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游诗歌的主要特点( 六 )


在临安,陆游以他扎实的经学功底和才气横溢的文思博得了考官陆阜的赏识,被荐为魁首 。
同科试获取第二名的恰好是当朝宰相秦桧的孙子秦埙 。
秦桧深感脸上无光,于是在第二年春天的礼部会试时,硬是借故将陆游的试卷剔除 。
使得陆游的仕途在一开始就遭受了风雨 。
礼部会试失利,陆游回到家乡,家乡风景依旧,人面已新 。
睹物思人,心中倍感凄凉 。
为了排遣愁绪,陆游时时独自倘祥在青山绿水之中,或者闲坐野寺探幽访古;或者出入酒肆把酒吟诗;或者浪迹街市狂歌高哭 。
就这样过着悠游放荡的生活 。
在一个繁花竞妍的春日晌午,陆游随意漫步到禹迹寺的沈园 。
沈园是一个布局典雅的园林花园,园内花木扶疏,石山耸翠,曲径通幽,是当地人游春赏花的一个好去处 。
在园林深处的幽径上迎面款步走来一位绵衣女子,低首信步的陆游猛一抬头,竟是阔别数年的前妻唐婉 。
在那一刹间,时光与目光都凝固了,两人的目光胶着在一起,都感觉得恍惚迷茫,不知是梦是真,眼帘中饱含的不知是情、是怨、是思、是怜 。
此时的唐婉,已由家人作主嫁给了同郡士人赵士程,赵家系皇家后裔、门庭显赫,赵士程是个宽厚重情的读书人,他对曾经遭受情感挫折的唐婉,表现出诚挚的同情与谅解 。
使唐婉饱受到创伤的心灵已渐渐平复,并且开始萌生新的感情苗芽 。
这时与陆游的不期而遇,无疑将唐婉已经封闭的心灵重新打开,里面积蓄已久的旧日柔情、千般委屈一下子奔泄出来,柔弱的唐婉对这种感觉几乎无力承受 。
而陆游,几年来虽然借苦读和诗酒强抑着对唐婉的思念,但在这一刻,那埋在内心深处的旧日情思不由得涌出 。
四目相对,千般心事、万般情怀,却不知从何说起 。
这次唐婉是与夫君赵士程相偕游赏沈园的,那边赵士程正等她进食 。
在好一阵恍惚之后,已为他人之妻的唐婉终于提起沉重的脚步,留下深深的一瞥之后走远了,只留下了陆游在花丛中怔怔发呆 。
和风袭来,吹醒了沉在旧梦中的陆游,他不由地循着唐婉的身影追寻而去,来到池塘边柳丛下,遥见唐婉与赵士程正在池中水榭上进食 。
隐隐看见唐婉低首蹙眉,有心无心地伸出玉手红袖...
陆游与唐婉的《钗头凤》对诗请给具体解释一下
注:唐琬,原是陆游的妻子,后因陆母反对而分开 。
陆游独游沈园,无意中遇到唐琬和丈夫赵士程,不由感慨万分,写下了著名的《钗头凤》一词 。
唐琬看后,失声痛哭,回家后也写下了这一首《钗头凤》,不久就郁郁而终了 。
他们二人大概是“有缘无分”最典型的例子了 。
---------------------------- 唐琬是我国历史上常被人们提起的美丽多情的才女之一 。
她与大诗人陆游喜结良缘,夫妇之间伉俪相得,琴瑟甚和 。
这实为人间美事 。
遗憾的是身为婆婆的陆游母亲对这位有才华的儿媳总是看不顺眼,硬要逼着陆游把他相亲相爱的她给休了 。
陆游对母亲的干预采取了敷衍的态度;把唐琬置于别馆,时时暗暗相会 。
不幸的是,陆母发现了这个秘密,并采取了断然措施,终于把这对有情人拆散了 。
有情人未成终生的眷属,唐琬后来改嫁同郡宗人赵士程,但内心仍思念陆游不已 。
在一次春游之中,恰巧与陆游相遇于沈园 。
唐琬征得赵某同意后,派人给陆游送去了酒肴 。
陆游感念旧情,怅恨不已,写了著名的《钗头凤》词以致意 。
唐琬则以此词相答 。
词的上片交织着十分复杂的感情内容 。
“世情薄,人情恶”两句,抒写了对于在封建礼教支配下的世故人情的愤恨之情。
“世情”所以“薄”,“人情”所以“恶”,皆因“情”受到封建礼教的腐蚀 。
《礼记·内则》云 :“ 子甚宜其妻,父母不悦,出 。
”陆母就是根据这一条礼法,把一对好端端的恩爱夫妻拆散了 。
用“恶”、“薄”两字来抨击封建礼教的害人本质,极为准确有力,作者对于封建礼教的深恶痛绝之情,也借此两字得到了充分的宣泄 。
“雨送黄昏花易落”,采用象征的手法,暗喻自己备受摧残的悲惨处境 。
阴雨黄昏时的花,原是陆游词中爱用的意象 。
其《卜算子·咏梅》云:“已是黄昏独自愁,更着风和雨” 。
陆游曾借以自况 。
唐琬把这一意象吸入己作,不仅有自悲自悼之意,而且还说明了她与陆游心心相印,息息相通 。
“晓风干,泪痕残”,写内心的痛苦,极为深切动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