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一篇关于诗词赏析的作文600字( 四 )


“万里”、“千山”写征途之遥远,“层云”、“暮雪”状前景之艰难 。
这里对殉情雁的心理世界做了形象的描写,使读者的热血不由得沸腾起来 。
横汾路,寂寞当年箫鼓 。
荒烟依旧平楚—— 这几句借助对历史盛迹的追忆与对眼前自然景物的描绘,渲染了大雁殉情的不朽意义 。
“横汾路”指当年汉武帝巡幸处 。
“寂寞当年箫鼓”是倒装句,即当年箫鼓寂寞 。
楚:即从莽,平楚就是平林 。
这几句说的是,在这汾水一带,当年本是帝王游幸欢乐的地方,可是现在已经一片荒凉,平林漠漠,荒烟如织 。
据《史记.封禅书》记载,汉武帝曾率文武百官至汾水边巡祭后土,武帝做《秋风辞》,其中有“泛楼船兮济汾河,横中流兮扬素波,箫鼓鸣兮发棹歌”之句,可见当时是箫鼓喧天,棹歌四起,山鸣谷应,何等热闹 。
而今天却是四处冷烟衰草,一派萧条冷落景象 。
古与今,盛与衰,喧嚣与冷落,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
在这几句中,词人用当年武帝巡幸,烜赫一时,转瞬间烟消云散,反衬了真情的万古长存 。
天也妒 。
未信与,莺儿燕子俱黄土—— 大雁生死相许的深情连上天也嫉妒,所以这对殉情的大雁决不会和一般的莺儿燕子一样化为黄土 。
而是“留得生前身后名” 。
这几句从反面衬托,更加突出了大雁殉情的崇高,为下文寻访雁丘作好铺垫 。
第八段 千秋万古 。
为留待骚人,狂歌痛饮,来访雁丘处—— 这是从正面对大雁的称赞 。
词人展开想象,千秋万古后,也会有像他和他的朋友们一样的“钟于情”的骚人墨客,来寻访这小小的雁丘,来祭奠这一对爱侣的亡灵 。
“狂歌痛饮”生动地写出了人们的感动之深 。
全词结尾,寄寓了词人对殉情者的深切哀思,延伸了全词的历史跨度,使主题得以升华 。
这首词紧紧围绕“情”字,以雁拟人,谱写了一曲凄恻动人的恋情悲歌,表达了词人对殉情者的哀思,对至情至爱的讴歌 。
古诗欣赏作文
杜甫的《望岳》 诗人俯仰瞻视,视线由近而远,又由远而近,视野从城到山河,再由满城到花鸟 。
感情则由隐而显,由弱而强,步步推进 。
在景与情的变化中,仿佛可见诗人由翘首望景,逐步地转入了低头沉思,自然地过渡到后半部分——想望亲人 。
全篇围绕“望”字展开,前四句借景抒情,情景结合 。
国家动乱不安,战火经年不息,人民妻离子散,音书不通,这时候收到家书尤为难能可贵 。
诗人从侧面反映战争给人民带来的巨大痛苦和人民在动乱时期想知道亲人平安与否的迫切心情 。
同时也以家书的不易得来表现诗人对国家深深地忧虑 。
结尾两句,写诗人那愈来愈稀疏的白发,连簪子都插不住了,以动作来写诗人忧愤之深广 。
全篇诗情景交融,感情深沉,而又含蓄凝练,言意多,充分体现了诗人“沉郁顿挫”的艺术风格 。
首句“岱宗夫如何?”写乍一望见泰山时,高兴得不知怎样形容才好的那种揣摹劲和惊叹仰慕之情,非常传神 。
岱是泰山的别名,因居五岳之首,故尊为岱宗 。
“夫如何”,就是到底怎么样呢?“夫”字在古文中通常是用于句首的虚字,这里把它融入诗句中,是个新创,很别致 。
这个“夫”字,虽无实在意义,却少它不得,所谓“传神写照,正在阿堵中” 。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两句,是写细望 。
见山中云气层出不穷,故心胸亦为之荡漾;因长时间目不转睛地望着,故感到眼眶有似决裂 。
“归鸟”是投林还巢的鸟,可知时已薄暮,诗人还在望 。
不言而喻,其中蕴藏着诗人对祖国河山的热爱 。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这最后两句,写由望岳而产生的登岳的意愿 。
“会当”是唐人口语,意即“终当要” 。
如王勃《春思赋》:“会当一举绝风尘,翠盖朱轩临上春 。
”有时单用一个“会”字,如孙光宪《北梦琐言》:“他日会杀此竖子!”即杜诗中亦往往有单用者,如“此生那老蜀,不死会归秦!”(《奉送严公入朝》)如果把“会当”解作“应当”,便欠准确,神气索然 。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
”开篇即写春望所见:国都沦陷,城池残破,虽然山河依旧,可是乱草遍地,林木苍苍 。
一个“破”字,使人怵目惊心,继而一个“深”字,令人满目凄然 。
司马光说:“‘山河在’,明无余物矣;‘草木深’,明无人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