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首.大师们有什么这方面的古诗词教教( 三 )


写这首诗时,他已经五十多岁了,壮志未酬,人已衰老,怎能不倍加痛苦!所以揽镜自照,触目惊心,发生“白发三千丈”的孤吟,使天下后世识其悲愤,并以此奇想奇句流传千古,可谓善作不平鸣者了 。
蜂 年代:【唐】 作者:【罗隐】 体裁:【七绝】 类别:【】 不论平地与山尖,无限风光尽被占 。
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 【注释】 【诗文解释】 无论是平地还是山尖,凡是鲜花盛开的地方,都被蜜蜂占领 。
它们采尽百花酿成蜜后,到头来又是在为谁忙碌?为谁酿造醇香的蜂蜜呢? 【词语解释】 山尖:山峰 。
【诗文赏析】 这首诗赞美了蜜蜂辛勤劳动的高尚品格,也暗喻了作者对不劳而获的人的痛恨和不满 。
这首诗有几个艺术表现方面的特点:欲夺故予,反跌有力;叙述反诘,唱叹有情;寓意遥深,可以两解 。
------------------------------- 蜂与蝶在诗人词客笔下,成为风韵的象征 。
然而小蜜蜂毕竟与花蝴蝶不同,它是为酿蜜而劳苦一生,积累甚多而享受甚少 。
诗人罗隐着眼于这一点,写出这样一则寄慨遥深的诗的“动物故事” 。
仅其命意就令人耳目一新 。
此诗艺术表现上值得注意的有三点: 一、欲夺故予,反跌有力 。
此诗寄意集中在末二句的感喟上,慨蜜蜂一生经营,除“辛苦”而外并无所有 。
然而前两句却用几乎是矜夸的口吻,说无论是平原田野还是崇山峻岭,凡是鲜花盛开的地方,都是蜜蜂的领地 。
这里作者运用极度的副词、形容词——“不论”、“无限”、“尽”等等,和无条件句式,极称蜜蜂“占尽风光”,似与题旨矛盾 。
其实这只是正言欲反、欲夺故予的手法,为末二句作势 。
俗话说:抬得高,跌得重 。
所以末二句对前二句反跌一笔,说蜂采花成蜜,不知究属谁有,将“尽占”二字一扫而空,表达效果就更强 。
如一开始就正面落笔,必不如此有力 。
二、叙述反诘,唱叹有情 。
此诗采用了夹叙夹议的手法,但议论并未明确发出,而运用反诘语气道之 。
前二句主叙,后二句主议 。
后二句中又是三句主叙,四句主议 。
“采得百花”已示“辛苦”之意,“成蜜”二字已具“甜”意 。
但由于主叙主议不同,末二句有反复之意而无重复之感 。
本来反诘句的意思只是:为谁甜蜜而自甘辛苦呢?却分成两问:“为谁辛苦”?“为谁甜”?亦反复而不重复 。
言下辛苦归自己、甜蜜属别人之意甚显 。
而反复咏叹,使人觉感慨无穷 。
诗人矜惜怜悯之意可掬 。
三、寓意遥深,可以两解 。
此诗抓住蜜蜂特点,不做作,不雕绘,不尚词藻,虽平淡而有思致,使读者能从这则“动物故事”中若有所悟,觉得其中寄有人生感喟 。
有人说此诗实乃叹世人之劳心于利禄者;有人则认为是借蜜蜂歌颂辛勤的劳动者,而对那些不劳而获的剥削者以无情讽刺 。
两种解会似相龃龆,其实皆允 。
因为“寓言”诗有两种情况:一种是作者为某...
古诗词二首"忆江南""绝句"教后记
《忆江南》三首是唐代诗人白居易创作的组词,写于838年( 唐文宗开成三年 ) 。
第一首是总写对江南的回忆;第二首和第三首则是分别写对杭州和苏州的忆念、向往 。
三首词各自独立而又互为补充,分别描绘江南的景色美,风物美和女性之美,艺术概括力强,意境奇妙 。
白居易因病卸任苏州刺史,回到洛阳后十余年,写下了这三首 。
忆江南词三首其一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
能不忆江南?其二江南忆,最忆是杭州;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 。
何日更重游!其三江南忆,其次忆吴宫;吴酒一杯春竹叶,吴娃双舞醉芙蓉 。
早晚复相逢!【译文】:其一江南的风景多么美好,如画的风景久已熟悉 。
太阳从江面升起时江边的鲜花比火红,春天到来时碧绿的江水象湛蓝的蓝草 。
怎能叫人不怀念江南?其二忆江南词三首江南的回忆,最能唤起追思的是像天堂一样的杭州:游玩灵隐寺寻找皎洁月亮中的桂子,登上郡亭,枕卧其上,欣赏那起落的钱塘江大潮 。
什么时候能够再次去游玩?其三江南的回忆,再来就是回忆吴宫,喝一喝吴宫的美酒春竹叶,看一看吴宫的歌女双双起舞像朵朵迷人的芙蓉 。
清晨夜晚总要再次相逢 。
绝句有名的太多,很抱歉实在不知道是哪首 。
望君采纳...
古诗两首黄鹤搂送孟洁然之广陵教案后两句诗表达诗人什么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