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贞观和纳兰容若

有些东西,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 。佛曰不可说,不可说,一说就是错……
纳兰容若《金缕曲·赠梁汾》曰:“德也狂生耳 。偶然间、缁尘京国,乌衣门第 。有酒惟浇赵州土,谁会成生此意?不信道、竟成知己 。青眼高歌俱未老,向尊前、拭尽英雄泪 。君不见,月如水 。共君此夜须沉醉 。且由他、蛾眉谣诼,古今同忌 。身世悠悠何足问,冷笑置之而已 。寻思起、从头翻悔 。一日心期千劫在,后身缘、恐结他生里 。然诺重,君须记 。”此乃容若初识顾梁汾时酬赠之作 。容若性笃于情,顾梁汾祭先生文激赏曰“其于道义也甚真,特以风雅为性命,朋友为肺腑” 。是作成于丙辰(1676),容若年二十二,时顾梁汾年四十,黑头解官,馆于纳兰府,志不得,而容若乃纳兰府少主,与顾定肺腑之交,必先明其志,以消悬殊地位之隔阂 。
词起拍即自命“狂生”,“狂”者,指慷慨激发、忘形尘俗也 。犹顾梁汾祭文赞其“浩浩落落,其以世味也甚淡,直视勋名如糟粕,势利如尘埃”也 。容若门第显赫,却自认乃命运播弄,误生京国簪缨之族 。缁尘句出谢眺:“谁能久京洛,缁尘染素衣 。”乌衣,借晋王谢诸甲宅之乌衣巷以指豪门 。此拍以“缁尘”领起,容若视功名富贵如粪土高洁情怀溢于言表 。继而用李贺《浩歌》“买丝绣作平原君,有酒唯浇赵州土”原句,以示其景仰平原君广纳贤才,而如是“见才必怜,见贤必慕”之情,竟无人领会!而后反问,迭用“不信”、“竟”,其遭逢知己的喜悦之情,溢于言外 。继而反用老杜《短歌行》“青眼高歌望吾子,眼中之人我老矣”之诗意,庆幸两人尚值盛年,当席前痛饮,浇块垒,诉生平,酣畅淋漓,尽情歌哭 。收拍宕开,以景作结 。月色莹洁如水,以象友情肝胆相照,更渲染出高洁而凄清之氛围,即情即景,尽在不言中 。
下片起拍呼应“向尊前”,由己而及梁汾,作慰勉之词 。蛾眉谣诼,出自《离骚》“众女嫉余之蛾眉兮,谣诼谓余以善淫” 。把梁汾之遭忌纳入普遍规律,劝其横眉冷对宵小 。“古今同忌”之“同”,更囊括了自己 。休问过去将来、何族何官,悠悠身世,实不可知 。若要寻思,从头皆错 。所幸者知己相逢,一日心期,此谊长存,历千劫而不改初衷;所惜者,相见恨晚,愿结后生之缘 。结拍用《史记·季布传》“一诺千金”之典,以示结友之忠挚情谊 。顾梁汾和词附注,曾“私讶他生再结,殊不祥何意,为乙丑五月(1685容若逝世之年)之谶也,伤哉!” 容若词主体风格韵淡恩幽,凄切婉丽,然不乏豪宕之词 。徐轨《词苑丛谈》评此词“嵚嵜磊落,不啻坡老、稼轩,都下竞相传写 。”
========================
清代词坛,出现了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许多词人,竞用〔金缕曲〕这一词牌填词 。像陈维崧,一生竟写了〔金缕曲〕几百首 。而在清代众多的〔金缕曲〕里,最受人注意的,有纳兰性德赠梁汾一首 。据徐釚在《词苑丛谭》中说,此词一出,“都下竞相传写,于是教坊歌曲间,无不知有《侧帽词》者 。”
纳兰性德字容若,是清代初年杰出的词人,梁启超在评价他的词作时,说他“直追李主” 。况周颐也认为:“纳兰容若为国初第一词人 。”现存纳兰性德的词作,有三百多首 。这些词,有写爱情的苦闷,有写仕宦的烦恼,有写塞外风光与江南景物,也有表现封建社会行将崩坏时地主阶级有识之士的失落感 。许多词,写得凄婉动人,其中又充塞着磊落不平之气,在词史上独具一格 。可惜,纳兰性德只活了三十一岁,作为贵介公子、皇室侍卫,生活面比较狭窄,这不能不对创作也有所影响 。在二十四岁那年,纳兰性德把自己的词作编选成集,名为《侧帽词》 。顾贞观后来重刊纳兰的词作,更名《饮水词》 。〔金缕曲〕《赠梁汾》则是纳兰词中熠熠生辉的一首绝唱 。
梁汾,就是顾贞观的别号 。顾贞观也是清初著名的诗人,他一生郁郁不得志,早年担任秘书省典籍,因受人轻视排挤,忿而离职 。李渔在《赠顾梁汾典籍》一诗中说:“镊髭未肯弃长安,羡尔芳容忽解官;名重自应离重任,才高那得至高官 。”这表明,顾贞观的离任,实在是不得已的 。纳兰性德在词里说:“蛾眉谣琢,古今同忌”,正是有所为而发 。
顾贞观是在四十岁时,才认识纳兰性德的,他说:“岁丙午,容若二十有二,乃一见即恨识余之晚 。”那时,顾贞观又一次上京,经人介绍,当了纳兰性德的家庭教师,两人相见恨晚,成为忘年之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