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工匠精神”的名言有哪些?( 三 )


凝聚在原始工具里的实用内涵和精神内涵既确立了中国工艺美术的初始形态,亦确立了工艺美术作为中华民族造型艺术先导的地位 。
新石器时代的石玉、牙骨、编织、缝纫,特别是制陶工艺,已鲜明地显示了中国工艺美术重视实用和审美相统一的造物思想和设计意匠,亦鲜明地显示了工匠把握材料性能和制作工艺的能力以及对形式美法则的认识和运用 。
商、西周时期,中国工艺美术有了划时代的进步,工艺造物的实用内涵和精神内涵进一步丰富和加强 。
精神内涵中大量渗入的社会意识和宗教意识,使这一时期的工艺美术具有一种崇高的美学魅力 。
原始青瓷和漆器获得初步发展,而青铜器和玉器则取得了辉煌的成就 。
春秋战国至秦汉时代的工艺美术显示了中国封建社会早期经济实力和意识形态的发展 。
理性主义精神的崛起和高扬,使指向实用功利和现实人生的价值追求,与承继原始文化传统的充满激情和浪漫色彩的形式有机统一,由此而产生的轻利活泼、飞动奔放、雄强古拙的美学特征,在陶瓷、漆器和丝织品上得到充分的表现 。
三国两晋南北朝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和整个意识形态上的转折,造成工艺美术生产格局和价值追求的变化 。
生产中心逐渐由北方移向南方,工艺造物趋向内在人格和心性的显示 。
这一时期崇尚主体人格精神的造物倾向和空疏、清静、平淡的审美风范,深刻地影响了中国工艺美术的整体发展 。
青瓷、建筑物件和宗教工艺美术在这一时期取得了突出的成就 。
中国工艺美术在初唐和盛唐获得全面的发展,呈现繁荣发达的景象 。
织锦、印染、陶瓷、金银器、漆器和木工等的技艺水平和生产规模都超越了前代 。
经济的发达,中外文化的交流以及人的思想意识的解放,使隋唐工艺美术表现出舒展博大的气势、精巧圆婉的装饰意匠和富丽丰满的形态特征 。
中国古代工艺美术比较完美的范式和境界出现在宋代,并集中地表现在陶瓷上 。
发达的手工业和尚文重理的文化氛围,为保持造物与主体审美理想的和谐统一提供了极大的可能性,从而形成一代沉静典雅、平淡含蓄、心物化一的美学风范 。
宋代工艺美术充分地物化了中华民族的文化精神和审美意识,它体现和揭示的创造原则至今仍具有重大的现实指导意义 。
蒙古族以其强大的军事势力统一中国后,工艺美术有着一定的发展 。
染织工艺的织金锦、陶瓷工艺的青花和釉里红是这一时期的突出贡献 。
来自尚武的游牧文化的影响,元代工艺美术风格趋向粗犷、豪放和刚劲 。
明朝是中国历史上又一个强盛的时代 。
资本主义因素的萌发以及与此相适应的新的文化和科学的产生,促使明代工艺美术跨入一个新阶段,织锦、棉纺、陶瓷、漆器、金工、家具和建筑装饰等门类都得到较全面的发展 。
明代工艺美术承继了宋以来的美学追求,并向程式化和完善化发展,具有端庄、简约、健实等审美特点 。
中国古代工艺美术的各个门类在清代更加完善化,其品种之繁多、技艺之精湛、手法之丰富都远远超过前代,呈现出集各历史时期之大成的局面 。
导源于上层贵族审美趣味的以技艺取胜的造物观念,在清代工艺美术生产中进一步强化,以致一代艺术风格日趋矫饰雕琢、精致繁缛 。
1840年鸦片战争之后,中国工艺美术的生产格局、产品结构、工艺思想和艺术风格都呈现着新的面貌 。
衰败和新生、模仿与创造、恪守与分化构成近现代中国工艺美术的基本景观 。
承袭清代形制的传统工艺在现代工业文明的冲击之下迅速衰落,而适应新时代要求的现代工艺美术则迅速崛起,蓬勃发展,清新、简洁、明快的现代工艺美术标示着一种崭新的文化形态和内涵,因此它与传统工艺美术的差异是极为明显的 。
现代工艺美术的产生和发展,为中国工艺造物活动开辟了新的领域,并树立起新的审美风范和价值标准 。
中国工艺美术的历史呈现着两条清晰的发展脉络 以实用为主体的民间工艺美术和以观赏为主体的宫廷及文人士大夫工艺美术体系 。
它们作为在不同社会环境和条件下生长发展起来、代表不同阶级利益的两种工艺文化形态,有着不同的生产方式、组织结构、功用目的和美学特征 。
民间工艺美术主要是自然经济的家庭手工业,生产的目的主要是为着满足生产者自身的需要 。
生产与消费的统一,使民间工艺美术产品完满地体现了实用、审美一体的基本原则,具有朴质、刚健、明快的品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