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有诗意的古诗|要有赏析( 三 )


长衢罗夹巷,王侯多第宅 。
两宫遥相望,双阙百馀尺 。
极宴娱心意,戚戚何所迫?
开头四句,接连运用有形、有色、有声、有动作的事物作反衬、作比喻,把生命短促这样一个相当抽象的意思讲得很有实感,很带激情 。主人公独立苍茫,俯仰兴怀:向上看,山上古柏青青,四季不凋;向下看,涧中众石磊磊,千秋不灭 。头顶的天,脚底的地,当然更其永恒;而生于天地之间的人呢,却像出远门的旅人那样,匆匆忙忙,跑回家去 。《文选》李善注引《尸子》、《列子》释“远行客”:“人生于天地之间,寄也 。寄者固归 。”“死人为‘归人’,则生人为‘行人’ 。”《古诗》中如“人生寄一世”,“人生忽如寄”等,都是不久即“归”(死)的意思 。
第五句以下,写主人公因感于生命短促而及时行乐 。“斗酒”虽“薄”(兼指量少、味淡),也可娱乐,就不必嫌薄,姑且认为厚吧!驽马虽劣,也可驾车出游,就不必嫌它不如骏马 。借酒销忧,由来已久;“驾言出游,以写我忧”(《诗经·邶风·泉水》),也是老办法 。这位主人公,看来是两者兼用的 。“宛”(今河南南阳)是东汉的“南都”,“洛”(今河南洛阳)是东汉的京城 。这两地,都很繁华,何妨携“斗酒”,赶“驽马”,到那儿去玩玩 。接下去,用“何郁郁”赞叹洛阳的繁华景象,然后将笔触移向人物与建筑 。“冠带”,顶冠束带者,指京城里的达官显贵 。“索”,求访 。“冠带自相索”,达官显贵互相探访,无非是趋势利,逐酒食,后面的“极宴娱心意”,就明白地点穿了 。“长衢”(大街),“夹巷”(排列大街两侧的胡同),“王侯第宅”,“两宫”,“双阙”,都不过是“冠带自相索”,“极言娱心意”的场所 。主人公“游戏”京城,所见如此,会有什么感想呢?结尾两句,就是抒发感想的,可是歧解纷纭,各有会心,颇难作出大家都感到满意的阐释 。有代表性的歧解是这样的:
一云结尾两句,都指主人公 。“极宴”句承“斗酒”四句而来,写主人公享乐 。
一云结尾两句,都指“冠带”者 。“是说那些住在第宅、宫阙的人本可以极宴娱心,为什么反倒戚戚忧惧,有什么迫不得已的原因呢?”“那些权贵豪门原来是戚戚如有所迫的,弦外之音是富贵而可忧,不如贫*之可乐”(余冠英《汉魏六朝诗选》) 。
一云结尾两句,分指双方 。“豪门权贵的只知‘极宴娱心’而不知忧国爱民,
正与诗中主人公戚戚忧迫的情形形成鲜明对照”(《两汉文学史参考资料》) 。
从全诗章法看,分指双方较合理,但又绝非忧乐对照 。“极宴”句承写“洛中”各句而来,自然应指豪权贵 。主人公本来是因生命短促而自寻“娱乐”、又因自寻“娱乐”而“游戏”洛中的,结句自然应与“娱乐”拍合 。当然,主人公的内心深处未尝不“戚戚”,但口上说的毕竟是“娱乐”,是“游戏” 。从“斗酒”、“驽马”诸句看,特别是从写“洛中‘所见诸句看,这首诗的主人公,其行乐有很大的勉强性,与其说是行乐,不如说是借行乐以销忧 。而忧的原因,也不仅是生命短促 。生当乱世,他不能不厌乱忧时,然而到京城去看看,从“王侯第宅”直到“两宫”,都一味寻欢作乐,醉生梦死,全无忧国忧民之意 。自己无权无势,又能有什么作为,还是“斗酒娱乐”,“游戏”人间吧!“戚戚何所迫”,即何所迫而戚戚 。用现代汉语说,便是:有什么迫使我戚戚不乐呢(改成肯定语气,即“没有什么使我戚戚不乐”)?全诗内涵,本来相当深广;用这样一个反诘句作结,更其馀味无穷 。
今日良宴会
无名氏
今日良宴会,欢乐难具陈 。
弹筝奋逸响,新声妙入神 。
令德唱高言,识曲听其真 。
齐心同所愿,含意俱未伸 。
人生寄一世,奄忽若<风猋> 。
何不策高足,先踞要路津?
无为守贫*,轗轲常苦辛 。
这首诗写得很别致 。全诗十四句,是主人公一口气说完的,这当然很质直 。所说的内容,不过是在宴会上听曲以及他对曲意的理解,这当然很浅近 。然而细读全诗,便发现质直中见婉曲,浅近中寓深远 。且看他是怎么说的,说了些什么:今天的宴会啊,真是太棒了!那个欢乐劲,简直说不安,光说弹筝吧,弹出的声调多飘逸!那是最时髦的乐曲,妙极了!有美德的人通过乐曲发表了高论,懂得音乐,便能听出其真意 。那真意,其实是当前一般人的共同心愿,只是谁也不肯明白地说出;那就让我说出来吧:“人生一世,有如旅客住店 。又像尘土,一忽儿便被疾风吹散 。为什么不捷足先登,高踞要位,安享富贵荣华呢?别再忧愁失意,辛辛苦苦,常守贫*!”这段话,是兴致勃勃地说的,是满心欢喜地说的,是直截了当地说的 。中间有用了不少褒意词、赞美词 。讲“宴会”,用“良”,用“欢乐”、而且“难具陈” 。讲“弹筝”,用“逸响”,用“新声”,用“妙入神”,用“令(美)德”,用“高言” 。讲抢占高位要职,也用了很美的比喻:快马加鞭,先踞要津 。那么,主人公是真心宣扬那些时人共有的心愿呢?还是“似劝(鼓励)实讽”,“谬悠其词”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