诗中说:“但把穷愁博长健 , 不辞最后饮屠苏 。‘苏轼晚年虽然穷困潦倒 , 但精神却很乐观 , 他认为只要身体健康 , 虽然年老也不在意 , 最后罚饮屠苏酒自然不必推辞 。这种别开生面的饮酒次序 , 在古代每每令人产生种种感慨 , 所以给人留有深刻的印象 。直至清代 , 这一习俗仍不衰 。今天人们虽已不再大规模盛行此俗 , 但在节日或平时饮用这些药酒的习俗仍然存在 。编辑本段屠苏酒 “屠苏”本来是一种阔叶草 。南方民间风俗 , 有的房屋上画了屠苏草作为装饰 , 这种房屋就叫做“屠苏” 。有的书上说 , 住在屠苏里的人们酿的一种酒就叫做屠苏酒 。它是用几种药草酿成的 。据明代屠隆的《遵生八笺》记载:“屠苏方:大黄十六铢 , 白术十五铢 , 桔梗十五株 , 蜀椒十五铢 , 去目桂心十八铢 , 去皮乌头六铢 , 去皮脐茇葜十二铢 。”古人把一两分为二十四茱 。照这些分量按方配制 , 就成为屠苏酒 。” 如果分析一下屠苏酒所包含的七味药草的药性和功效 , 我们就很清楚地知道它是防治瘟疫的 。大黄的功能是排除各种滞浊之气 , 推陈致新 , 所以被称为药中的将军 。白术是健胃、利水、解热的药 , 久服能轻身延年 。桔梗能补血气 , 除寒热 , 祛风痹 , 下盅毒 。蜀椒也能解毒、杀虫、健胃 。桂心的功能是化瘀、活血、散寒、止痛 。乌头能去风痹 , 去痞 , 温养脏腑 。茇葜能驱毒、防腐、定神 。综合这些药的功能 , 可以肯定它是防治疫病的有效药方 。由此看来 , 古人守岁饮屠苏的习惯 , 也颇有一些道理 。《本草纲目》中载有制屠苏酒的方子:“用赤木桂心七钱五分 , 防风一两 , 菝葜五钱 , 蜀椒、桔梗、大黄五钱七分 , 乌头二钱五分 , 赤小豆十四枚 , 以角绛囊盛之 , 除夜悬井底 , 元旦取出置酒中 , 煎数沸 , 举家东向 , 从少至长 , 次第饮之 。药滓还投井中 , 岁饮此水 , 一世无病 。”说饮此水可“一世无病” , 当然是夸大其词 , “东向”饮酒 , 也有点迷信色彩 , 但做为一种防疫药酒 , 就不可与迷信一概而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