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一篇关于诗词赏析的作文600字( 三 )


他在孤寂中怀着一个美好的希望 。
希望有一种美好的理想出现在自己面前 。
诗人笔下的“丁香一样的”姑娘,就是这种美好理想的象征 。
然而诗人知道,这美好的理想是很难实现的 。
她和自己一样充满了愁苦和惆怅,而且又是倏忽即逝,像梦一样从身边飘过去了 。
留下来的,只有诗人自己依然在黑暗的现实中彷徨,和那无法实现的梦一般飘然而逝的希望! 诗里那撑着油纸伞的诗人,那寂寥悠长的雨巷,那像梦一般地飘过有着丁香一般忧愁地姑娘,并非真实生活本身地具体写照,而是充满象征意味地抒情形象 。
我们不一定能够具体说出这些形象所指的全部内容,但我们可以体味这些形象所抒发但朦胧的诗意 。
那个社会现实的气氛,那片寂寞徘徊的心境,那种追求而不可得的希望,在《雨巷》描写的形象里,是既明白又朦胧的,既确定又飘忽地展示在读者眼前 。
想象创造了象征,象征扩大了想象 。
这样以象征方法抒情的结果,使诗人的感情心境表现得更加含蓄蕴藉,也给读者留下了驰骋想象的广阔天地,感到诗的余香和回味 。
请给一篇古代诗词赏析,最好是宋词的赏析,大概500~600字左右吧
摸鱼儿 雁丘词 金?元好问 序:泰和五年乙丑岁,赴试并州,道逢捕雁者云;“今旦获一雁,杀之矣 。
其脱网者悲鸣不能去,竟自投于地而死 。
”予因买得之,葬之汾水之上,累石为识,号曰雁丘 。
时同行者多为赋诗,予亦有《雁丘词》 。
旧所作无宫商,今改定之 。
问世间、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许? 天南地北双飞客,老翅几回寒暑 。
欢乐趣,离别苦,就中更有痴儿女 。
君应有语,渺万里层云,千山暮雪,只影向谁去? 横汾路,寂寞当年箫鼓,荒烟依旧平楚 。
招魂楚些何嗟及,山鬼暗啼风雨 。
天也妒,未信与,莺儿燕子俱黄土 。
千秋万古,为留待骚人,狂歌痛饮,来访雁丘处 。
这是一首咏物词,词前小序为 :“ 乙丑岁赴并州,道逢捕雁者,云:“今旦获一雁,杀之矣 。
其脱网者皆鸣不能去,竟自投于地而死。
”予因买得之,葬之汾水之上,景石为识,是曰雁丘,时同行有多为赋诗,予亦有《雁丘辞》 。
“ 旧时作无宫商,今改定之。
”可见,这是词人为雁殉情而死的事所感动,才挥笔写下了这首词,寄托自己对殉情者的哀思 。
“乙丑”即金宗泰和五年(1205) 。
其中最常被人征引,受人追捧的应该就是第一句了:问世间,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许—— 大雁的生死至情深深地震撼了作者,他将自己的震惊、同情、感动,化为有力的诘问,问自己、问世人、问苍天,究竟“情是何物”?起句陡然发问似雷霆万钧,破空而来;如熔岩沸腾,奔涌而出 。
正如后来汤显祖在《牡丹亭.题词》中所说:“情之所至,生可以死,死可以复生,生不可以死,死不可以生者,皆非情之至也 。
”情至极处,具有起死回生的力量 。
情是何物,竟至于要生死相许?作者的诘问引起读者深深的思索,引发出对世间生死不渝真情的热情讴歌 。
在“生死相许”之前加上“ 直教”二字,更加突出了“情”的力量之奇伟 。
词的开篇用问句,突如其来,先声夺人,犹如盘马弯弓,为下文描写雁的殉情蓄足了笔势,也使大雁殉情的内在意义得以升华 。
古人认为,情至极处,“生者不以死,死者不以生” 。
“生死相许”是对至情至爱的盛赞 。
天南地北双飞客,老翅几回寒暑—— 这二句写大雁的生活情景 。
大雁秋天南下越冬而春天北归,双宿双飞 。
作者称他们为 “双飞客”,赋予它们的比翼双飞以世间夫妻相爱的理想色彩 。
“天南地北” 从空间落笔,“几回寒暑” 从时间着墨,用高度的艺术概括,写出了大雁的相依为命、相濡以沫的生活历程,为下文的殉情作了必要的铺垫 。
君应有语 。
渺万里层云,千山暮雪,只影向谁去—— 君:指殉情的大雁 。
这四句是对大雁殉情前心理活动细致入微的揣摩描写 。
当网罗惊破双栖梦之后,作者认为孤雁心中必然会进行生与死、殉情与偷生的矛盾斗争 。
但这种犹豫与抉择的过程并未影响大雁殉情的挚诚 。
相反,更足以表明以死殉情是大雁深入思索后的理性抉择,从而揭示了殉情的真正原因:相依相伴,形影不离的情侣已逝,自己形只影单,前路渺茫,失去一生的至爱,即使苟活意义何在?于是 “自投于地而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