岑参的边塞诗有哪些( 四 )


一 。
边塞诗出手不凡 。
另外,他还创作了以相关连的多首七绝咏边事的连章组诗,即著名的《从军行七首》 。
为七绝连章中的神品 。
二 。
送别诗也很出色 。
晚年诗风偏于清逸明丽,但仍有一种清刚爽朗的基调 。
三 。
以女性生活为题材的作品也很出色 。
四 。
盛唐诗人王昌龄是专攻七绝的高手,无论写什么题材,表达什么感情,格调多样化,或高昂开朗,或低迷凄婉,或雄浑跌宕,或爽丽自然,总有一种清刚之美 。
他的七绝总有一种清刚之美在 。
3.识记:崔颖及其《黄鹤楼》诗 。
崔颢,被称为“有俊才,无士行” 。
其诗风改变的标志是《黄鹤楼》诗 。
简单运用:崔颖《黄鹤楼》诗被誉为唐人七律压卷之作的原因 。
此诗虽不甚协律,为变体律诗,却被誉为唐人七律的压卷之作 。
盖因作者以摇曳生姿的古歌行体入律,这种亦古亦律、大巧若拙的结构体制,便于表现高唱入云的雄健气格,也使声谐句对的律句更显清拔隐秀,形成寄情高远的超妙诗境 。
4.识记:李颀及其边塞诗《古从军行》 。
仕途不得意 。
该诗透出极苍凉的悲怆情怀 。
5.识记:李颀的《听董大弹胡笳声兼寄语弄房给事》诗 。
形容胡笳声的酸楚哀怨 。
将北地悲凉苍劲的气质,也南国幽玄奇趣成功地结合在一起,创造出清奇幽渺而又不乏刚健力度的诗歌意境 。
第三节高适、岑参等边塞诗人 1.识记:高适的生平及边塞幕府经历与诗歌创作 。
高适,字达夫 。
早年生活困顿,有入幕经历,后来官运亨通,是盛唐诗人唯一做到高官而封候者 。
其边塞诗多写于边塞之行和入幕期间 。
多采用七言歌行或长篇咏怀式的五言古诗,将边塞见闻、观察思考和功名志向糅为一体,苍凉中带有理智的冷静,但基调是慷慨昂扬的 。
理解:高适边塞诗《燕歌行》的思想情感和艺术特色 。
《燕歌行》表达的思想感情是极为复杂的,既有对男儿自当横行天下的英雄气慨的表彰,也有对战争给征人家庭带来痛苦的深切同情;一方面是对战士浴血奋战而忘我的崇高精神的颂扬,另一方面则是对将领帐前歌舞作乐的不满 。
此诗虽多用律句骈语,并不以文采华丽见长,而是纵横顿宕、以沉雄气质和浑厚骨力取胜 。
简单运用:高适边塞诗的风格特点,气质沉雄、慷慨悲壮,以骨力取胜 。
一 。
高适的边塞诗是据诗人亲临边塞的实际生活体验写成的,多采用长篇咏怀式的五言古诗,苍凉悲慨中带有理智的冷静,但基调是慷慨昂扬的 。
他热烈向往边功的慷慨豪情,往往使其诗显得壮大雄浑、骨气端翔 。
二 。
高适“诗多胸臆语,兼有气骨 。
”他写的与从军边塞相关的绝句,亦气质沉雄、境界壮阔 。
2.识记:岑参的生平及边塞生活与诗歌创作 。
岑参两次出塞深入西北边陲,是他一生最有意义的壮举 。
第二次出塞写的诗都是他边塞诗的代表作 。
诗歌创作特点:语奇体峻,意亦奇造 。
理解:岑参的边塞诗代表作《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及艺术风格 。
雪夜风吼、飞沙走石,这些边疆大漠中令人生畏的恶劣气候环境,在诗人印象中却成了衬托英雄气概的壮观景色,是一种值得欣赏的奇伟美 。
简单运用:岑参的边塞诗代表作《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的艺术特征 。
此诗写得大气盘旋,奇情逸发,最令人称绝的是“梨花开”的意象,是雪花变梨花的错觉,不仅体现了戍边将士不畏严寒的乐观精神,也使边地风光更显神奇壮丽 。
综合运用:高适、岑参边塞诗的不同艺术表现手法;高适、岑参并称的原因 。
表现内容上的不同: 一 。
高适反映现实问题要超过岑参 。
他的诗歌在反映现实的深度方面超过同时许多诗人,其诗歌创作颇多感慨而不失高亢,深雄浑厚,有一种感慨悲壮的美 。
二 。
描写边塞风光,民域风情上,岑参超过高适 。
诗人热情地歌颂印象中的军旅生活、边塞风物、民域风情,描写神奇瑰丽,极大地丰富拓宽了边塞诗的描写题材和内容范围 。
艺术上的不同: 一 。
高适将自己的个人边塞见闻,观察思考和功名志向糅为一体,苍凉悲慨中带有理智的冷静,但基调是慷慨昂扬的 。
二 。
岑参的诗歌中带有感性的色彩,讲究感觉印象,浪漫的想象,飘逸的描写,寓情于景 。
三 。
高适的七言歌行多用律句骈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