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举办诗词鉴赏活动

近年来各地中考的诗词鉴赏题,难度越来越大,分值越来越高 。而有不少考生要么望而生畏,要么无从下手 。究其原因,一是积累少,文学积淀不够深厚 。二是古典诗词的语言凝练含蓄,含意丰富,考生缺少对诗歌语言规律的了解 。本文试图和大家一起,揭开诗歌语言的“神秘面纱”,抵达诗人的内心深处,领略中国古典诗歌的风采 。
诗歌的语言,强调字句的锤炼,讲究音韵的和谐 。近年来中考的语言鉴赏题,侧重于考查词语的准确使用,意象内涵的揭示,重要语句的理解赏析等方面内容 。接下来我们就一步步走进诗歌语言的大门 。
一、炼字类
古诗词中词语的考查形式有多种 。不过无论是找出句中的诗眼、分析关键词语在诗中的作用,还是比较不同词语的差异,究其实质,都是对词语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准确使用及其表达效果的考查,都可归结为“炼字类” 。以下几类词,应该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1. 活用词
像蒋捷的“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中的“红”和“绿”;常建的“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中的“悦”和“空”;以及周邦彦的“风老莺雏,雨肥梅子”中的“老”和“肥”,都是化腐朽为神奇的词语 。
2. 表现力强的动词
陶潜“悠然见南山”的“见”字,宋祁“红杏枝头春意闹”的“闹”字,众口相传,千古流芳 。
3. 表示感情变化的词
“闺中少妇不曾愁,春日凝妆上翠楼 。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王昌龄《闺怨》)一个“悔”字巧妙地将“闺中少妇”的感情变化表现了出来 。
4. 表示颜色的词
色调一般能体现心情,可增强描写的色彩感,渲染气氛 。有些虚词,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可能颇具意味,如:“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杜甫《蜀相》)
在平时的阅读中,要炼就一双善于发现重要词语的“火眼金睛”,在吟咏中用心品味这些词语的妙处 。
例:阅读下面一首唐诗,按要求答题 。
端居
李商隐
远书归梦两悠悠,只有空床敌素秋 。
阶下青苔与红树,雨中寥落月中愁 。
这首诗第二句中的“敌”可否换成“对”或其他词?请简述理由 。
答案:不能换成“对”或其他词 。用“敌”字不仅突出“空床”与“素秋”默默相对的寂寥清冷的氛围,而且表现出空床独寝的人无法承受“素秋”的清冷凄凉的情状,抒发了诗人心灵深处难以言状的凄怆之情 。用“对”或其他词难以达到这种表达效果 。
炼字题答题要点:①留心该字在句中是否活用,理解其在句中的意思;②体会该字在诗中创设的意境和塑造的形象;③分析该字传达的感情;④组织答案时,要选择恰当的词语,以强调其妙处,如“深刻”、“含蓄”、“突出”、“生动”、“形象”、“传神”等等 。
现场练习1
1. 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后面的问题 。
春兴
武元衡
杨柳阴阴细雨晴,残花落尽见流莺 。
春风一夜吹乡梦,又逐春风到洛城 。
(1)诗中的“春”字有什么作用?“又”有什么含义?
(2)“吹”和“逐”妙在何处?
(3)这首诗的语言有何特点?
2. 阅读下面的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
天仙子
张先
《水调》数声持酒听,午醉醒来愁未醒 。送春春去几时回?临晚镜,伤流景,往事后期空记省 。
沙上并禽池上暝,云破月来花弄影 。重重帘幕密遮灯,风不定,人初静,明日落红应满径 。
王国维称“云破月来花弄影”中著一“弄”字而境界全出矣 。“弄”字究竟好在何处?
二、意象品读类
意象是蕴涵作者思想感情的物象,是抽象的主观的“意”与具体的客观的“象”两方面的和谐交融和完美结合 。它是诗歌中特殊的语言形式,是诗歌鉴赏中极其重要的核心概念 。鉴赏时要留心诗词中出现的意象,调动积累,揣摩意象的含意,从而理解作品的内容 。对象意的积累和把握,对分析鉴赏古诗词中的景物形象、所形成的氛围及作者的心境,进而深入理解诗词主旨是大有裨益的 。
古典诗词中有一种常见的意象组合方式,全部使用名词或名词性短语,经过选择组合,巧妙地排列在一起,构成生动可感的画面,用以烘托气氛,创造意境,表达情感,可称之为“意象叠加” 。如马致远的“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全部是名词的连缀,这些意象看似孤立,认真品读却能发现其内在的联系 。
现场练习2
阅读下面的宋词,回答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