汕头老城|漫步汕头老城

汕头老城(漫步汕头老城)汕头老城|漫步汕头老城



在汕头工作、生活这几年 , 我的很多个周末 , 都是在小公园一带的老城中度过的 。记得刚到汕头时 , 我经常弄不清老城街区和建筑的方位、朝向 , 总有些许的迷茫 。为了不迷路 , 基本上只在小公园一带方圆三五百米的地方打转转 , 以中山纪念亭为中心 , 沿着放射状的一条条骑楼街折返 。随着一次次的探访 , 我对老城逐渐熟悉起来 , 行走也越来越自如 。最初我只是按图索骥 , 寻找著名的建筑、品尝有名的小吃 , 现在已经能以自己的节奏和视角、带着更加愉悦的心情流连于老城之中 , 因此也发现和感受到了书本和网络之外的老城是那么的真实与生动、新奇与美好 。
印象老城
我几次见到乘大巴来的外地的游客站在中山纪念亭附近吵吵嚷嚷 , 对导游说破破烂烂的有什么好看的 , 张罗着要走 。其实欣赏老城必须有淡定、从容的心态 , 在街巷中 , 当你刻意放慢脚步时 , 就会看到不一样的风景、感受到心灵的满足 , 甚至能嗅到时光的味道 。
汕头老城 , 布局讲究、设计高雅、风格独特、工艺精湛 。呈放射状的路网格局、四通八达的街巷 , 不仅使街景变幻多姿 , 也使行走线路更加灵活、有趣 。蜿蜒绵长的沿街骑楼 , 既营造了浓郁的商业氛围 , 也因能遮阳、避雨 , 给了行走其间的人们更多的人文关怀 。老城中的建筑基本是中西合璧 , 潮汕文化和异域情调结合在一起 , 每一栋都展现了建造者的实力 , 也体现了潮汕工匠们标新立异、争奇斗艳的本领 。我注意到位于十字路口的建筑较别处更为精致 , 其立面弧线优美、流畅 , 使街道的转向显得柔和 , 仿佛一团绵延的波浪 , 韵律感十足 , 交融在人们的生活之中 。潮汕建筑给我印象最深的地方之一是门窗的隆重装饰 , 我百思特网特别注意到老城区楼宇上的窗户称得上细腻之美加繁复之美 , 不仅几乎没有相同的式样的窗户 , 而且形状除常见的方的、长方的之外 , 还有圆的、三角的及其他异型的 , 材质有木质百叶窗、铜框玻璃窗、铁艺花窗和彩色玻璃窗 , 林林总总 , 不胜枚举 。窗旁外墙上的浮雕装饰也非常讲究 , 山水、花鸟、人物各式题材 , 想象力丰富 , 精雕细琢后不仅看上去立体感极强 , 也把窗户映衬得格外醒目 。漫步在老城的街巷中 , 抬头低头间 , 我们都会被其所传递的历史、文化、美学、艺术等信息所感染和陶醉:比如 , 位于万安路3号的陶芳酒楼虽位居深巷 , 但曾是民国时期汕头城里的餐饮名店 。这座有着80余年历史的建筑 , 现作为单位宿舍 , 人为的损坏随处可见 , 但整体还算是比较完好 , 特别是以水磨石工艺拼花的楼梯色彩艳丽 , 加之其格外宽敞 , 仍旧气势十足;大楼门前高大的罗马柱、山墙上叶蔓舒展的浮雕图案、斑斓的彩色玻璃窗和曲线优雅的阳台等还在默默地诉说着当年的风雅与华贵 。再比如 , 行走在老城的次数多了 , 不仅为街景所倾倒 , 认真品读街巷的名字也感觉十分的美妙 , 我发现老城街巷名字中带“永”、“安”、“福”、“德”、“顺”的特别多 , 甚至还有一条街直接就叫“吉祥街” 。从这些街名不难看出 , 潮汕民众对安康、富足生活的期盼 , 他们将这些美好的寓意锁在地名称呼里 , 带在平凡生活之中 。
汕头老城|漫步汕头老城



我曾跟随朋友造访一栋老城小巷中的旧宅 。住在这栋一千多平米洋楼中的是一对六十来岁的老夫妇和他们的小孙女 。老先生带领我们参观了他的大宅 , 结实的木楼梯和地板 , 宽敞的天台 , 多得像迷宫一样的房间以及屋内的各处手工纯美的木雕和灰塑装饰 , 令我们有点应接不暇 , 因为从墙体斑驳屋外是无论如何想象不出屋内的装饰会如此华美 。我们在宅中还看到很多件材质厚重、做工精良的德式家具以及一些明显是舶来的用具时 , 内心充满了好奇 。老先生告诉我们说 , 他的祖上是与外国人一起开洋行的 , 屋里的家具等都是百年前从国外进口的 。为了证明这一点 , 老先生特意从一个大编织袋里拿出两块中外文对照的当年洋行机构的牌匾给我们看 , 并与我们聊了很久祖上的荣耀与德泽 。我想在老城的大街小巷中 , 蕴藏着生动故事的建筑 , 应当不仅仅只有声名在外的南生公司、汕头大厦、胡文虎大楼、同文学馆等 , 在老城的寻常巷陌之中 , 一定还有更多不为人知故事 , 等待着我们去探寻和发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