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古诗词的好处作文( 七 )


古人写文章 , 非常重视文章的布局谋篇 , 注重文章的起承转合 。
波澜起伏中见出巧妙 , 含蓄蕴藉中透着虚实 , 简约而不失谨严 , 质朴而不失形象 。
有的“立片言以居要” , 统摄全文 , 如荀子的《劝学》、苏洵的《六国论》等;有的行文曲折 , 跌宕多姿 , 如蒲松龄的《促织》、司马迁的《鸿门宴》等;有的借景写情 , 缘情明理 , 如王羲之的《兰亭集序》、苏轼的《赤壁赋》等;有的以小见大 , 管窥蠡测 , 如左丘明的《肴之战》、柳宗元的《捕蛇者说》等 , 如此种种 , 不一而足 。
古诗文给中学生的写作提供了非常优秀的行文范例和精美的构思技巧 , 中学生经常阅读 , 自会文思敏捷 , 文如泉涌 , 久而久之 , 作文水平自会产生质的飞跃 。
学习历史文化 , 增加人文积淀 。
文言文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 , 中学生多读文言文 , 能激发热爱并承传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热情 。
面对龟甲兽骨的精巧奇特 , 你能不拍案称奇?面对长城的绵延万里 , 你能不骄傲自豪?面对秦皇汉武的丰功伟绩 , 你能不热血沸腾?叶圣陶先生说过:“一个受教育的人 , 依理说 , 必须了解固有文化 , 才能继往开来 。
否则 , 像无根之草 , 长不起来 , 也就说不上受教育 。
”如何理解“固有文化”并且“继往”?毋庸赘言 , 离不开大量的文言阅读 。
阅读文言文是继承文化遗产的一种手段 , 唯有多读 , 才能逐渐领悟文言文的内在魅力 , 逐渐领悟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源远流长 , 从而真正激发民族自豪感和把文化薪火衍递到底的责任感 。
高考优秀作文《赤兔之死》的小作者之所以能写出让人叹为观止的佳作 , 不是得益于《三国演义》故事吗?不是得益于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滋养吗? 学习古人操行 , 提高道德素养 。
“高山仰止 , 景行行止” , 古文中的先贤圣哲、至德至言对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 健全学生的人格大有裨益 。
从“三人行 , 必有我师”的孔子 , 到“业精于勤 , 而荒于嬉”的韩愈;从“春蚕到死丝方尽”的李商隐到“菊残犹有傲霜枝”的苏轼;从“镜破不改光”的孟郊到“生当作人杰”的李清照;从“鞠躬尽瘁 , 死而后已”的诸葛亮到“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文天祥 , 其彪炳史册、烛照千古的言行事迹 , 每每读来 , 常令人情不自禁的热血沸腾 , 肃然起敬 , 慕古人之高义 , 发思古之幽情 , 心灵在潜移默化中得到净化 , 素养在无声无息中得到提高 。
《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 , 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又往往是多元的 。
因此 , 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 , 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 。
”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 , 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 。
因此 , 中学生道德素养的提高离不开对优秀文章的广泛阅读 , 更离不开对文言文的阅读 , 在学生的人格塑造、审美情趣的提升方面 , 文言文起着不可或缺、无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
有关爱学习的诗句、名言、作文等......

【读古诗词的好处作文】

1.文章千古事 , 得失寸心知------唐.杜甫>2.一日不作诗 , 心源如废井------唐.贾岛>3.作诗火急追亡逋 , 情景一失后难摹----宋.苏轼4.文章自得方为贵 , 衣钵相传岂是真------金.王若虚>5.我手写我口 , 古岂能拘牵------清.黄遵宪>6.纵横正有凌云笔 , 俯仰随人亦可怜------金.元好问>7.须教自我胸中出 , 切忌随人脚后行------宋.戴复古>8.天籁自鸣天趣足 , 好诗不过近人情------清.张问陶>9.春江秋月冬冰雪 , 不听陈言只听天------宋.杨万里>10.莫将死句入诗中 , 此诀传来自放翁------清.袁枚>11.一语天然万古新 , 豪华落尽见真淳------金.元好问>12.预支五百年新意 , 到了千年又觉陈------清.赵翼>13.不求好句 , 只求好意------宋.欧阳修>14.天机云锦用在我 , 剪裁妙处非刀尺-----宋.陆游>15.片言可以明百意 , 坐驰可以役万里------唐.刘禹锡>16.清水出芙蓉 , 天然去雕饰------唐.李白17.不薄今人爱古人 , 清词丽句必为邻------唐.杜甫>18.二句三年得 , 一吟双泪流------唐.贾岛>19.吟安一个字 , 拈断数茎须------唐.卢延让>20.为人性僻耽佳句 , 语不惊人死不休----唐.杜甫21.爱好由来落笔难 , 一诗千改始心安------清.袁枚>22.奇文共欣赏 , 疑义相与析------晋.陶渊明>23.论文期摘瑕 , 求友惟攻阙------清.黎志远>24.读书破万卷 , 下笔如有神------唐.杜甫>25.屈平词赋悬日月 , 楚王台谢空山丘------唐.李白>26.李杜文章在 , 光焰万丈长------唐.韩愈>27.杜诗韩集愁来读 , 似倩麻姑痒处抓------唐.杜牧>28.汝果欲学诗 , 工夫在诗外------宋.陆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