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孤独》读后感怎么写?( 四 )


之于现世,人类依旧需要这份具有普世价值的“孤独”精神 。城镇在拥抱现代化时,需要孤独的漫漫探索路程,需要坚守自身的城市人文精神,更需要不懈地、有主见地建设人民之城 。正如罗马这座城市对于其角斗场以及古迹的坚守,以及与此同时对于文化的保护,和适当的现代化建设 。
马孔多,坐落于世界的每一个滞后的角落 。百年孤独只是一个缩影,它面向着先进、鼓舞着后世者去开拓、创新;虽然它在当时无法被理解,但,直到百年后,先进之光照耀,必将不孤独 。
孤独的意义,不点自明 。正如星星之火燎原的那一刹那,人类精神之力量亘古不衰!
这也是一部极具现实批判意义的小说 。译者的后记中写到,“这部小说是一部反帝、反封建、反独裁、反保守的作品 。”作者把时间写的很混乱,让读者从一个个的片段里找寻故事的连接点 。书的一开头就连用两个很多年,把读者拉到沉重的历史面前 。让人看书的心情变得沉重 。
篇2:除了孤独,并不是一无所有
这故事是一个圆圈,七代几十个人却只用五个名字 。圆圈没有开始也没有结束 。开始就是结束,结束亦是开始 。因此布恩迪亚家族的每个人遭受的孤独谁都不亚于谁:他们都是孤独的开始,开始了却都无法结束 。
我发现自己无法理出头绪来将这个故事娓娓道来,或者我发现《百年孤独》这个名字本身就已经包含了这个故事所有的内容 。它用一个幻想与现实结合的诡谲的世界向我证明:生命从来没有脱离过孤独而独立存在 。何塞?阿尔卡蒂奥?布恩迪亚对未知执着的追求、奥雷里亚诺?布恩迪亚参加战争而远走他乡、瑞贝卡无法抑制的吞噬泥土的原始欲望、小蕾梅黛丝不被人理解的超脱世俗的境界……布恩迪亚家族里每个生命的孤独都不同,因而即使在同一个家族中也无法理解,于是失去了连接在一起的力量 。但这孤独却是极其相似的,令每个人都沉溺于此无法逃脱 。
就在最近,我读完了马尔克斯写的《百年孤独》 。最开始,我选择这本书时其实是受到了一些早期其他歌曲中出现百年孤独的字眼,所以我才去书店买了回来看 。
马尔克斯为了写《百年孤独》,把几个月前买的一辆小车抵押了出去,把钱如数交给了妻子梅塞德斯,心里想着还够六个多月的——他认为他六个月时间能写完这本书 。结果,马尔克斯用了一年半时间才写完这本书 。钱用完了,梅塞德斯一声没吭 。马尔克斯不知道妻子是怎么让肉店老板赊给她肉、面包师赊给她面包、房东答应她晚交九个月房租的——梅塞德斯瞒着丈夫把所有事情都承担下来了,每隔一段时间还给丈夫送来张稿纸 。——少了什么也不能少这张稿纸 。