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照的 武陵春 全首古诗。( 七 )


杨柳披着长长的绿枝条,随风摆动,好像在轻轻地抚摸着堤岸 。
在水泽和草木间蒸发的水汽,如同烟雾般凝集着 。
杨柳似乎都陶醉在这浓丽的景色中 。
诗歌文学常识是什么
中国古代诗歌文学常识 一、诗歌常识 (一)古诗的分类 古典诗歌有古体诗(又名古诗、古风)、近体诗(又名今体诗、格律诗)、词(又名诗余、长短句、曲词、曲子词)、曲等几种不同形式 。
古体诗就是古代的自由诗,形式自由,篇幅不限,每句字数不定(指杂言),不讲对仗,押韵自由等 。
它有四言古诗(最早出现于《诗经》)、五言古诗(成熟于汉,如《古诗十九首》)、七言古诗(成熟于唐代,如《长恨歌》)、乐府诗(标题有的加上“歌”“行”“引”“曲”“吟”“弄”等名称,如《琵琶行》)等形式 。
近体诗鼎盛于唐代,除排律外,篇有定句,句有定字,字有定声,韵有定位 。
它有绝句和律诗两种类型,绝句分五言绝句(五绝)、七言绝句(七绝)两种,律诗分五言律诗(五律)、七言律诗(七律)、排律三种 。
词鼎盛于宋代,按字数多少,分为小令(58字内)、中调(59—90字内)和长调(91字以上)三种形式 。
词调有定格,句有定数,字有定声,韵有定位 。
曲鼎盛于元代,有散曲和杂剧两种形式 。
散曲又有小令(短小的曲子)和套数(又名“套曲”)两种形式 。
(二)诗、词、曲的有关知识 ①古体诗和近体诗 古体诗和近体诗是从诗的音律角度来划分的 。
二者的主要区别是:近体诗是指唐初形成的,在字数、声韵、对仗等方面都有严格规定的格律诗,古体诗则不讲格律,唐代以前的诗歌都是古体诗 。
②律诗和绝句(又叫截句) 律诗和绝句的区别主要在句数上 。
绝句只有四句,可以对仗,也可以不对仗 。
律诗共八句,一二两句为首联,三四两句为颔联,五六两句为颈联,七八两句为尾联 。
首联和尾联可对仗,可不对仗,颔联和颈联必须对仗;无论律诗还是绝句,都有平仄声的要求 。
八句以上的律诗为排律 。
③歌、行、引 古代诗歌体裁,三者无严格区别 。
音节、格律一般比较自由,形式有五言、七言、杂言,如《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琵琶行》《李凭箜篌引》 。
④乐府和新乐府 乐府,本是汉武帝时掌管音乐的官署名称,后来成为诗体的名称 。
汉、魏、南北朝乐府官署采集和创作的乐歌,简称为乐府 。
新乐府创于初唐 。
初唐诗人写乐府诗,除沿用汉魏六朝乐府旧题外,有少数诗人另立新题,已与原声韵不同,故称新乐府,到白居易确定了新乐府的名称 。
⑤题目和词牌 题目和词牌的区别:词的标题是词的内容的体现,词牌是一首词的曲调名称 。
如《念奴娇?赤壁怀古》中,“念奴娇”是词牌,“赤壁怀古”是题目,揭示该词是一首抒怀词,地点是“赤壁” 。
词必须有词牌,但不一定有题目 。
分成两段的词上段称为“上阙”(或“上片”),下段称为“下阙”(或“下片”)(“阙”是乐曲终了的意思) 。
⑥散曲 散曲是宋元时代兴起的,由词蜕化出来的一种和乐演奏的歌曲 。
体式和词相近而比词自由,可以在字数定格外加衬字;较多使用口语 。
散曲包括小令和套数两种形式 。
小令只含一支曲子,而套数是合一个曲调中多支曲子为一套,是戏曲或散曲中连贯成套的曲子,一套中曲子数不定,少则两曲,多则不限;每一套数都以第一首曲的曲牌作全套曲牌名;全套曲必须同一宫调,有首有尾,一韵到底;结尾处多用“煞”,用多少遍没有规定 。
⑦元杂剧 杂剧是宋金时期在诸宫调等的基础上成长起来的文学样式,是一种把歌曲、宾白、舞蹈、表演等结合起来的戏曲艺术形式 。
在结构上一般每本为四折(也有五折六折的),必要时加“楔子”,每折用同一宫调的若干曲牌组成套曲,杂剧可分为旦本(女主角主唱)和末本(男主角主唱)两种,如《窦娥冤》就是旦本,其中第三折用的是“正宫”调 。
元杂剧剧本由科、唱、白组成,“科”是剧本中对主要动作、表情和舞台效果作出的规定;“唱”就是唱词;“白”是宾白,宾白分为对白(人物对话)、独白(人物自叙)、旁白(背着别的人物自叙心理)、带白(唱词中的插话) 。
元杂剧的主要角色是:旦(女角色),扮演女主角的叫正旦,配角有副旦、外旦、小旦等;末(男角色),扮演男主角的叫正末,配角有副末、外末、小末等;外(外末),扮老年男子;净,俗称大花脸,大都扮演性格、相貌上有特异之点的人物(如张飞、李逵);丑,俗称小花脸,大都扮演男性次要人物;扮演老年妇女的称卜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