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塞 古诗( 四 )


[注释]
1.出塞:是唐代诗人写边塞生活的诗常用的题目 。
2.秦时明月汉时关:即秦汉时的明月,秦汉时的关塞 。意思是说,在漫长的边防线上,一直没有停止过战争 。
3.但使:只要 。
4.龙城飞将:指汉朝名将李广 。南侵的匈奴惧怕他,称他为“飞将军” 。这里泛指英勇善战的将领 。
5.胡马:指侵扰内地的外族骑兵 。
6.阴山:在今内蒙古自治区,古代常凭借它来抵御匈奴的南侵 。
[简析]这是一首著名的边塞诗,表现了诗人希望起任良将,早日平息边塞战事,使人民过着安定的生活 。
诗人从写景入手,首句勾勒出一幅冷月照边关的苍凉景象 。“秦时明月汉时关”不能理解为秦时的明月汉代的关 。这里是秦、汉、关、月四字交错使用,在修辞上叫“互文见义”,意思是秦汉时的明月,秦汉时的关 。诗人暗示,这里的战事自秦汉以来一直未间歇过,突出了时间的久远 。次句“万里长征人未还”,“万里”指边塞和内地相距万里,虽属虚指,却突出了空间辽阔 。“人未还”使人联想到战争给人带来的灾难,表达了诗人悲愤的情感 。
怎样才能解脱人民的困苦呢?诗人寄希望于有才能的将军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只要镇守龙城的飞将军李广还活着,就不会让胡人的骑兵跨越过阴山 。“龙城飞将”是指汉武帝的镇守卢龙城的名将李广,他英勇善战,多次把匈奴打败 。“不教”,不允许,“教”字读平声;“胡马”,这里指代外族入侵的骑兵 。“度阴山”,跨过阴山 。阴山是北方东西走向的大山脉,是汉代北方边防的天然屏障 。后两句写得含蓄、巧妙,让人们在对往事的对比中,得出必要的结论 。
这首诗被称为唐人七绝的压卷之作 。悲壮而不凄凉,慷慨而不浅露,王诗《出塞》两首,本诗是第一首 。
作者简介:王昌龄(约698756),字少伯,京兆长安(今陕西西安市)人 。唐代诗人 。
出塞:乐府《横吹曲辞?汉横吹曲》旧题 。唐人乐府有《前出塞》、《后出塞》、《塞上曲》、《塞下曲》等,都是从《出塞》这一曲调演变而来 。
出塞 古诗

关于出塞的古诗大全《出塞二首》是唐朝诗人王昌龄的一组边塞诗 。原文:
《出塞》(唐)王昌龄
其一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
其二
骝马新跨白玉鞍,战罢沙场月色寒 。
城头铁鼓声犹震,匣里金刀血未干 。
注释:
①但使:只要 。
②龙城飞将:《汉书·卫青霍去病传》载,元光六年(前129年),卫青为车骑将军,出上谷,至笼城,斩首虏数百 。笼城,颜师古注曰:“笼”与“龙”同 。龙城飞将指的是卫青奇袭龙城的事情 。其中,有人认为龙城飞将中飞将指的是汉飞将军李广,龙城是唐代的卢龙城(卢龙城就是汉代的李广练兵之地,在今河北省喜峰口附近一带,为汉代右北平郡所在地),纵观李广一生主要的时间都在抗击匈奴,防止匈奴掠边,其中每次匈奴重点进攻的汉地天子几乎都是派遣李广为太守,所以这种说法也不无道理 。
③不教:不叫,不让 。教,让 。
④胡马:指侵扰内地的外族骑兵 。
⑤度:越过 。在漫长的边防线上,战争一直没有停止过,去边防线打仗的战士也还没有回来 。要是攻袭龙城的大将军卫青和飞将军李广今天还依然健在,绝不会让敌人的军队翻过阴山 。
⑥阴山:昆仑山的北支,起自河套西北,横贯绥远、察哈尔及热河北部,是中国北方的屏障 。
⑦骝马:黑鬣黑尾巴的红马,骏马的一种 。新:刚刚 。
⑧沙场:指战场 。
⑨震:响 。
译文:
其一
秦汉以来,明月就是这样照耀着边塞,但是离家万里的士卒却没能回还 。如果有卫青、李广这样的将军立马阵前,一定不会让敌人的铁蹄踏过阴山 。
其二
将军刚刚跨上配了白玉鞍的宝马出战,战斗结束后战场上剩下凄凉的月色 。
城头上的战鼓还在旷野里震荡回响,将军刀匣里的宝刀上的血迹仍然没干 。
古诗出塞的意思出塞
《出塞》
唐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
万里长征人未还 。
但使龙城飞将在,
不教胡马度阴山 。
译文:
依旧是秦汉时的明月和边关,
征战长久延续万里征夫不回还 。
倘若龙城的飞将李广而今健在,
绝不许匈奴南下牧马度过阴山 。
题解:这是一首慨叹边战不断,国无良将的边塞诗 。诗的首句最耐人寻味 。说的是此地汉关,明月秦时,大有历史变换,征战未断的感叹 。二句写征人未还,多少儿男战死沙场,留下多少悲剧 。三、四句写出千百年来人民的共同意愿,冀望有“龙城飞将”出现,平息胡乱,安定边防 。全诗以平凡的语言,唱出雄浑豁达的主旨,气势流畅,一气呵成,吟之莫不叫绝 。明人李攀龙曾推奖它是唐代七绝压卷之作,实不过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